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琵琶曲《陈隋》的音乐学分析——兼谈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被引量:
3
A Musicological Analysis of Pipa music 'Chensui'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始而追求、继而达到、终于超越”①本文对琵琶文曲《陈隋》与新编《陈隋》的结构、音乐风格、演奏风格等诸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阐述了刘德海先生的艺术创作个性和风格,并对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一孔之见。
作者
葛美琳
机构地区
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39,共3页
Chinese Music
关键词
音乐学
传统音乐
琵琶曲
音乐风格
演奏风格
艺术创作
阐述
追求
超越
继承
分类号
J632 [艺术—音乐]
J648.33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5
1
刘再生.
论中国音乐的历史形态[J]
.音乐研究,2000(2):41-53.
被引量:22
2
居其宏.
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在“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道路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
.人民音乐,1999(5):10-11.
被引量:8
3
方季年.
美学观念的反省——刘德海谈民乐表演艺术[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3):16-18.
被引量:14
4
林石城.
琵琶指法与表演之窥见[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1):26-33.
被引量:16
5
杜亚雄.
什么是中国传统音乐?[J]
.中国音乐,1996(3):19-21.
被引量:28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徐荣坤.
千年古《弹歌》传存在民间[J]
.人民音乐,1999(7):34-34.
被引量:3
2
刘再生.
评刘靖之《中国新音乐史论》──兼论新音乐的历史观[J]
.中国音乐学,1999(3):64-76.
被引量:16
3
金维诺.
舞蹈纹陶盆与原始舞乐[J]
.文物,1978(3):50-52.
被引量:20
4
黄翔鹏.《传统是一条河流》.第116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10月.北京.第1版.
5
刘靖.1999年5月12日.北京"《中国新音乐史论》出版暨20世纪中国音乐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6
黄翔鹏.《中国古代音乐史—分期研究及有关新材料、新问题》.第23页,第43页,第71页.台北.《汉唐乐府》.l997年12月初版.
7
《春秋左传注》.第1386页.中华书局.1981年3月.第1版.
8
《史记·孔子世家》.第1918页.中华书局.1959年9月.第1版.
9
《史记·乐书》.第1236页.中华书局.1959年9月.第1版.
10
苏晋仁,萧炼子校注.《宋书·乐志》.第194页.齐鲁书社.1982年11月.第1版.
共引文献
82
1
李锦璐,薛峰.
影乐交融与通感共生:中国电影里的琵琶音乐[J]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2020(2):319-330.
被引量:1
2
李宁宇.
中国传统乐器独奏作品在当代的审美倾向[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3(2):2-4.
3
刘芷廷.
中国古代心理批评理论与刘德海《人生篇》[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9):88-89.
被引量:2
4
张伟.
一曲天鹅语,四弦人生情——析刘德海的琵琶曲《天鹅》[J]
.中国音乐,2004(4):118-120.
被引量:14
5
张伟.
现代琵琶武曲的佳作——浅议刘德海的琵琶曲《秦俑》[J]
.中国音乐,2004(4):121-123.
被引量:13
6
刘再生.
传统的音乐和音乐的传统——论传统音乐的时空观[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1):71-79.
被引量:16
7
陈音.
古筝文化及其在贵州的流传[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2,16(1):69-71.
被引量:1
8
王晓俊,刘承华.
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研究综述[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1):6-17.
被引量:16
9
张笛.
关于中国音乐发展问题的思考[J]
.长治学院学报,2005,22(6):52-53.
10
司冰琳.
原始乐舞的图腾性与氏族特色初探[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2):104-10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
1
林石城.
琵琶指法与表演之窥见[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1):26-33.
被引量:16
2
田军.分析琵琶曲《陈隋》与《霸王卸甲》——对比文曲与武曲的演奏手法[J]艺境(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z1).
3
唐彦春.
琵琶曲《陈隋》与《汉宫秋月》之比较研究[J]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3):59-61.
被引量:4
4
杨丹.
琵琶文曲——《陈隋》[J]
.大舞台,2011(3):72-73.
被引量:1
5
王静茹.
琵琶古曲《陈隋》简析[J]
.北方音乐,2014,34(12):45-46.
被引量:1
6
汪岷,胡新宇.
平湖派琵琶艺术大师——李芳园[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87-88.
被引量:3
7
杨珺.
论琵琶曲《陈隋》的演奏分析[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7):60-61.
被引量:4
8
林石城.
琵琶考级曲目详解第十级(续六)《陈隋》[J]
.小演奏家,2003(10):28-2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计鑫.
浅析琵琶文曲《陈隋》[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2(1):112-113.
2
李紫琛.
从业余到专业领域的过程的学习方法——以琵琶曲《陈隋》为例[J]
.艺术评鉴,2018,0(9):114-115.
3
林书好.
琵琶曲《陈隋》的音乐特点及演奏技法探析[J]
.黄河之声,2023(8):142-14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毛星宇.
琵琶音乐教育中音乐表现力的提高[J]
.艺术评鉴,2023(23):129-134.
1
杨丹.
琵琶文曲——《陈隋》[J]
.大舞台,2011(3):72-73.
被引量:1
2
侯江霞.
琵琶曲《陈隋》的创作分析与艺术处理[J]
.艺术科技,2015,28(9).
被引量:3
3
丁明顺.
陈隋古调韵幽怨——琵琶文曲《陈隋》浅析及名碟推荐[J]
.音响技术,2013(5):68-71.
4
成林鸿.
琵琶演奏的表现手法初探[J]
.课程教育研究,2014(14):209-209.
被引量:1
5
焦志丽.
大珠小珠落玉盘——轮指在琵琶演奏中的地位及其艺术表现力[J]
.乐器,2005(9):39-41.
被引量:1
6
张璇.
浅析琵琶文曲的发展[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8,28(4):47-48.
被引量:2
7
陈萍.
琵琶文曲的艺术感染力[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1):103-105.
被引量:1
8
唐彦春.
琵琶曲《陈隋》与《汉宫秋月》之比较研究[J]
.衡水学院学报,2009,11(3):59-61.
被引量:4
9
王静茹.
琵琶古曲《陈隋》简析[J]
.北方音乐,2014,34(12):45-46.
被引量:1
10
刘剑伟,张阳丽.
艺术风格浅谈[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2):22-23.
中国音乐
200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