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探索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高职衔接“是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联合实施职业培训的办学模式.在其课程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其办学模式的特点,遵循实用性,宽基础个性化,综合化等原则,不仅要考虑学生就业的针对性,还要更多注意给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应变能力乃至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作者
许英
机构地区
上海职业教育研究所
出处
《辽宁高职学报》
2000年第4期15-18,共4页
Journal of Liaoning Higher Vocational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中高职衔接
课程设置
模块组合
基础理论
实习
实训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1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20
同被引文献
101
1
姜涛,白日东.
高职"3+2"办学模式中的"衔接"问题研究[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9(5):36-39.
被引量:6
2
郭扬.
从ISCED新修订本看高职的学历定位和生源入口问题[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8,14(1):17-18.
被引量:12
3
董绿英.
国外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中、高职衔接模式比较[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3):44-48.
被引量:41
4
高原,曹晔,罗勇华,邓玉.
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分析与对策[J]
.职教论坛,2004,20(08X):11-13.
被引量:27
5
夏暎,戴凤林,许红,田侠,马晓春,高波.
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的探讨[J]
.职业技术,2004(8):37-39.
被引量:6
6
王子朴,乔梁.
建构和完善我国终身体育体制的初步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4):38-41.
被引量:6
7
李穗芳,高岩.
我国中高职课程体系有效衔接之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05,14(1):42-44.
被引量:14
8
张晓拔 ,谢革新 .
课程观指导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J]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25):40-42.
被引量:6
9
林楠.
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探讨[J]
.辽宁高职学报,2005,7(5):76-78.
被引量:7
10
王技德.
甘肃省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甘肃农业,2005(12):215-216.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1
1
产文良,张文凡,梁方波.
“中高职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考试周刊,2011(48):188-189.
被引量:10
2
刘爱英.
欠发达地区中高职衔接高职阶段管理问题研究[J]
.广西教育,2012(15):92-94.
被引量:2
3
荀莉.
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综述[J]
.职教论坛,2012,28(13):47-52.
被引量:133
4
朱琳佳,芦京昌.
中高职课程衔接初探[J]
.职教论坛,2012,28(22):57-59.
被引量:49
5
李英,欧阳丽.
机电类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建设[J]
.教育与职业,2013(23):127-129.
被引量:6
6
陈小艳.
构建中高职衔接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J]
.教育界(高等教育),2013(11):165-166.
7
高明.
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之述评:2000-2013年——基于中国知网文献的分析[J]
.职教论坛,2014,30(33):17-21.
被引量:7
8
许笑平.
中高职衔接研究综述[J]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4):80-88.
被引量:18
9
刘坤.
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与实践[J]
.现代计算机,2015,21(22):6-8.
10
陈儒,闫喜芹,韩佳笑.
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现状与对策探究[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5):119-12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20
1
念潮旭.
“3+4”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福建的实施逻辑、实践矛盾及推进路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0(3):85-91.
被引量:9
2
安光亮,王文斌,王蕾.
中高职衔接视域下的柔力球项目课程改革方案设计[J]
.体育视野,2021(14):45-46.
被引量:2
3
任勇,蔡遵义.
网络学习空间在中高职课程衔接中的作用与策略研究——以语文课程为例[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20):53-55.
被引量:2
4
张东峰,李平凡,范瑞.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三二分段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与实践——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为例[J]
.轻工科技,2019,35(12):190-191.
被引量:1
5
孙荣华,刘海燕,赵建全,袁林,张丽杰,常志杰,段文强.
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建设研究的综述[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0(A01):480-481.
6
张春娥.
广东省酒店管理专业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问题与对策思考——基于高职视角[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12):234-236.
被引量:11
7
杨英芸.
中高职课程有机衔接的对策研究[J]
.科教导刊,2014(12).
被引量:1
8
李玉保,刘斌,刘国栋.
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衔接问题研究——兼论“四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职教论坛,2011,27(36):29-31.
被引量:9
9
产文良,申海霞.
数控专业着力解决校企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J]
.考试周刊,2012(56):148-149.
10
庄小红.
中高职文化基础课程衔接的对策研究——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6):14-17.
被引量:9
1
曾未然.
模块组合教学法在技工院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商贸工业,2016,37(33):321-322.
被引量:1
2
杨伟传.
高职高等数学模块组合教学探索与实践[J]
.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15(3):98-99.
被引量:13
3
刘红一.
基-专-论模块组合教法在邓小平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01(2):42-43.
被引量:1
4
何凤昇.
课程模块构建与模块组合[J]
.职教论坛,2009,25(S1):155-156.
被引量:4
5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0年总目次[J]
.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0,2(4):64-64.
6
倪鸣.
“跑道”上的自由节拍——小学语文专题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江苏教育研究,2013(11):63-66.
7
张静.
论模块组合在语文教材编写史上的突破性意义[J]
.保山师专学报,2008,27(3):22-24.
8
仲亚,吴昊.
谈高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目标导向及方案设计[J]
.体育教学,2008,28(10):19-20.
被引量:1
9
吴美英,秦燕.
电子版“小班化学生成长记录手册”模块组合的实践与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04,24(11):74-76.
10
朱文龙.
一年宽基础,二年重技能——对职校课程改革的一点思考[J]
.职业,2011(2):174-174.
辽宁高职学报
200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