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蚕豆茎秆和荚果对籽粒产量的贡献
被引量:
2
Contribution of Stems and Pods of Faba Bean to Grain Yie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蚕豆茎秆和荚果对籽粒产量的贡献为20%左右。其中,茎秆的作用优于荚果。茎秆的光合面积大于荚果,但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低于后者。去除叶片,或茎秆和荚果被遮光后,茎秆和荚果的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大幅度提高。
作者
夏明忠
机构地区
西昌农业专科学校
出处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3年第1期27-29,共3页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
关键词
蚕豆
茎秆
荚果
产量
分类号
S551.4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6
1
高如嵩,张宝军,李文瑞.
大麦芒对籽粒产量的作用[J]
.作物学报,1991,17(4):241-247.
被引量:7
2
夏明忠.
开花、结荚期水分胁迫对蚕豆的生理效应[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0,26(1):14-19.
被引量:7
3
夏明忠.蚕豆不同层次叶片对产量的贡献和去叶后的光合补偿作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01).
4
项明.改变源、库比对水稻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叶片光合速率影响的比较[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3(05).
5
凌启鸿,朱庆森.小麦各叶位叶片对产量形成作用的研究(初报)[J]作物学报,1965(03).
6
夏明忠.蚕豆栽培生理[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二级参考文献
8
1
郑丕尧,几种主要作物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1987年
2
郑丕尧,作物学报,1986年,12卷,3期,83页
3
李小云,作物学报,1984年,10卷,3期,207页
4
尹士景,河北农业科技,1981年,1期,28页
5
段续川,植物学报,1959年,2卷,1期,1页
6
宋治世.胡豆种植与加工利用[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7
郭安生.蚕豆栽培技术[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8
莫惠栋.农业试验统计[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共引文献
12
1
李新,吴昆仑.
大麦芒型遗传研究进展[J]
.植物生理学报,2023,59(2):257-266.
2
张林,夏明忠.
不同时期遮阴对蚕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2):32-36.
被引量:6
3
康定明.
计算机绘图在作物栽培学研究中的应用[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2):10-16.
4
朱万泽,薛建辉,王金锡.
台湾桤木种源对水分胁迫的光合响应及其抗旱性[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4):170-173.
被引量:32
5
王晓明,张恩和.
啤酒大麦冠层光合特性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1995,4(1):15-19.
被引量:2
6
李震,郭艳玲,张兴虎.
竞争情报是企业自主创新中的重要元素[J]
.冶金信息导刊,2006(6):8-11.
被引量:2
7
陈坤荣,王永义.
加勒比松耐旱性生理特征研究[J]
.西南林学院学报,1997,17(4):9-15.
被引量:21
8
郑涛.
大麦不同光合器官对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J]
.大麦科学,1999(1):21-22.
被引量:8
9
夏明忠.
模糊隶属法在蚕豆生理生态抗旱性鉴定中的作用[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1,9(2):94-99.
被引量:9
10
倪书邦,刘建福,李道高,蒋建国,邓英毅,贺熙勇,陶丽,陈国云,肖高中,陈丽兰.
澳洲坚果花期水分胁迫效应的研究[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1):34-37.
被引量:27
同被引文献
27
1
张立桢,曹卫星,张思平.
棉花干物质分配和产量形成的动态模拟[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621-1627.
被引量:42
2
王文翰,彭文博,王向阳,唐厥旺.
多效唑及其与矿质元素混施对小麦抗倒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简报)[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29(5):347-349.
被引量:3
3
刘建丰,袁隆平,邓启云,陈立云,蔡义东.
超高产杂交稻的光合特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2):258-264.
被引量:100
4
杨小康.
关于杂稻制种幼穗分化期多效唑施用效果的数学模型研究[J]
.种子,1994,13(3):24-28.
被引量:4
5
刘厚诚,关佩聪,陈日远.
长豇豆叶片^(14)C光合产物运转与分配的研究[J]
.核农学报,1996,10(1):30-34.
被引量:9
6
徐祥玉,张敏敏,翟丙年,李世清,李生秀.
不同夏玉米品种生育后期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分配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4):772-777.
