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0年第6期26-35,共10页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共引文献22
-
1王勇.税费改革背景下乡镇政府改革的出路初探[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5-18.
-
2郑为汕.省级行政区划改革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J].生产力研究,2004(6):97-98. 被引量:1
-
3徐君.社区自治: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发展走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4):40-43. 被引量:14
-
4王宏波.关于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改革的思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3):101-104. 被引量:2
-
5陈剩勇,张丙宣.建国60年来中国地方行政区划和府际关系的变革与展望[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9(5):5-15. 被引量:10
-
6王宏波.现阶段我国省级政权体制改革的思路[J].生产力研究,2010(1):147-149.
-
7黄忠怀,邓永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市县分等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1):9-13. 被引量:2
-
8王利月.近年来省管县体制改革研究述评[J].浙江学刊,2011(5):151-157. 被引量:5
-
9陈周旺.县级权力变迁中的地方性因素——基于C县县级档案和口述访谈的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2(2):41-46.
-
10姚中杰,杨鸿章,尹建中.省市县关系调整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策略选择[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28(3):156-16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93
-
1晁恒,李贵才.国家级新区的治理尺度建构及其经济效应评价[J].地理研究,2020,39(3):495-507. 被引量:18
-
2权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1997(6):44-51. 被引量:27
-
3毛泽东.论十大关系[J].文史哲,1976(4):8-25. 被引量:7
-
4黎福贤.京津唐国土规划纲要研究[J].城市规划,1985,9(2):24-29. 被引量:8
-
5孙学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划沿革[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5,2(4):67-71. 被引量:1
-
6薛汉伟,孙代尧.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渐进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3(3):13-18. 被引量:4
-
7孙东升.我国经济建设战略布局的大转变──三线建设决策形成述略[J].党的文献,1995(3):42-48. 被引量:62
-
8刘晓农.关于选择井冈山、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再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1995(2):88-91. 被引量:2
-
9顾朝林.论中国“多规”分立及其演化与融合问题[J].地理研究,2015,34(4):601-613. 被引量:125
-
10陈明明.现代化进程中政党的集权结构和领导体制的变迁[J].战略与管理,2000(6):9-21. 被引量:58
引证文献10
-
1张晨.不死镇[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5,12(5):53-55.
-
2魏崇辉.行政区划窠臼内的中国经济区划[J].特区经济,2006(9):39-40. 被引量:1
-
3丁胜.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新探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6):39-42. 被引量:3
-
4杨龙.中国经济区域化发展的行政协调[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2):93-98. 被引量:28
-
5冯舟.论宪法第三条第四款——也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五节[J].政法论坛,2007,25(5):72-81. 被引量:8
-
6李燕毅.央地关系与中国地方治理改革—基于新制度主义的思考[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4(8):59-61. 被引量:5
-
7钱海婷.我国地方政府职能改革的历史演进与制度逻辑——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视角[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2):43-48.
-
8杨龙.作为国家治理工具的实体性治理单元[J].理论探讨,2021(3):150-155. 被引量:7
-
9谷玮,吴次芳,游和远,李冠,黄雪飞.中国共产党空间治理百年回顾:历史变迁与经验总结[J].中国土地科学,2021,35(8):23-31. 被引量:5
-
10苏力.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重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五节[J].中国社会科学,2004(2):42-55. 被引量:283
二级引证文献335
-
1郑智航.当下中国地方法治试验的理想类型与实践反思[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1(1):113-127. 被引量:6
-
2李少文.中央和地方关系视角下地方立法权扩容的治理效能[J].法学论坛,2024,39(2):131-139. 被引量:2
-
3李建人.税收法定原则三问[J].前沿,2022(2):81-89. 被引量:1
-
4王曙光.系统动态平衡思想与后发大国工业化道路——以《论十大关系》为例[J].毛泽东思想研究,2021(2):56-65. 被引量:2
-
5王世涛,吕孟泽.央地财政关系的宪制变迁与法制调适[J].河北法学,2024,42(2):101-124. 被引量:2
-
6彭运朋.中国式现代化与经济法制度创新的竞争性供给理论[J].法学评论,2023,41(1):142-152. 被引量:2
-
7陈明辉.新中国国家机构体系的生成:1927-1954[J].荆楚法学,2022(4):122-139. 被引量:4
-
8黄湛冰,刘磊.轻推式干预未被中国广泛运用的原因:行为经济学分析[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0,0(2):55-68. 被引量:13
-
9林尚立.民主集中制的财政基础——对中国国家建设的一种分析[J].社会科学,2006(11):29-42. 被引量:8
-
10朱宏文.论地方政府自治的国际法律运动——“法治浙江”建设的宏观思考[J].法治研究,2007(1):61-65. 被引量:2
-
1王建柱.中南海邮局的履历[J].金秋,2016,0(17):54-55.
-
2王小东.电影:培育观众消费力[J].人民论坛,2003(2):34-35.
-
3陈晓润,张迅,翰清堂,林潇.古都北京[J].儿童故事画报(智力大王),2009(1).
-
4温林琴.WTO对温州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温州论坛,2001(5):62-64.
-
5马嘉鸿,张光明.中国的罗莎·卢森堡研究——回顾与评论[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5(1):40-53. 被引量:2
-
6石莲花,杜良云,陈春娥.我国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J].中学文科(教研论坛),2005(3):60-60.
-
7冯开文.30年乡村政治制度变革——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粗线条回顾与评论[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3):5-11. 被引量:1
-
8秦勇,黄里.穷村如何致富 观鸟引来项目[J].村委主任,2016,0(19):26-27.
-
9徐嵩龄.中国的世界遗产管理之路:黄山模式评价及其更新[J].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2004(5):10-15.
-
10冉瑞雪.中国企业2011年度应诉美国337调查的回顾与评论(上)[J].中国律师,2012(5):4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