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观点
参考文献9
1 栾贻信,洪斌.生态哲学的双重视角及五个层面[J] .东岳论丛,2006,27(2):166-170. 被引量:8
2 朱小丰.生态的哲学[J] .社会科学研究,2006(1):27-31. 被引量:3
3 李明华.生态哲学是一个新的哲学范式——“和谐社会中的人与自然”学术研讨会综述[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77-81. 被引量:4
4 陈红桂.从生态哲学走向发展哲学——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必然[J] .理论与改革,2004(1):26-29. 被引量:11
5 胡振亚,秦书生.生态哲学——可持续发展时代的世界观[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4):247-249. 被引量:16
6 余谋昌.生态哲学:可持续发展的哲学诠释[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3):1-5. 被引量:40
7 刘耳.环境社会学:生态哲学对社会学的挑战与启示[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109-113. 被引量:5
8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Ⅲ(HolmesRolstonⅢ)著,刘耳,叶平.哲学走向荒野[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9 余谋昌.生态哲学[M]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二级参考文献49
1 洪大用.西方环境社会学研究[J] .社会学研究,1999(2):85-98. 被引量:63
2 H.罗尔斯顿,刘耳.环境伦理学的类型[J] .世界哲学,1999(4):17-22. 被引量:30
3 麦茜特.自然之死[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212,236,111.
4 拉兹洛.决定命运的选择[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5 卡普拉.转折点--科学、社会、兴起中的新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6 维克多·奥辛廷斯基.未来启示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7 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8 余谋昌.生态学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9 叶敦平.马克思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
10 [1]Park, R. E. Human Ecology [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36, vol. 42; McKenzie, Roderick D. The Ec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the Human Community [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924, vol. 30.
共引文献69
1 王利军.自然意识的演变[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51-55.
2 于杰.环境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S1):80-81. 被引量:2
3 钟茂初.可持续消费:物质需求、人文需求、生态需求视角的阐释[J] .消费经济,2004,20(5):48-51. 被引量:19
4 易芳.生态心理学之背景探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7(12):24-28. 被引量:5
5 倪瀚.生态哲学——产品生态设计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指导[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2):55-59. 被引量:2
6 苗华.以人为本——发展哲学的核心价值[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5(3):23-25.
7 李楠,谢英荷.土壤微生物肥料技术发展的哲学反思[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0):161-162. 被引量:2
8 蔡建国,舒美英.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哲学反思[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53-55. 被引量:1
9 潘敏.论当代转型时期环境社会学的学科定位[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6(5):66-70. 被引量:1
10 殷有敢,宋绍柱.试论未成年人生态人格的塑造[J] .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2(3):42-45. 被引量:2
1 陈蓉.行业报一线采访需要具备的条件[J]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X):157-158.
2 王强.图书馆员与图书馆核心价值[J] .山东图书馆季刊,2009(1):21-24. 被引量:4
3 陶武先.认识历史 创造未来——《四川通史》(重修本)序[J] .社会科学研究,2010(6):186-187.
4 刘笑盈.论新闻发言人的素质要求与制度建设[J] .对外传播,2013(12):12-14.
5 程海燕,徐立萍.社群经济下传统出版机构商业模式重构[J] .编辑之友,2017(5):27-31. 被引量:4
6 伍利,袁琳.构建高校图书馆自主学习服务环境之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9):81-84. 被引量:5
7 J.D.贝尔纳,陈体芳(译).科学面临的挑战[J] .教师博览(上旬刊),2009(12):49-50.
8 试论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的发展[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09(17):5-5.
9 朱亚男,于本江.知识管理及其系统框架探析[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5,26(6):1-5. 被引量:7
10 廖岚亭.档案信息与管理决策[J] .山西档案,1989(3):17-1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