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特种绿茶的造型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特种绿茶的外形,均具有独特的造型风格,有扁平、珠圆、螺曲、紧直、旗枪等,如西湖龙井,泉岗(火军)白,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太平猴魁,外形独具风格,内质别有风韵。这说明传统加工技术有其独到之处。目前,特种绿茶种类大幅度增加,据15个省市统计。
作者
郭雅玲
机构地区
福建农学院园艺系
出处
《福建茶叶》
1993年第2期14-18,共5页
Tea in Fujian
关键词
特种绿茶
绿茶
造型
采摘标准
分类号
S571.109.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S272.5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48
参考文献
3
1
成青.我国名茶生产进展[J]中国茶叶,1989(05).
2
杨维时.谈茶树品质育种[J]福建茶叶,1986(04).
3
罗龙新.鲜叶物理特性与成条关系的初步探讨[J]中国茶叶,1984(04).
同被引文献
81
1
陈晓栋,黄伙水.
安溪铁观音的传统加工工艺及要点[J]
.福建茶叶,2009,32(2):20-21.
被引量:8
2
虞富莲,俞永明,李名君,束际林,刘维华,吕文明,王海思,韩志福,钟渭基.
茶树优质资源的系统鉴定与综合评价[J]
.茶叶科学,1992,12(2):95-125.
被引量:48
3
吉克温,郭雅玲.
金山螺毫的工艺与品质[J]
.福建农学院学报,1993,22(4):484-489.
被引量:2
4
王羽萍,刘国平.
鲜茶叶自动摊放装置[J]
.南方农机,2002(6):25-25.
被引量:1
5
游小清,王华夫,李名君.
适度摊放对名优绿茶香气物质释放的影响[J]
.中国茶叶,1993,15(3):14-15.
被引量:33
6
刘宜渠.
我省名优茶发展趋势分析[J]
.福建茶叶,1993(2):10-13.
被引量:1
7
罗龙新,郭炳莹,殷鸿范.
绿茶加工过程中水分解吸与生化成分变化的关系[J]
.茶叶科学,1994,14(1):43-48.
被引量:18
8
王云,郑定贵,杨亮材.
鲜叶摊放对扁形茶品质的影响[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6(6):543-545.
被引量:19
9
薛运凤,曹望成.
茶树新梢的弯曲力学特性[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4,20(1):43-48.
被引量:13
10
郭雅玲,池善纯,汪春桂.
特种绿茶制法的比较试验[J]
.福建茶叶,1994(2):31-3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6
1
许长同,郭雅玲,江月平,陈家波,陈思聪.
榕春绿芽梢生长与鲜叶特性研究[J]
.福建农业学报,2005,20(3):158-162.
2
林燕萍,金心怡,郝志龙,黄毅彪.
茶叶物理特性及乌龙茶造型工艺的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11,33(2):9-13.
被引量:12
3
陈林,吉克温.
茶叶造型与品质关系研究进展(续)[J]
.福建茶叶,2000,23(2):2-4.
被引量:2
4
穆瑞禄.
特种绿茶制作技术理论的研究现状[J]
.广东茶业,2013(1):20-22.
5
宁井铭,杨进华.
鲜叶摊放与绿茶品质的综述[J]
.茶业通报,2001,23(4):30-32.
被引量:33
6
范起业,李文萃,唐小林.
绿茶摊青设备的类型与选用[J]
.中国茶叶加工,2016(1):15-1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8
1
张铭铭,江用文,袁海波,杨艳芹,邓余良,董春旺,李佳,滑金杰,王近近.
绿茶栗香的形成及工艺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2):129-137.
被引量:11
2
朱旺升,倪德江.
制茶工艺与名优绿茶香气形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
.福建茶叶,2004,27(4):19-22.
被引量:11
3
梅玉,李立祥,邢志强,王鹏,汪一飞.
杀青方式对绿茶鲜汁饮料香气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8):102-107.
被引量:4
4
尹军峰,闵航,许勇泉,袁海波,韦坤坤.
摊放环境对名优绿茶鲜叶茶多酚及儿茶素组成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08,28(1):22-27.
被引量:27
5
敬廷桃,钟应富,袁林颖,尹旭敏.
制茶工艺与绿茶滋味品质关系研究现状[J]
.福建茶叶,2007,30(4):15-16.
被引量:12
6
刘静,何俊萍,何义,张敏,李亚楠,徐立强.
不同萎凋时间对枸杞叶茶的影响[J]
.食品科技,2008,33(5):68-71.
被引量:2
7
王辉,龚淑英,刘蕾.
主要滋味成分含量变化与制茶工艺的关系[J]
.茶叶,2009,35(1):7-10.
被引量:25
8
徐文贤,王登良,文新健.
加强大叶种名优绿茶研究提升茶叶经济价值[J]
.广东茶业,2009(1):15-18.
9
师大亮,余继忠,郭敏明,张伟,杨坚.
龙井茶机械化加工配套集成技术的开发研究[J]
.杭州农业与科技,2010(2):27-30.
10
汤雯,屠幼英.
利用加工方法提高夏秋茶品质研究进展[J]
.茶叶,2010,36(2):77-81.
被引量:23
1
吴天荣,张自力.
提高低丘红壤茶园采制特种绿茶质量的管见[J]
.福建茶叶,1990,13(4):31-34.
2
游小妹.
花香型红茶与传统红茶的区别[J]
.福建茶叶,2016,38(9):22-22.
被引量:6
3
杨维时,程徽儿,胡绍德.
打造黄山毛峰名茶品牌的几项技术措施(续)[J]
.上海茶叶,2005(4):25-25.
4
黄启为,黎星辉,唐和平,张丽霞,罗军武.
湖南特种绿茶的主要化学成分[J]
.经济林研究,2001,19(3):9-11.
被引量:11
5
杨春香.
汀溪兰香[J]
.蚕桑茶叶通讯,2005(2):35-36.
被引量:1
6
中国被品牌化[J]
.东南置业,2011(1).
7
唐永宁,黄秀兰.
广西“绿乌龙”茶加工工艺探析[J]
.广西热带农业,2008(4):12-14.
被引量:1
8
柳芝.
六堡茶加工技术[J]
.农村新技术,2008(4):79-80.
被引量:2
9
刘千录,江用文,江和源,张建勇,滑金杰,徐斌,薛金金.
Effect of Varieties on Tea Pigment and Chromatic Aberration of Black Tea Infusion[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4,15(10):1654-1659.
被引量:5
10
赖雨萍,赖丽珍.
名优茶鲜叶的采摘、贮藏与加工[J]
.温州农业科技,2008(1):40-41.
被引量:2
福建茶叶
199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