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38,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6
-
1贝尔 丹尼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三联书店,1989年..
-
2弗洛姆.《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西方学者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79、63、79页.
-
3胡塞尔 张庆熊译.《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5页,第5-6页,第58页.
-
4霍克海默.《批判理论》[M].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
-
5霍克海默 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M].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
6马尔库塞.《理性与革命》,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页.
共引文献152
-
1朱世达.“9·11”事件后美国的文化悖论[J].美国研究,2004,18(2):40-57. 被引量:10
-
2叶险明.马克思的工业文明理论及其现代意义(下)[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49-56. 被引量:11
-
3黄力之.文化帝国主义与价值冲突[J].哲学研究,2004(9):25-29. 被引量:6
-
4程金生.从知识逻辑到问题意识——论价值哲学的视野转向[J].学术研究,2003(12):53-58. 被引量:2
-
5罗钢,孟登迎.文化研究与反学科的知识实践[J].文艺研究,2002(4):14-19. 被引量:27
-
6余虹.个体启蒙与艺术自主──法兰克福学派的艺术之思[J].外国文学研究,2000,22(2):1-9. 被引量:1
-
7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J].电影艺术,2001(2):33-39. 被引量:107
-
8龙静云.诚信: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灵魂[J].哲学研究,2002(8):27-34. 被引量:40
-
9舒晓昀,姜芃.历史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J].史学理论研究,2001(3):113-119. 被引量:5
-
10邢媛.贝尔人性拯救思想的话语分析[J].哲学研究,2005(1):93-98.
同被引文献30
-
1孙先科.英雄主义主题与“新写实小说”[J].文学评论,1998(4):54-60. 被引量:36
-
2高清海.人类正在走向自觉的“类存在”[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38(1):1-12. 被引量:88
-
3价值与人[J].哲学动态,1996(1):36-36. 被引量:4
-
4邢荣.现代性的内在矛盾[J].哲学动态,2002(5):7-10. 被引量:6
-
5黄力之.理性的异化与现代文明的极限[J].哲学研究,2001(12):23-29. 被引量:12
-
6高清海.价值选择的实质是对人的本质之选择[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3):1-3. 被引量:42
-
7沈湘平.现代性视野中的专家系统[J].学习与探索,2007(2):43-47. 被引量:14
-
8(美)小威廉姆E 多尔著 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
9施拉姆.传播学概论[M].新华出版社,1984..
-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75.294.
引证文献12
-
1李萍.价值冲突:信仰危机的本质[J].理论界,2007(2):163-164. 被引量:2
-
2李萍.终极价值关怀与信仰危机[J].甘肃社会科学,2007(4):149-151. 被引量:4
-
3连水兴,梅琼林.启蒙的两难:媒介批判理论的起源语境探析[J].社会科学研究,2007(6):167-170.
-
4张迪,赵园园.当代信仰成本与趋势分析[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3(3):169-171.
-
5张丽芳.启蒙辩证法:工业文明中启蒙的逻辑[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3):242-242.
-
6刘庆申,车玉玲.现代城市的二重性:现代性的空间展现[J].东吴学术,2018(1):41-48. 被引量:3
-
7李洁.对理性的反思——《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中胡塞尔的“理性”思想[J].智库时代,2018(29):110-111.
-
8王德劭,许杰青.现代性视野下建筑的空间重构[J].理论界,2024(2):69-75. 被引量:1
-
9吴永军.课程改革呼唤——理性精神[J].教育发展研究,2003,23(1):30-33. 被引量:30
-
10刘春雷,刘庆申.现代性视域下专家系统的合法性危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33(5):31-35.
二级引证文献41
-
1李红霞.存在与空间——海德格尔存在论视域下的现代城市“居住”与“空间”问题批判[J].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2024(1):105-118.
-
2彭青,谢旭东,程露悬.改革国际合作办学模式 提升旅游高等教育水平[J].旅游学刊,2003,18(S1):155-158. 被引量:9
-
3范会敏,郝德永.中间突围:新课改的路径选择[J].教育学术月刊,2007(9):106-108.
-
4朱振武,王岩.信仰危机下的孤独——《心是孤独的猎手》的主题解读[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9(1):201-211. 被引量:11
-
5于军民.语文教学不能扬弃理性精神[J].宜宾学院学报,2005,5(2):112-114. 被引量:1
-
6冯建军.论教学过程是交往实践过程[J].江西教育科研,2005(6):3-6. 被引量:10
-
7孙天华,张济洲.新课程改革是“轻视知识”吗?——一种代价论视角[J].教育科学论坛,2006(2):14-16. 被引量:6
-
8于军民.后现代主义教育观指导语文教学应避免几个认识误区[J].宜宾学院学报,2005,5(8):101-104.
-
9孙天华,张济洲.课程改革的“代价意识”[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3):33-35. 被引量:3
-
10孙天华,张济洲.课程改革的“代价论”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4):10-12. 被引量:1
-
1鲁念安.爱情原本是小事[J].才智(才情斋版),2012(4):60-60.
-
2王军杰.马哲对近现代西方哲学的超越探讨[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4(7):262-262.
-
3徐弢.理智如何认识自身:阿奎那关于“自识”问题的思考[J].现代哲学,2008(2):103-108.
-
4张梅.主体论的终结[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4(5):27-32.
-
5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5):33-36. 被引量:5
-
6李景霞.浅论马哲对近现代西方哲学的超越[J].青春岁月,2014,0(7):222-222.
-
7戢斗勇.析“民主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J].现代哲学,1991(3):31-36.
-
8孟红.毛泽东笑谈生死[J].党史纵览,2007(5):11-16.
-
9徐刚.近现代西方哲学的朱熹理学因素——以莱布尼茨、李约瑟为例[J].东南学术,2011(4):160-168. 被引量:4
-
10郑慧清.成功随着失败来[J].思维与智慧,2003(4):45-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