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十五年戴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
3
A Survey of Study of Dai Zhen's School of Thought in the Recent 15 Yea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戴震是清代学术大家 ,在生前、身后都有很大影响 ,研究、继承他学术成就的人很多。其中 ,“《水经注》袭赵”一案与“江永、戴震关系”两大问题 ,一直是争论焦点。近 15年 ,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戴学研究日益兴盛 ,一些新资料相继问世 ,对这两大问题的探讨也有了新的进展。本文通过概述近 15年来戴学研究成果 。
作者
李红英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31,共5页
Historical Research In Anhui
关键词
戴震
戴学研究
《水经注》
江永
戴震全书
戴震全集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7
1
严云受.
“比兴”新论[J]
.江淮论坛,1994(2):81-89.
被引量:3
2
凌云,敬元沭.
浅论戴震的治学思想[J]
.安徽史学,1995(4):30-31.
被引量:1
3
周兆茂.
略论戴震的治学态度与方法[J]
.江淮论坛,1997(1):69-75.
被引量:1
4
杨世文.
论戴震复兴儒学的努力[J]
.孔子研究,1996(3):70-76.
被引量:1
5
梧州师专学报1997年总目录[J]
.贺州学院学报,1997,18(4):74-76.
被引量:1
6
王朔柏.
戴震的理欲观[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2(4):17-21.
被引量:7
7
杨积述.
安徽经济发展基本态势及区域差异[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2(3):240-246.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
1
严云绶,刘锋杰.
文学形象模式论略——具象与喻象之分析[J]
.文艺理论研究,1990(4):54-63.
被引量:1
2
陈雯,吴楚材,张为斌.
中国经济地区差异的特点及其演化趋势[J]
.经济地理,1993,13(1):16-21.
被引量:6
3
胡兆量.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趋势[J]地理学报,1986(03).
共引文献
10
1
李海霞.
浅析戴震理欲观[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1):333-333.
2
赵静.
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3):10-11.
被引量:6
3
任万明.
戴震对理欲关系的辨正[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6):45-50.
被引量:2
4
邓伟龙,尹素娥.
“比兴”走向“感兴修辞”的“内在理路”[J]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4):28-32.
被引量:1
5
王路遥.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与建议[J]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7):70-72.
被引量:1
6
刘小玉.
戴震理欲观及启蒙意义[J]
.理论观察,2019,0(6):33-35.
7
张亦驰.
理欲之辨的历史嬗变及其现代价值[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5):11-14.
8
肖芬芳,白欲晓.
修己与治人:戴震理欲观新解[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5):167-172.
被引量:2
9
杨辉.
戴震语言修辞技巧研究——以《孟子字义疏证》为例[J]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50-55.
10
陈美林.
撰写学术史的思考 《儒林外史》研究史漫说[J]
.明清小说研究,2004(1):227-24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5
1
傅杰.
清代校勘学述略[J]
.浙江学刊,1999(3):112-121.
被引量:3
2
余敏辉.
段、顾之争与校勘原则[J]
.社会科学战线,1997(3):227-230.
被引量:4
3
陈桥驿.
《水经注》戴、赵相袭案概述[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9(1):78-87.
被引量:7
4
孙钦善.
戴震与古籍整理——兼谈对清代考据学派历史经验的批判继承[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7(1):50-60.
被引量:1
5
周晓光.
新安理学源流考[J]
.中国文化研究,1997(2):32-39.
被引量:10
6
魏哲铭.
论卢文弨校勘学的原则和方法[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5(2):74-77.
被引量:2
7
许殿才.
卢文弨校勘学的历史地位[J]
.社会科学辑刊,1990(1):102-106.
被引量:4
8
漆永祥.
段玉裁校勘学述论[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6):28-32.
被引量:4
9
漆永祥.
钱大昕校勘学述论[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1):39-41.
被引量:1
10
许殿才.
卢文弨著述叙录[J]
.文献,1992(3):260-26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周晓光,唐丽丽.
徽州:12-18世纪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典范之区——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刍议[J]
.黄山学院学报,2006,8(1):1-6.
被引量:4
2
胡喜云.
清代校勘学研究综述[J]
.新世纪图书馆,2008(4):58-62.
被引量:2
3
屠凯.
戴东原的法哲学[J]
.清华法律评论,2014,7(1):23-38.
二级引证文献
6
1
汪小琴.
中国校勘学学科体系发展研究综述[J]
.图书馆学刊,2010,32(8):106-109.
被引量:2
2
徐玲英.
论戴震对清代校勘学的引领[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5):80-85.
被引量:2
3
任远金,陈双,卢玉.
徽州民俗体育的文化特征与民间遗存[J]
.军事体育学报,2013,32(2):21-25.
被引量:3
4
欧世平.
安徽文化中蕴含的中国精神及传承实践[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8,9(6):55-58.
被引量:6
5
谭辉,纵艳平,郭锦晨,尹婷婷,陆翔.
徽派朴学演进视野下新安固本培元派形成与发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3):1776-1779.
被引量:10
6
梁仁志.
徽商与清代学术之演变[J]
.徽州社会科学,2023(2):38-45.
1
路新生.
理解戴震——钱穆余英时“戴震研究”辨正[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5(1):20-27.
2
史.
戴震学术讨论会在屯溪召开[J]
.安徽史学,1986(4):33-33.
3
漆永祥.
新发现戴震《江慎修先生七十寿序》佚文一篇[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1):122-123.
被引量:11
4
韩久忠,韩久坤.
如何认识中国的近代化[J]
.中学文科(高中),2007(8):29-30.
5
路新生.
凌廷堪与戴学[J]
.史林,2008(3):1-11.
6
雕胡.
探求戴学逻辑和戴震心秘的力作——读李开新著《戴震评传》[J]
.博览群书,1995(1):14-15.
7
窦应泰.
从张学良身边发往延安的密信[J]
.档案春秋,2010(10):34-37.
8
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设计大师戴学瑜[J]
.中国有色建设,2011,0(2):47-47.
9
雷磊.
20世纪杨慎研究述评[J]
.求索,2003(4):215-216.
被引量:3
10
刘海忱.
高屋建瓴话素质——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步子[J]
.走近科学,2001(1):8-8.
安徽史学
200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