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产酯酵母固定化改善酱油风味的研究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海藻酸钠做载体,氯化钙为增强剂,包埋产酯酵母获得固定化细胞。经过一系列条件试验,找出了固定化产酯酵母的最适作用条件。经小试和中试证实,处理后的酱油酱香浓郁,接近于传统酿造酱油的风味。
作者
施安辉
曲品
路光东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微生物学系
出处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4-97,共4页
Microbiology China
关键词
产酯酵母
固定化
酱油
分类号
TS201.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4
1
孙瑾方,江青彦,王金英,堀津浩章.
利用陶瓷载体固定化酵母生物反应器进行酱油发酵[J]
.中国酿造,1989,8(4):18-19.
被引量:1
2
胡鹏飞,潘智.
固定化技术应用于食醋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酿造,1989,8(2):18-21.
被引量:4
3
施安辉.产酯酵母8号菌株的分离、鉴定、代谢产物分析及其应用[J]中国酿造,1988(01).
4
施安辉.从兰陵大曲中分离出一株产酯酵母[J]食品科学,1984(03).
共引文献
3
1
陈义伦,裘立群,陈伟,束怀瑞.
原汁苹果醋中的有机酸[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8):92-95.
被引量:29
2
余素清,韩彩芝,陈天培,罗人明,周秉辰.
一种新型高效生物反应器在食醋生产中的应用[J]
.中国酿造,1994,13(1):14-16.
3
李历,郭会明,李军庆,张庆文,洪厚胜.
固定化醋酸菌在醋酸发酵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酿造,2013,32(3):7-12.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55
1
刘健平,钟英长.
固定化增殖细胞快速发酵生产酱油[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6(S2):28-32.
被引量:1
2
史龙君,杨铎,孙岩.
多菌种稀发酵酱油的对照试验[J]
.中国酿造,2004,23(10):22-24.
被引量:11
3
K.Tokuoka,侯希君.
耐糖和耐盐的酵母菌[J]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3(4):38-43.
被引量:3
4
陈瑞娟.
新型低聚糖的介绍[J]
.食品与发酵工业,1993,19(2):82-90.
被引量:79
5
邢冠五,石滨,杨素珍,李树品,李梅,蒋千里.
酶法复合调味料研究[J]
.中国调味品,1994,19(7):13-16.
被引量:5
6
林祖申.
多菌种发酵是提高酱油、食醋质量的重要途径[J]
.中国酿造,2005,24(6):1-5.
被引量:35
7
周鑫平.
酱香酵母的分离[J]
.中国酿造,1989,8(4):24-27.
被引量:1
8
王建龙,钱易.
固定化细胞技术在调味品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调味品,1995,20(2):2-5.
被引量:5
9
李琴,杜风刚.
发酵过程添加生香酵母改善酱油风味的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05,30(10):30-32.
被引量:10
10
王克明.
共固定化多元混菌发酵功能稻米乳饮料的研究[J]
.江苏调味副食品,2005,22(5):18-21.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6
1
施安辉.
利用固定化细胞连续发酵生产酸牛奶[J]
.生物工程学报,1995,11(2):203-204.
被引量:6
2
刘智敏,王建华,李泽林.
用聚乙烯醇为载体固定化枯草杆菌生产α-淀粉酶的研究(Ⅰ)─—固定化条件对聚乙烯醇固定化细胞性能的影响[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7,14(4):359-362.
被引量:9
3
涂俊铭,江涓.
一种新型的酱油酿造工艺[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3):107-109.
4
陈九武,陈守文.
生物催化生产食品风味物质[J]
.中国调味品,1998(11):7-9.
被引量:2
5
卢美欢,李利军,贺建超.
耐盐产酯酵母在酱油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调味品,2010,35(10):48-51.
被引量:8
6
李超敏,魏永义.
固定化细胞技术应用于国内酱油生产的研究进展[J]
.中国调味品,2013,38(10):10-1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薛嵘,黄国兰,郭艳.
改进的硫酸盐-聚乙烯醇法包埋藻菌脱氮除磷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27(7):556-558.
被引量:5
2
张磊,张烨,侯红萍.
固定化细胞技术的研究进展[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6,22(2):17-18.
被引量:1
3
张磊,张烨,侯红萍.
固定化细胞技术的研究进展[J]
.四川食品与发酵,2006,42(1):5-7.
被引量:25
4
李冀新,张超,高虹.
固定化细胞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
.化学与生物工程,2006,23(6):5-7.
被引量:13
5
张超,王立,高虹,张晖,李冀新.
固定化细胞应用进展[J]
.微生物学杂志,2006,26(4):82-84.
被引量:10
6
董洁,王增长,乔建强.
固定化细胞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9):132-133.
被引量:6
7
周静,张宿义,胡承.
海藻酸钙固定水生假丝酵母生产耐酸性α-淀粉酶[J]
.中国酿造,2008,27(6):34-36.
被引量:3
8
侯红萍,张磊.
陶瓷颗粒固定酵母菌及在生料酿制白酒中的应用[J]
.酿酒科技,2008(11):51-53.
9
赵春燕,张颖,王丹,刘臻.
乳酸菌细胞固定化发酵的研究进展[J]
.中国酿造,2009,28(5):11-14.
被引量:5
10
施娟娟,黄兵,陈丽琼.
改进的聚乙烯醇固定化方法对废水产氢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2):126-128.
被引量:1
1
胡鹏飞,李书斌,鲍颜荣.
应用固定化酵母改进酱油风味的研究[J]
.中国酿造,1989,8(4):20-23.
被引量:1
2
王咪咪.
提高酱油PH值 增加酱油风味[J]
.江苏调味副食品,1992(2):21-22.
3
谢韩.
浅谈酱油风味[J]
.江苏调味副食品,2001,18(4):1-2.
被引量:12
4
高玉荣.
浅淡改善酱油风味的方法[J]
.现代化农业,1995(10):37-38.
被引量:1
5
王夫杰,鲁绯,赵俊平,渠岩,陈彬.
酱油风味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酿造,2010,29(8):1-5.
被引量:21
6
谢韩,李歌庆.
利用酱醪汁中微生物改善酱油风味[J]
.中国调味品,1989(7):15-17.
7
莫坚涛.
浅谈酱油风味形成及影响因素[J]
.中外食品工业(下),2015,0(3):28-29.
8
孙岩,岳伟,于春娇.
多菌种酱油稀发酵对照试验[J]
.中国调味品,2004,29(3):17-19.
被引量:3
9
戚晨晨,王猛,沈艾彬.
耐盐乳酸菌添加对高盐稀态酱油风味的影响[J]
.中国调味品,2016,41(1):102-105.
被引量:5
10
曹宝忠.
低盐固态原池淋浇发酵酱油技术的探讨[J]
.中国酿造,2004,23(9):26-28.
被引量:9
微生物学通报
199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