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产生的动因分析
被引量:
17
An analysis on motivation of the virtual R&D organization which is composed of government,enterprise,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虚拟研发组织是一种新型的R&D创新模式 ,其实质就是不同的企业或研发机构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快速建立起合作关系 ,共同完成研发活动。本文在分析“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产生的内外部因素后 ,提出“官产学研”
作者
王英俊
丁堃
机构地区
大连理工大学
出处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58,共4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关键词
官产学研
虚拟研发组织
动力模型
分类号
G311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57
同被引文献
160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54
参考文献
2
1
丁堃.
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分析[J]
.科学管理研究,2000,18(6):42-43.
被引量:39
2
丁堃,王英俊.
虚拟研发中心的组成形式及合作模式[J]
.软科学,2003,17(2):49-51.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9
1
王炎坤,艾一梅,黄灿宏,吴佐明.
科研行为机制与科技人员对精神与物质的追求[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12(11):45-48.
被引量:2
2
冯鹏志.
技术创新行动与社会环境变迁的考察[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3(12):53-57.
被引量:5
3
金周英.
组织创新和虚拟研究所[J]
.中国软科学,1998(4):11-17.
被引量:17
4
吴贻康.
外国在中国兴办研究开发机构的调查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0(1):64-66.
被引量:15
5
王泽华,万映红.
虚拟企业网上合作模式探讨[J]
.中国软科学,2001(4):79-83.
被引量:12
6
吴晓波,伍华,芦庆梅.
网络时代虚拟经营的基本模式和管理原则[J]
.科学管理研究,2002,20(1):37-40.
被引量:12
7
刘璇华,肖君,惠青山.
虚拟研究中心及其对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2):18-19.
被引量:16
8
刘璇华,夏洪胜,肖君,惠青山.
虚拟研究中心的运行机制[J]
.科技管理研究,2002,22(1):71-73.
被引量:21
9
吴国斌,孙圣兰,李海燕.
地方虚拟研究开发中心的组织及运行[J]
.软科学,2001,15(4):33-36.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57
1
李敬波.
提高农业企业研发能力有效途径的探讨——企业研发组织虚拟化运营[J]
.管理现代化,2005,25(S1):28-30.
被引量:4
2
覃仲俊,张润清,宋东辉.
水电工程项目中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分析[J]
.科技资讯,2008,6(17):230-231.
被引量:1
3
杨东升,张永安.
产学研合作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35(1):140-144.
被引量:27
4
高霞.
基于专利的我国ICT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实证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13,21(S2):715-719.
被引量:12
5
王王玉.
有效利用产学研联合 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7(1):32-38.
被引量:6
6
李敬波.
试论建立高技术虚拟研发组织与发展区域经济的关系[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47-49.
被引量:1
7
原长弘.
国内产学研合作学术研究的主要脉络:一个文献述评[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4):98-102.
被引量:33
8
丁堃,王昕.
科研团队的沟通探析[J]
.现代管理科学,2005(11):85-86.
被引量:4
9
张颖,张丹.
企业国际化的新型组织模式:内部虚拟组织设计[J]
.求索,2005(11):32-33.
10
李敬波.
研发组织虚拟化运营是提高农业企业研发能力的有效途径[J]
.商业研究,2006(2):191-193.
同被引文献
160
1
姚佐平.
产学研合作创新机理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z1):124-125.
被引量:8
2
刘敦虎,陈谦明,黄萍,吴绍波.
产学研联盟的组织学习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9):369-371.
被引量:4
3
郑亚娟.
高教园区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对策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3):25-27.
被引量:7
4
尹超,陈晞,刘飞.
一种基于虚拟研究所的网络化协同产品开发系统[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04,9(4):64-68.
被引量:1
5
骆品亮,周勇,郭晖.
虚拟研发组织的知识转移机制:一个文献综述[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6(5):18-25.
被引量:15
6
骆品亮,余林徽.
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制约因素及其政策研究[J]
.上海管理科学,2004,26(6):57-59.