被引量:33
7
王四清,高聚林,刘克礼,张胜.
大豆源、库关系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5,20(F12):1-4.
被引量:14
8
周均湖,李素真,王秋云,孙雷鸣,赵凯.
不同类型超级小麦地上部及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J]
.山东农业科学,2006,38(4):13-15.
被引量:14
9
汤亮,朱艳,孙小芳,曹卫星.
油菜光合作用与干物质积累的动态模拟模型[J]
.作物学报,2007,33(2):189-195.
被引量:24
10
刘万代,尹钧,朱高纪.
剪叶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7):1353-1360.
被引量:57
引证文献
2
1
宋慧,冯佰利,高小丽,高金锋,王鹏科,柴岩,张盼盼,蒋树怀.
不同品种(系)小豆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10):94-100.
被引量:12
2
刘玉皎.
化控技术在蚕豆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
.作物杂志,2003(5):15-16.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段君君,刘青峰,任春元,于崧,于立河,郭伟,薛盈文,梁海芸.
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对芸豆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18(6):110-115.
被引量:11
2
张盼盼,柯希望,金喜军,殷丽华,刘洋,刘涛,石英,张洪鹏,马爽,冯乃杰,郑殿峰.
覆膜方式对旱地糜子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5,27(5):47-51.
被引量:7
3
赵涛,高小丽,张东旗,宋艳丽,王睿豪,黄贵斌.
氮磷配比覆膜黑豆花后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特性[J]
.西北农业学报,2016,25(5):723-729.
被引量:7
4
郭伟,郭建华,于崧,薛盈文,于立河.
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对小豆花后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29-34.
被引量:5
5
刘振兴,周桂梅,陈健.
小豆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效应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7,40(4):14-18.
被引量:2
6
苏金昌,何志强,李杰,吕剑,郁继华,张国斌.
铵态氮和硝态氮肥配施对娃娃菜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35(4):45-53.
被引量:5
7
王彦,范保杰,曹志敏,张志肖,苏秋竹,刘长友,田静.
种植密度对小豆开花结荚规律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18,22(2):17-22.
被引量:4
8
马国礼,张国斌,强浩然,张柏杨,季磊,李静,苏金昌,杜淼鑫.
水氮耦合对日光温室辣椒生长、光合特性及养分分配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8,36(5):130-141.
被引量:22
9
曹超群,张国斌,杜淼鑫,杨建军,强浩然,马国礼.
不同灌溉量和氮肥施肥深度对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8,53(6):90-97.
被引量:8
10
王娜,杨思敏,刘蓓蓓,林瑞嫦,杨璞,高金锋,高小丽.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豆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1,26(3):10-17.
被引量:13
1
Pien.,LJ,刘有昌.
铜可减轻一些小麦品种茎秆病[J]
.北京农业科学,1991,9(1):4-8.
2
贾彦凤,贾艳果,于俊玲.
夏收花生留种四注意[J]
.农家之友,2004(5):12-12.
3
王迎春,鞠桂清,谢建红,张建新,黄国元.
荞麦的密度和籽粒产量相关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1994,22(5):19-20.
被引量:3
4
向平,J.Luquez,等.
阿根廷玉米杂交种籽粒产量的稳定性[J]
.国外作物育种,2001,20(4):34-34.
5
张维城,杨永光,吴玉娥,张树德.
硼锌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影响的研究[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0,18(3):110-116.
6
单之利,张宜茂,樊继刚,徐同珊,宋忠俭.
硼肥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J]
.南方农业,2014,8(02X):7-8.
7
赵德才,申玉香.
盐麦2号籽粒产量的施氮量效应研究[J]
.大麦科学,1992(3):31-34.
8
Eduordo-DanielBola~↑nos-Aguilar,向平.
品种和环境对苜蓿籽粒产量的影响[J]
.国外作物育种,2002,21(4):66-67.
9
田纪春,梁作勤,庞祥梅,张忠义.
小麦的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25(4):483-486.
被引量:11
10
孙致良,吴兆苏.
小麦目标品质性状和籽粒产量间的关系[J]
.莱阳农学院学报,1990,7(3):166-169.
被引量:4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