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清季末叶的阅报讲报活动
被引量:
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熟悉日本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曾产生过一批报纸阅览所和解读会之类的组织,陈列报章,由官吏和士人向普通民众进行讲解,使之了解和适应资本主义维新改革的形势。但是,对于我国清末曾出现过的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的阅报讲报活动,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
作者
李斯颐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24-31,共8页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关键词
清季
近代史
明治维新
清末
士人
民众
官吏
知道
资本主义
中国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7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81
同被引文献
177
1
曹晶晶.
清末民间媒体关注“公共事务”与晚清社会变迁[J]
.国际新闻界,2009,31(1):112-117.
被引量:2
2
熊月之.
晚清上海私园开放与公共空间的拓展[J]
.学术月刊,1998,30(8):73-81.
被引量:75
3
王中.
《民立报》等报的“迂迴宣传”[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23(6):63-68.
被引量:1
4
桑兵.
清末民初传播业的民间化与社会变迁[J]
.近代史研究,1991(6):53-76.
被引量:44
5
李斯颐.
清末10年官报活动概貌[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1(3):127-144.
被引量:25
6
左润华.
话说北京茶馆[J]
.农业考古,1991(2):80-83.
被引量:4
7
卜卫.
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7,22(1):29-33.
被引量:336
8
李斯颐.
清末10年阅报讲报活动评析[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0(2):103-122.
被引量:15
9
祁汉生.
阅书社——近代民办图书馆[J]
.新世纪图书馆,1988(Z1):74-75.
被引量:6
10
天俊.
关于《河南》杂志主编说[J]
.鲁迅研究动态,1987(10):63-6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3
1
李名萱.
延安读报组的群众路线实践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探析[J]
.新闻知识,2023(6):40-48.
2
卢欣.
清末北京的阅报活动(1904-1911)[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0,31(1):38-50.
被引量:1
3
苏全有.
清末的舆论失控与政府应对[J]
.东岳论丛,2010,31(9):73-79.
被引量:4
4
苏全有,徐冬.
清末“官助绅成”的公共藏书楼开办模式[J]
.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19(4):85-88.
被引量:2
5
蒋宁平,李珉.
专业与通识 思想与实践——回溯我国早期媒介素养教育时的两个问题[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3):141-143.
被引量:1
6
王斌.
从技术逻辑到实践逻辑:媒介演化的空间历程与媒介研究的空间转向[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8(3):58-67.
被引量:47
7
苏全有.
论清末舆论放大现象的成因[J]
.安徽史学,2012(1):30-37.
被引量:2
8
陈力丹,谢丽莎.
“善”与“美”的新闻更需“真”——谈谈道德“绑架”新闻的现象[J]
.东南传播,2012(5):3-4.
被引量:6
9
苏全有,邹宝刚.
清末报刊热及其影响[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42-47.
10
蒋建国.
晚清阅报组织与公共读报活动的发展[J]
.社会科学战线,2016(2):132-143.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81
1
沙垚.
与古为新:一种面向未来的新闻传播史研究视角[J]
.南京社会科学,2021(8):110-117.
被引量:7
2
王玉玮,黄世威.
媒介化回嵌:季候性返乡青年的主体性重建——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鄂西北王村的民族志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2):118-126.
被引量:17
3
汪金刚.
融合传播环境下信息空间的嬗变与生态重构[J]
.当代传播,2020,0(1):89-92.
被引量:3
4
苏全有.
论清末舆论放大现象的成因[J]
.安徽史学,2012(1):30-37.
被引量:2
5
李彬,关琮严.
空间媒介化与媒介空间化——论媒介进化及其研究的空间转向[J]
.国际新闻界,2012,34(5):38-42.
被引量:150
6
石雅洁.
2011年传播学理论前沿概述[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12,13(3):42-49.
被引量:1
7
穆丹,李显国,黄义.
奥运百年媒介的运作[J]
.体育文化导刊,2013(3):149-152.
8
邓庄.
城市媒体地方化传播形成机制的探讨[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4(2):125-128.
9
刘冠楠,陈超飞.
从现象学角度探析“微博假新闻”现象[J]
.新闻世界,2013(5):175-176.
10
卢锋.
论网络空间的“类公共”特性[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7):132-135.
被引量:3
1
陈遐龄.
一篇光辉的警世恒言──重温“甲申三百年祭”[J]
.郭沫若学刊,1994(2):10-14.
2
黄才庚.
唐朝的特殊文书——起居注[J]
.北京档案,1986(6).
3
刘家鑫,李月.
日本近代“中国通”历史成因考辨[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0(3):46-48.
4
马晓艳.
钟志煜:看,下一个舞动精灵[J]
.新青年(珍情),2013,0(9):16-16.
5
学涛.
周一良论日本明治维新的几个问题[J]
.历史研究,1962(6):174-175.
6
征稿启事[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5,0(3):95-95.
7
李良玉.
略论日俄战争的背景及其影响[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48-54.
被引量:1
8
王继麟.
明治维新一九一一年下限说质疑[J]
.史学月刊,1983(6):67-72.
被引量:1
9
李德民.
九一八事变时东北三省面积考[J]
.近代史研究,1990(3):302-303.
10
文九.
日本帝国主义史的研究[J]
.历史研究,1961(6):99-100.
文史知识
2002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