被引量:23
7
吴晓波,韦影,杜健.
社会资本在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探析[J]
.科学学研究,2004,22(6):630-633.
被引量:42
8
陈华,张明林.
提升高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技术知识管理系统模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1):74-78.
被引量:7
9
张伟.
沟通机制——高校产学研结合不断巩固的融合基础[J]
.科技与管理,2005,7(1):125-127.
被引量:7
10
王王玉.
有效利用产学研联合 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7(1):32-3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17
1
朱卫平,林楚钊.
科研成果期货契约——一种校企研发合作的有效模式[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4):119-122.
被引量:3
2
秦远建,王多祥.
我国产学研结合的机理研究[J]
.亚太经济,2007(4):54-56.
被引量:8
3
徐敏.
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的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07(7):78-79.
被引量:7
4
郭涵宁,石红波.
国内技术管理若干问题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8):30-36.
5
叶安照,黄炜.
北部湾经济区保险业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J]
.区域金融研究,2009(2):49-50.
6
周志春.
基于地域邻近的我国高科技园区与高教园区共生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1):80-83.
被引量:3
7
戚敏.
产学研合作与科协创新模式的研究[J]
.学会,2010(12):32-35.
被引量:4
8
张奇,金鑫,陈劲,吴刚.
虚拟研发背景下的企业分布式创新研究进展及启示[J]
.科研管理,2012,33(2):63-69.
被引量:4
9
刘青松,钟荣丙.
长株潭城市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创新模式研究——基于创新动因的视角[J]
.经济研究导刊,2012(15):157-161.
10
谭明星,罗险峰.
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动因模型研究[J]
.当代经济,2012,29(5):124-125.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54
1
陆元媛.
基于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效机制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1):15-17.
被引量:4
2
周玲,杨文友.
财经类高校产学研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8,5(3):108-110.
被引量:4
3
王多祥,曾尔曼.
政府与企业在创新投入中的博弈分析[J]
.东南学术,2008(5):46-50.
被引量:3
4
王多祥,曾尔曼.
产官研合作的纳什均衡[J]
.中国科技论坛,2008(12):91-94.
被引量:2
5
付盛松,陈雄辉,李昊.
学术交流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
.未来与发展,2008,29(12):17-22.
被引量:9
6
丁又青,朱新才,周传德.
产学研创新平台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2009(9):41-42.
被引量:4
7
黄健青,陈进.
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9):48-50.
8
赵晓芬.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地方财经高校科研管理研究[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8(5):65-67.
9
石亚四.
汽车关键零部件自主创新“6+1”模式探索[J]
.汽车工业研究,2010(9):24-27.
被引量:1
10
石亚四.
奇瑞汽车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6+1”模式研究[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0(8):178-180.
1
科技部部长朱丽兰提出变产学研为官产学研金[J]
.科技信息,2000,0(5):6-6.
2
宋雁萍.
官产学研一体化与科教兴国[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73-74.
3
管理,王润.
青岛市官产学研合作现状及对策[J]
.价值工程,2012,31(4):265-266.
被引量:2
4
杨同宇.
创新的价值分析[J]
.价值工程,2000(5):23-25.
5
刘丹.
浅谈思政工作中的采访艺术[J]
.新闻传播,2010(12):140-140.
6
王英俊,丁堃,王英俊,丁堃.
“官产学研”型虚拟研发组织的结构模式及管理对策[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4):40-43.
被引量:69
7
邓君.
机构知识库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动力模型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2008,52(5):44-47.
被引量:28
8
任树怀,介凤,卢志国.
迈向图书馆2.0之路——上海大学图书馆2.0实践与探索[J]
.数字图书馆论坛,2008(4):19-24.
被引量:4
9
世界科技创新鸟瞰[J]
.科技广场,2002(10):31-32.
10
李菁,周密,鲍建波,王鸽.
建立和完善天津滨海新区科技协同创新机制[J]
.中外企业家,2014(4Z):30-32.
科技管理研究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