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3-74,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Industrial Hygiene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基金
卫生标准课题(3-99-751)资助
参考文献8
-
1庞应发,刚葆琪.关于卫生标准编写中一些问题的商榷[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2,28(1):50-51. 被引量:6
-
2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S].,..
-
3徐伯洪.职业卫生毒物监测技术[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87-89. 被引量:6
-
4谭晓东,毕勇毅,苏拥军,陶宁,李阳,王福元,Michel Vanhoorne.CS_2作业工人接触水平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0,18(5):267-269. 被引量:5
-
5杨磊,易桂林.我国劳动卫生标准接触限值的研究进展和问题[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3,21(4):317-319. 被引量:16
-
6金泰Yi 孙贵范 主编.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57-358.
-
7NIOSH. Manual of Analytical Methods. Fourth Edition. 1990.
-
8ACGIH Threshold Limit Values for Chemical Substances in the Work Environment. Cincinnati : ACGIH second printing, 2001.3-5.
二级参考文献9
-
1梁禄,徐伯洪.适应新发展加速空气检测方法的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3,11(3):180-182. 被引量:4
-
2刘占元.对作业场所粉尘测定及卫生标准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7,23(2):122-125. 被引量:11
-
3杨磊,林宇声,张海谋.德国工作场所化学物质卫生标准(一)[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8,24(1):47-56. 被引量:8
-
4陈卫红,陈镜琼.总粉尘浓度转换为呼吸性粉尘浓度的两种方法学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9,17(3):135-138. 被引量:4
-
5刚葆琪.关于我国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的思考[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0,26(1):7-8. 被引量:5
-
6杨磊,彭开良,杨进波,徐卫,姬文婕,易桂林,刘卫东,姜书华.生产性煤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及其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与环境瞬时浓度的关系[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0,26(4):193-195. 被引量:16
-
7陈国华.美国劳动卫生监测检验工作概况[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5,0(2):126-130. 被引量:3
-
8刘占元,刘茁,韩明禄.对《工作场所粉尘容许浓度》(GBZ2—2002)中几个问题的商榷[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3,29(1):1-3. 被引量:18
-
9谭洪,乐尚侃,崔振国,薛国昌,周维亮.铁路粉尘作业场所呼吸性粉尘与总粉尘浓度关系的研究[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2,19(2):42-45. 被引量:2
共引文献26
-
1顾梅蓉,谢震宇.两种指标在车间空气环境监测和评价中应用及进展[J].上海预防医学,2004,16(10):505-506. 被引量:7
-
2冯会民,刘梅妮.《工作场所粉尘容许浓度》在某电厂作业场所粉尘检测评价中的应用[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4,15(5):267-268.
-
3叶炳杰,史子春,李津.作业点粉尘浓度峰值、均值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间关联程度探讨[J].中国职业医学,2005,32(1):64-65. 被引量:2
-
4方绍峰,桂立辉,杨玉新.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检测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职业与健康,2005,21(4):516-517. 被引量:3
-
5梅勇,袁鹏,杨磊,马晓钟,许斌.空气中苯系物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测定方法[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2):194-196. 被引量:8
-
6梅勇,袁鹏,杨磊,马晓钟,许斌.工作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测定方法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5,31(5):286-289. 被引量:2
-
7吴萍,刘金洲.工作场所空气中醇类化合物异丙醇、丁醇、异戊醇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测定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10):1176-1178. 被引量:7
-
8史子春,叶炳杰.新卫生标准GBZ2—2002对粉尘作业点达标率影响的探讨[J].中国职业医学,2006,33(6):484-485.
-
9杨磊,陈卫红,王正伦,汪利民,李济超,易桂林,杨进波,梅勇,孙敬智,杨海兵.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采样的一些理论和技术问题[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7,25(1):54-57. 被引量:14
-
10王欣平,刘铁民.呼吸性煤尘与尘肺的剂量-反应关系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3(2):70-73.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14
-
1顾梅蓉,谢震宇.两种指标在车间空气环境监测和评价中应用及进展[J].上海预防医学,2004,16(10):505-506. 被引量:7
-
2易桂林,商育民,姬文婕,杨进波,彭开良,覃英标,李济超,杨剑,姜书华,杨磊.生产场所矽尘环境瞬时浓度与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关系的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21(4):254-257. 被引量:8
-
3闫慧芳,徐伯洪.目前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样品采集中存在的问题[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5,23(1):75-76. 被引量:16
-
4周志俊,薛寿征,王彝芬,刘庆宪.点采样工时法估算TWA的问题[J].职业医学,1994,21(3):22-24. 被引量:6
-
5龚伟,何苏敏,倪金玲.个体采样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监测中的应用[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7,33(3):166-168. 被引量:6
-
6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S].,..
