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韩国的变革运动与鲁迅——以李泳禧、任轩永两位运动家为中心
被引量:5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4,共6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32
-
1《我受到鲁迅影响》[J].开辟(韩国),1920,.
-
2金海明 朴宰雨等著.《中国文学研究的历程与意味》[J].如何学习中国文学,.
-
3参见下列文件:朴熙秉(音译),《鲁迅老师(两地书选译·后记)》(朴柄泰译).李旭渊《重新读鲁迅·译序》,《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李旭渊编译).刘世锺《鲁迅活着的时代与我们活着的现时代·译者后记》,《鲁迅书翰集--青年们啊,踏着我的肩膀登上来吧!》(刘世锺编译).《鲁迅的良心·序文》,《鲁迅传》(王士菁著,申荣福、刘世锺译).柳中夏《学习着中国现代文学》,《如何学习中国文学》(金海明、朴宰雨等著).《为鲁迅提出几个问题·序文》,《寻找伟大的鲁迅的足迹--以民族魂活着》(全寅初、柳中夏等著).
-
4金时俊.《鲁迅文学在韩国——1945年以前》[J].野草,(1997).
-
5载于《中国人文科学》十二辑,中国人文科学研究会,1993.
-
6参见日本学者藤井省三的《在开头--文学与‘想像共同体'》,《鲁迅故乡的读书史》.
-
7朴柄泰1981年逝世后,家族与朋友们哀惜其遭祸逝世,将他的鲁迅《两地书》一部韩译的稿子出版,名为《鲁迅老师》,又将其遗稿(散文,狱中书翰,诗,小说)出版,名为《朋友啊,到土砂风吹来的这里来》.
-
8参见全遇翊先生的随笔集《只有一个人活得好,有什麽意思呢》与《怎麽能不劳而获呢》.
-
9李泳禧在《永远的老师,鲁迅》(1992)一文里,这样写道:"初期通过日语翻译版开始读鲁迅.首先通过日本有权威的中国文学研究家竹内好的翻译选集《筑摩丛书》,其次通过今村与志雄的翻译选集,后来就通过学习社的鲁迅全集阅读鲁迅.这是将北京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十六卷本翻译成日文的二十卷本的.原版比翻译版还晚一点儿求得.其后在欧洲出了英语、佛语翻译版,得到帮忙."见《鸟儿以左右的翅膀飞》.
-
10[12]见高恩《李泳禧论--真实的代名词》,李泳禧著《自由人,自由人》.
同被引文献37
-
1立此存照[J].鲁迅研究月刊,1995(10):80-87. 被引量:1
-
2崔雄权.接受与批评:鲁迅与现代朝鲜文学[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6(1):54-60. 被引量:1
-
3严英旭.韩国地区鲁迅研究新动向(1984-1993)[J].鲁迅研究月刊,1994(1):41-47. 被引量:5
-
4胡真.利娃洛的翻译历史观[J].中国科技翻译,1990,3(1):3-9. 被引量:2
-
5《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总目录[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4):304-312. 被引量:1
-
6保罗·福斯特,任文惠.中国国民性的讽刺性暴露——鲁迅的国际声誉、罗曼·罗兰对《阿Q正传》的评论及诺贝尔文学奖[J].鲁迅研究月刊,2004(8):39-48. 被引量:9
-
7伊塔马.埃文-佐哈尔,张南峰.多元系统论[J].中国翻译,2002,23(4):19-25. 被引量:280
-
8黄乔生.鲁迅、周作人与韩愈——兼及韩愈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评价[J].鲁迅研究月刊,2004(10):25-38. 被引量:7
-
9洪昔杓.鲁迅的“生命意识”研究[J].鲁迅研究月刊,2002(7):37-44. 被引量:2
-
10朴明爱.李光洙的《土地》与鲁迅的《阿Q正传》之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2002(1):80-9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孙拥军,张雪莹.鲁迅与台湾地区新文学:以国民性批判思想的承续为视角[J].郑州师范教育,2022,11(2):58-60.
-
2陈方竞.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研究[J].学术研究,2008(1):154-158.
-
3陈方竞.需要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30-35. 被引量:3
-
4成然.鲁迅研究在中韩文化交流中的资源价值[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120-122. 被引量:1
-
5古大勇.台湾“日据时期”作家与“东亚鲁迅”的精神关联——以杨逵与赖和为中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7-112. 被引量:1
-
6黄健,于勇成.儒家文化转型与东亚鲁迅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53-59.
-
7闫俊,Pak Soon-Yong.“汉典入韩”的古今译介及当代启示[J].出版发行研究,2020(11):95-102. 被引量:1
-
8刘春勇.东亚鲁迅研究批判[J].东吴学术,2021(1):15-35. 被引量:1
-
9李蒙蒙.穆旦诗歌的经典性特质探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7(5):47-52.
-
10张红秋.从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到卢武铉“东北亚均衡者论”——以李泳禧先生为中介[J].韩国研究论丛,2009(2):110-128. 被引量:1
-
1李芊芊.浪淘沙·悼念李泳林先生[J].诗词月刊,2015(10):57-57.
-
2张红秋.鲁迅与“韩国鲁迅”李泳禧之比较[J].东方丛刊,2008(3):189-208. 被引量:1
-
3李大可,全炯俊.鲁迅在韩国社会变革运动中的接受方式——以李泳禧为中心[J].鲁迅研究月刊,2011(6):27-35. 被引量:3
-
4张开瑰.沉痛哀悼《雅风》主编李泳林先生[J].诗词月刊,2015(10):58-58.
-
5李军强.痛哀李泳林先生[J].诗词月刊,2015(10):58-58.
-
6孟桂兰.意象理论研究述评[J].山东社会科学,2002(1):126-129. 被引量:1
-
7张小红.悼《雅风》主编李泳林先生[J].诗词月刊,2015(10):58-58.
-
8蒋明玳.中外文学园地中的两株奇葩——艾芜与梅里美小说创作比较[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57-60. 被引量:2
-
9赵鲲.中国文学中的两大文学变革运动——古文运动与“五四”新文学运动之比较[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6(1):113-119.
-
10王欣.现代文学起点问题之我见[J].北方文学(中),2013(4):24-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