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2000年第4期38-43,共6页
Studies on Marxism
同被引文献31
-
1李文阁.我为什么要提出“生活哲学”这个概念[J].长白学刊,2007(1):9-13. 被引量:10
-
2李文阁.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
3李文阁.实践其实是指人的现实生活——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之反思[J].哲学动态,2000(11):9-13. 被引量:34
-
4李文阁.哲学家何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44(6):42-47. 被引量:5
-
5李文阁.生活哲学:一种哲学观[J].现代哲学,2002(3):7-16. 被引量:13
-
6马迅.生活哲学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J].哲学研究,2004(11):18-20. 被引量:16
-
7李文阁.哲学是一种职业吗?[J].哲学研究,2002(8):20-23. 被引量:3
-
8杨楹,张禹东.哲学的生活归宿——对“发展与繁荣哲学”的反思与追问[J].人文杂志,2005(1):47-52. 被引量:6
-
9李文阁.马克思实践观的一个“矛盾”[J].哲学研究,2005(5):14-22. 被引量:9
-
10李文阁.精神家园: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J].哲学动态,2005(10):3-1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21
-
1孙云龙.《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章生活概念探微[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5):72-77. 被引量:5
-
2周邵年.生命的哲理性表达[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1).
-
3刘朝阳,夏英.公共关系学对大学生品格形塑的影响[J].教育学术月刊,2010(9):55-56. 被引量:2
-
4张金伟,李昱.试论生活哲学的几个问题[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9):34-36. 被引量:2
-
5郭芙蓉.生活世界视域下高校贫困生帮扶工作创新[J].当代青年研究,2012(3):76-80. 被引量:3
-
6吴全华.生活的改变与教育对生活的改造[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3,5(5):1-10. 被引量:1
-
7程平.从价值哲学到生活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意蕴[J].学习与实践,2014(11):122-126. 被引量:3
-
8张永路.生活哲学:当代哲学研究的一种新趋向[J].社科纵横,2015,30(2):83-86. 被引量:1
-
9李贵文.哲学基本问题新论[J].学理论,2014(13):88-89. 被引量:1
-
10殷猛.马克思生活哲学研究述评[J].宜春学院学报,2015,37(8):12-16.
-
1冈田雅胜,王莉,蔡驎.分析哲学[J].世界哲学,1981(6):66-69. 被引量:1
-
2伍荣华,韦丽.略论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J].广东社会科学,2010(6):56-60.
-
3谢群.语言批判: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基点——前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系列研究之一[J].外语学刊,2009(5):23-26. 被引量:31
-
4田华银,唐晓嘉.试析逻辑原子主义的图像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5):94-98.
-
5张和平.论逻辑与语言[J].理论月刊,1997(9):28-31.
-
6江怡.“理想语言”方案的价值重估[J].社会科学战线,1996(2):81-89.
-
7孔敏.本体论语句形式与语词的异释现象[J].甘肃社会科学,2006(1):103-105.
-
8杨大春.主体形而上学解体的三个维度--从20世纪法国哲学看[J].复印报刊资料(外国哲学),2003(1):35-42.
-
9杨大春.主体形而上学解体的三个维度——从20世纪法国哲学看[J].文史哲,2002(6):79-86. 被引量:24
-
10朴金波.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哲学史意义[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6(1):83-86.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