-
7(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
8金泰虞.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
-
9杨磊,彭开良,杨进波,徐卫,姬文婕,易桂林,刘卫东,姜书华.生产性煤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及其几个技术问题的探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与环境瞬时浓度的关系[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0,26(4):193-195. 被引量:16
-
10谭晓东,毕勇毅,苏拥军,陶宁,李阳,王福元,Michel Vanhoorne.CS_2作业工人接触水平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0,18(5):267-26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4
-
1龚伟,何苏敏,倪金玲.个体采样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监测中的应用[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7,33(3):166-168. 被引量:6
-
2徐列兵,张宝林,余全军.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现场检测和采样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08Z):105-105. 被引量:1
-
3缪剑影,林兴,徐为民,陈进国,王前梁.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采样方法研究[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8,14(2):55-56.
-
4龚伟,杜冰,朱宝立.应用个体采样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应注意的问题[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8,34(4):252-25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10
-
1田自城,凃程.浅谈金矿采选工程的职业危害[J].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4):542-543.
-
2林凯,陈卫,刘桂华,陈春晓,陈裕华,李瑞园.工作场所空气中二异丁基甲酮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的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7):1339-1340. 被引量:4
-
3龚伟,杜冰,朱宝立.应用个体采样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应注意的问题[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8,34(4):252-254. 被引量:3
-
4张士怀,曲玮,张志虎,门金龙.某水泥厂工作场所粉尘的检测与评价[J].中国职业医学,2010,37(5):438-439. 被引量:8
-
5张士怀,王瑞,曲玮,门金龙.山东省某金矿工作场所中粉尘危害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3,29(16):2000-2002.
-
6胡晓晴,翁玮,秦景香,郑爱国,万峰宇,朱骏,沈富荣.上海市宝山区苯系物作业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4,32(4):218-220. 被引量:2
-
7徐建,张宏成,王宗南.职业卫生个体采样方法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6,15(4):413-414. 被引量:5
-
8李鹏辉.职业卫生检测应用个体采样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J].化工管理,2018(5):244-244. 被引量:1
-
9安玉,张毅,王艳艳,宋晓昀,田宏飞,何作力,杜影,邵小翠,王洋.大连市某造船企业电焊烟尘的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8,34(19):2596-2599. 被引量:1
-
10赵丹丹.职业卫生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化工设计通讯,2021,47(3):147-148. 被引量:3
-
1闫慧芳,徐伯洪.目前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样品采集中存在的问题[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5,23(1):75-76. 被引量:16
-
2姜彩霞,杨章萍,曹坚忠.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采样技术的质量控制[J].职业与健康,2006,22(15):1148-1149. 被引量:2
-
3姚正堂,张春雨,蒋巳峰.焊接车间空气中锰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J].职业与健康,2007,23(22):2045-2046. 被引量:1
-
4周兆莲,杨书宏,张毓鑫.盐都县2000~2001年腹泻病漏报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4,20(7):71-72.
-
5张毓鑫,杨书宏,程永存,蔡立标.盐都县2000~2001年腹泻病漏报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3,30(2):243-243. 被引量:2
-
6王三桃,陈利民,张晓红,史一,王尚敏,李雪原.基于SWOT分析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策略初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7,33(1):13-15. 被引量:4
-
7陈远东,麻晓莉,王孔前.南宁市游泳池水质卫生状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0):1893-1894. 被引量:8
-
8本刊讯.2014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部署会议在渝召开[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5):458-458.
-
9本刊讯.2014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部署会议在重庆召开[J].中国药房,2014,25(20):1909-1909. 被引量:1
-
10方绍峰,桂立辉,杨玉新.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检测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职业与健康,2005,21(4):516-517.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