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抗瘟性甘薯品种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变化研究
被引量:
3
THE VARIATION OF ISOZYMES OF ESTERASE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IN SWEET FOTATO VARIETIES DIFFERING IN RESISTANCE TO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不同抗瘟性的甘薯品种酯酶同工酶酶谱型模式和不同抗性品种的特异酶谱型模式,及不同抗瘟性的甘薯品种染病后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变化,从而利用此变化特点,为鉴定甘薯品种抗瘟性提供新的生理生化指标。
作者
卢同
蔡清华
余华
陈新
宋小川
机构地区
福建省农科院
出处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8-68,共1页
Acta Phytopathologica Sinica
关键词
甘薯
抗瘟性
同功酶
酯酶
分类号
S531.034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3
1
郭文硕.
油桐品种抗黑斑病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Ⅱ)品种抗性与过氧化物酶之关系[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93,13(1):46-52.
被引量:5
2
吴友根,陈金印.
套袋对翠冠梨果实货架寿命及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04,24(9):1630-1634.
被引量:21
3
顾永清.
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其在生物学中的作用[J]
.生物学通报,1993,28(7):8-9.
被引量:11
4
王淑琴,魏保东,纪淑娟,陈留勇,苏立敏.
尖椒长期贮藏的研究[J]
.保鲜与加工,2000(11):18-20.
被引量:5
5
赵仕光,景耀,杨俊秀.
杨树树皮内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抗溃疡病的关系[J]
.西北林学院学报,1993,8(3):13-17.
被引量:25
6
郭小丁,邬景禹.
甘薯品种资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鉴定[J]
.作物品种资源,1994(2):8-9.
被引量:1
7
巫水钦,冯瑞集.
甘薯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初报[J]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5,10(3):35-39.
被引量:12
8
王贵禧,韩雅珊,于木梁.
猕猴桃软化过程中阶段性专一酶活性变化的研究[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5,37(3):198-203.
被引量:72
9
田秀明 杜利峰.棉花对枯黄萎病的抗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关系[J].植物病理学报,1991,21(2):94-98.
10
余淑文,章常诚.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引证文献
3
1
娄义龙,姚佳华,曾顺兰,田应生,陈振声,高嘉麟.
几种酶与唐菖蒲适应性及器官衰老的关系[J]
.西南农业学报,1996,9(1):105-108.
2
李润开,张信号,王如福.
采前套袋对梨枣贮藏效果的影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8(4):446-449.
3
周志林,唐君,赵冬兰,曹清河.
高温处理对甘薯块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0,29(6):502-50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刘文静,余华,黄薇,任丽花,潘葳.
不同温度对甘薯新品系福薯88贮藏生理营养性状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11,26(5):711-717.
被引量:12
2
李鹏林,徐宁生,李江辉.
8个北方甘薯品种在云南的种植表现[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9,38(5):70-74.
被引量:3
1
詹嘉红,蓝宗辉.
外源ABA对低温胁迫水稻幼苗酯酶同工酶的影响[J]
.生物技术,2000,10(4):19-21.
被引量:4
2
王立新,王秀琴.
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预测玉米杂种优势[J]
.北京农业科学,1991,9(5):13-14.
被引量:1
3
刘正蒙,崔良国,都森烈.
玉米自交系酯酶同工酶酶谱的聚类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J]
.玉米科学,1994,2(4):12-14.
被引量:8
4
滕晓月,石屹.
普通小麦、簇毛麦及其双二倍体的酯酶同工酶分析[J]
.作物学报,1995,21(3):377-379.
被引量:2
5
师素云,薛启汉,姜晓红,刘蔼民,许仁林,仲肇康.
汕优酶选63的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1993,21(2):17-18.
6
陈学平,姜平,张杰瑜,陆星星.
种质资源酯酶同工酶的研究[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2(3):107-110.
被引量:6
7
丁毅,宋运淳,余先觉.
大麦酯酶同工酶酶谱的聚类分析与遗传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41(6):729-734.
被引量:19
8
赖天斌,陆士伟.
H_2O_2浸种对水稻种子萌发生长及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的影响[J]
.遗传,1989,11(5):12-16.
被引量:4
9
宋晓川,刘波,应薛养,李平,刘浩官.
褐飞虱种群酯酶同工酶酶谱型组成结构变化的研究[J]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3,8(2):19-22.
被引量:1
10
宋健,曹伟平,王金耀,冯书亮,杜立新.
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与RAPD多态性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8):137-141.
被引量:1
植物病理学报
199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