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农村地区性别偏好及其行为表现
被引量:
2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主要应用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于1996年11月在安徽省皖北地区进行的问卷调查和专题座谈记录,从意愿和行为两个角度分析35岁以下育龄妇女和35岁以下育龄丈夫的性别偏好。结果表明,皖北地区的男性偏好意愿仍非常强烈,但对待已出生的孩子,并未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偏好。
作者
刘鸿雁
顾宝昌
机构地区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7-24,共8页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
关键词
中国
人口问题
农村地区
性别偏好
封建思想
分类号
C924.24 [社会学—人口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55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340
同被引文献
255
1
韩书成,濮励杰.
江苏土地综合承载能力空间分异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2009,29(5):146-150.
被引量:16
2
乔晓春.
关于21世纪中国生育政策研究的思考[J]
.人口研究,1999,23(2):1-9.
被引量:46
3
李树茁,马科斯.费尔德曼.
中国农村男孩偏好文化的传播和演化:背景与主要研究结果[J]
.人口与经济,1999(S1):7-18.
被引量:22
4
李南,马科斯.费尔德曼,什瑞帕德.图加普卡.
男孩偏好和出生性别比[J]
.人口与经济,1999(S1):19-26.
被引量:12
5
李南,马科斯.费尔德曼,李树茁.
中国出生性别比的未来趋势[J]
.人口与经济,1999(S1):59-64.
被引量:3
6
李树茁,马科斯.费尔德曼,李南.
略阳县招赘婚姻的文化传播研究[J]
.人口与经济,1999(S1):65-75.
被引量:3
7
李树茁,马科斯.费尔德曼,李南.
中国农村招赘式婚姻决定因素的比较研究[J]
.人口与经济,1999(S1):76-84.
被引量:2
8
李树茁,朱楚珠.
略阳县上门女婿户的典型个案分析[J]
.人口与经济,1999(S1):85-93.
被引量:20
9
朱楚珠,李树茁,金安融,张勉.
社区发展与新生育文化传播[J]
.人口与经济,1999(S1):94-100.
被引量:8
10
李树茁.
文化传播与演化理论的发展和应用[J]
.国外社会科学,1999(1):10-14.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20
1
嵇平平.
传统文化对农民生育行为的影响[J]
.人口与经济,2001(S1):15-18.
被引量:1
2
徐安琪.
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J]
.青年研究,2004(12):1-8.
被引量:58
3
高莉娟,魏星河,李立娥.
生育性别偏好国内研究十年回顾及社会性别视角的探讨[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17(6):51-55.
被引量:3
4
徐安琪,张亮.
孩子效用:转型期的特征与结构变化[J]
.青年研究,2005(12):9-15.
被引量:14
5
庄渝霞.
女性地位低的层级推演——对出生性别比偏高背后隐象的探析[J]
.南方人口,2006,21(1):41-50.
被引量:15
6
吕国光.
结构方程与中国农村儿童入学的决定因素[J]
.教育科学,2008,24(1):68-74.
被引量:4
7
石庆寨.
欠发达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高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太湖、宿松、潜山部分乡镇为例[J]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7,6(2):49-51.
被引量:1
8
梅伟娟,周维禄,蔡琳亭.
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以山东省邹城市为例[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5-8.
被引量:10
9
向华丽,李波平.
农村育龄妇女生育偏好现状考察——以湖北省为例[J]
.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6(4):20-24.
10
杨雪燕,李树茁,尚子娟.
儿子偏好还是儿女双全?——中国人生育性别偏好态度构成及其政策含义[J]
.妇女研究论丛,2011(6):27-34.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
340
1
郑真真.
生育转变的多重推动力:从亚洲看中国[J]
.中国社会科学,2021(3):65-85.
被引量:52
2
吴远洋,张硕,张思清,杨华磊.
生育三孩、子女性别与父母主观福利[J]
.劳动经济评论,2022(1):263-282.
被引量:1
3
苏瑞敏,许玲丽.
养老金对子女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J]
.金融发展,2020(1):43-52.
4
梅兴文.
从“两种生产”理论看生育意愿低迷的经济社会根源[J]
.工程经济,2022,32(8):21-30.
被引量:2
5
谢永飞,刘衍军.
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及其变迁——以广州市流动人口为例[J]
.人口与经济,2007(1):54-57.
被引量:30
6
张志秀,庞丽.
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高的因子分析及其理性思考[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17(5):39-40.
被引量:5
7
汪小勤,吴晓燕.
影响家庭生育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J]
.知识经济,2008(4):78-78.
被引量:2
8
刘文楷.
生育文化中生育性别偏好现状分析[J]
.知识经济,2008(10):80-81.
9
陈字,陈芳镜.
温州市区居民生育意愿调查[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5):50-51.
10
曾毅.
尽快实施城乡“普遍允许二孩”政策既利国又惠民[J]
.人口与经济,2015(5):115-126.
被引量:34
1
娄彬彬.
中国农村生殖保健体系的发展[J]
.人口研究,1999,23(4):15-23.
被引量:1
2
曹德琪.
对青少年进行近现代史和国情教育是最根本的思想建设 四川省社科联、四川省教育学会召开专题座谈讨论会[J]
.天府新论,1991(3X):48-51.
3
长三角城市老人流行移居农村[J]
.孔子学院,2013,0(5):70-71.
4
刘中一.
社会记忆中的性别偏好[J]
.妇女研究论丛,2005(5):26-29.
被引量:3
5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章程[J]
.国际人才交流,1990(4):20-21.
6
再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J]
.群言,1995,0(4):3-11.
7
梁自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在“弘扬中华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研讨会上的发言[J]
.山东社会科学,1990(1):10-15.
8
张文健.
皖北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生态保障机制建设研究[J]
.市场周刊,2014,0(6):96-97.
被引量:1
9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的通知[J]
.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2007,0(9):31-36.
10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年底将开年会暨研讨会闭良干秘书长答记者问希望踊跃提交论文 研究新情况 探索好思路[J]
.国际人才交流,1991,0(10):20-21.
中国人口科学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