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脉诊“举、寻、按”三候客观标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研究通过描记正常人脉搏图,以能呈现最佳脉图图象时外压的正常值范围等参数为客观依据,讨论了中医脉诊“举、寻、按”三候的标准。并讨论了有关脉图参数的生理学和诊断学意义。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初步提出,大致上以外压小于6kPa为“举”,12kPa左右为“寻”,大于18kPa为“按”是适宜的。
作者
王强
机构地区
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
出处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18,共4页
Chin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harmacy
关键词
脉诊
脉图
分类号
R241.19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3
1
朱俊奎.寸口脉诊脏腑定位的探讨——针刺原穴前后寸口相关部位脉搏图变化的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1981(11).
2
费兆馥,金寿山,殷文治,徐伟珍.平人昼夜脉象及“胃、神、根”的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07).
3
臧益民,朱妙章.心脏功能非损伤性检查的新方法 二、非损伤性左心室功能的定判——收缩时间间期的测定[J]陕西新医药,1980(06).
同被引文献
52
1
肖碧跃,艾碧琛,黄贤华.
《金匮要略》沉脉证治探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2):92-93.
被引量:1
2
马援,吴少华,杨易灿,崔勤,彭世喜.
脉图循环功能自动分析仪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3,14(2):134-136.
被引量:4
3
袁肇凯,郭振球.
郭振球教授对高血压病凭脉辨证的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1993,20(10):15-18.
被引量:21
4
张镜人,杨天权,郑秀春,谭锦雯,孙瑾,徐子良,李耀微,陈杰.
电子计算机自动诊断中医脉象106例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1993,20(11):13-14.
被引量:4
5
李果刚,费兆馥.
高血压病寸口六部脉图心功能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3,27(1):44-47.
被引量:8
6
吴凯,张崇.
冠心病痰证脉图血流动力学规律的探讨[J]
.中国中医急症,1993,2(2):52-54.
被引量:9
7
徐黎明,宿明良,刘海涛,邵增田,耿鲜,曲宪明.
中医全自动脉象诊疗仪的脉理分析与设计构思[J]
.中医药研究,1995,11(3):15-16.
被引量:6
8
张镜人,杨天权,郑秀春,孙瑾,俞际春,何清波.
脉象图频域指标和时域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9):393-395.
被引量:5
9
李震,赵星,陈小鸥,杨叔子,肖行贯.
脉搏波特征点的自动识别[J]
.信息与控制,1989,18(1):59-64.
被引量:9
10
李杰,韩文,丁雨.
高寒地区老年弦脉机理探讨[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5,12(1):14-1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文秀华,张云飞.
脉图——脉诊客观化的标尺[J]
.新疆中医药,2004,22(5):61-64.
被引量:3
2
熊旺平,周娴,黄益群,余兆仲.
基于中医脉诊数字化研究的进展[J]
.江苏中医药,2010,42(11):82-84.
被引量:2
3
刘佳,汪南玥,于友华.
沉脉主病及标准化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6):716-71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陆俊红,徐艺峰,王忆勤,郝一鸣.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主证脉诊客观参数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2):813-819.
被引量:7
2
顾星,刘务勤,黄杨,唐群,赵上果.
中医四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前景[J]
.中国科技论文,2006,6(4):248-253.
被引量:2
3
于波,崔龙涛,许家佗.
中医脉图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J]
.中医药信息,2012,29(3):124-127.
被引量:4
4
卓俊骐,王磊,沙洪.
中医脉诊柔性阵列式压力传感器设计[J]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5,38(1):15-18.
被引量:2
5
徐筱青,张培彤.
阴虚证诊断标准及其量化方法研究概述[J]
.环球中医药,2017,10(3):368-372.
被引量:4
6
黄兰英,陈静.
中医脉诊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25(3):132-135.
被引量:13
7
毕锐宇,赵云龙,朱枭龙,马宇航,李家炜,张志东,薛晨阳.
中医脉诊数字化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传感技术学报,2021,34(4):427-433.
被引量:16
1
杨昌煜.
脉学的临证体会[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0,32(6):63-64.
2
包素珍,郑铭锋,毛海燕.
脾气虚证的本质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8):1575-1576.
被引量:5
3
杨增昌.
从四诊论血瘀症的客观标准[J]
.甘肃中医,2007,20(1):27-28.
被引量:1
4
张秋雁,邓冰湘.
冠心病心绞痛临床中医证型分布的回顾性分析[J]
.中医研究,2005,18(11):23-24.
被引量:108
5
刘丽星,张哲,杜蕊,张会永,杨关林.
中医证候量表的研究现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9):28-30.
被引量:9
6
郭英峰.
从人体信息治疗仪看气功水平的三个客观标准[J]
.中国气功科学,1994,1(7):29-30.
7
田敏,林雪.
女性更年期高血压中医证型与神经递质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2):28-30.
被引量:1
8
申丹,杨卫彬,王晓曼.
血小板与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相关性初探[J]
.世界中医药,2016,11(8):1640-1643.
被引量:9
9
王进,张东友.
中风急症CT研究概况[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6,3(7):20-22.
被引量:4
10
程盛,张贤.
骨质疏松症辨证分型客观化研究现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23(6):78-80.
被引量:7
中国医药学报
199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