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陷害教唆”之理性思考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我国现行刑法对“陷害教唆”行为没有作出明文规定 ,学者也鲜有论及。本文以为“陷害教唆”行为应纳入刑法规制的范畴 ,但“陷害教唆”行为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属于共犯的教唆之中。立法有必要对此行为作出明确规定。
作者
付治国
机构地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出处
《政法论丛》
2003年第4期73-76,共4页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关键词
陷害教唆
刑法规制
行刑法
共犯
立法
规定
行为
范畴
学者
中国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
1
余向阳,柳立子,钟再根.
陷害教唆理论初探[J]
.河北法学,1999,17(6):68-70.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12
1
张小川.
诱惑侦查之比较辨析[J]
.法制与经济,2007,16(08S):80-81.
2
应金鑫,贺青.
陷害教唆若干问题研究[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4):80-83.
3
夏健祥.
海关缉毒案件中诱惑侦查的运用和规制[J]
.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09,30(1):57-61.
4
杜晓明.
陷害教唆的可罚性[J]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4):106-108.
5
高洁峰,李志勇.
普通毒品犯罪案件中的诱惑侦查行为[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1(5):33-38.
被引量:2
6
贺晓东,张艺馨.
试论诱惑侦查及其立法规制[J]
.才智,2010,0(20):11-13.
7
陈珊珊.
论陷害教唆的类型化与可罚性[J]
.刑事法评论,2008(1):461-472.
8
魏东.
关于陷害教唆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研究,2002(6):93-95.
被引量:5
9
魏东.
论诱惑侦查“有限适用”理论及其借鉴[J]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1):30-43.
被引量:12
10
余辉胜.
陷害教唆与侦查圈套的可罚性探讨[J]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15(3):64-6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1
1
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6-44.
2
[日]山中敬一.刑法总论(Ⅱ)[M].东京:成文堂,2000.752-754.
3
[日]大谷实.刑法讲义总论[M].东京:成文堂,2000:426.
4
张明楷.刑法学(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671.
5
高铭暄.刑法学原理.(第二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60.
6
[日]野村稔.刑法总论(补订版)[M].东京:成文堂,1998.
7
[日]高桥则夫.共犯的处罚根据论的新情况[J].现代刑事法,2003,(9):32-32.
8
李培泽,刘山泉.关于使用特情涉及法律问题的思考[A].赵长青.刑法新观念研究[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
9
[日]大越义久.共犯论再考[M].东京:成文堂,1989.
10
[日]高桥则夫.共犯体系和共犯理论[M].东京:成文堂,1988.
引证文献
1
1
杨金彪.
责任共犯说批判[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6,24(6):84-9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陈山.
比较法视野下的“共犯与消极身份”[J]
.政治与法律,2010(2):42-50.
被引量:4
2
陈山.
共犯之处罚根据的理论与实践[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1):32-37.
3
陈山.
非法拘禁罪之“共犯与身份”问题探究[J]
.武警学院学报,2011,27(3):42-46.
1
黎志慧.
罪刑法定原则的价值探析——尤其以法治的角度观察[J]
.广东法学,2004(6):13-18.
2
周加海.
《关于执行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六)》解读[J]
.人民司法,2015(23):4-6.
被引量:5
3
王晓东,郑永昶.
浅析我国刑法中的连带之罪[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7(6):31-34.
被引量:5
4
陈坚.
现行刑法对“没收财产”的不恰当规定[J]
.检察实践,2002(3):61-62.
被引量:1
5
被害人过错的司法认定及对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影响[J]
.人民司法,2010(17):32-38.
被引量:3
6
何惠芳.
论沉默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
.人大研究,2006(5):29-31.
7
孙燕,董曼.
试述刑事责任年龄的历史演变[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38-39.
8
刘莉萍.
立法思想层面下的渎职罪研究[J]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4):30-32.
9
杨立军.
“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以贪污罪论”之探析[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7(3):36-39.
10
黄华平,孙晓慧.
西部大开发中环境资源的刑法保护[J]
.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15(5):83-87.
被引量:2
政法论丛
200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