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VA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大豆固氮和吸磷的联合效应
被引量: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VA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大豆固氮和吸磷的联合效应黑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李晓鸣目前,VA菌根真菌对农作物的生长效应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将vA菌根真菌引入大豆生产上,可提高大豆植株对土壤磷、钾元素的吸收,增强根瘤菌的固氮能力,使大豆固氮和吸磷发生联合效应,...
作者
李晓鸣
机构地区
黑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
出处
《大豆通报》
1994年第3期14-15,共2页
Soybean Bulletin
关键词
大豆
固氮
磷吸收
VA菌根
根瘤菌
分类号
S565.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59
同被引文献
60
1
李隆,李淑敏,孙建好,周丽莉,包兴国,张红刚,张福锁.
多样性增加生产力的一种机制——蚕豆和玉米间套作对根际磷吸收的促进[J]
.中国基础科学,2007(4):22-22.
被引量:105
2
陈锡时,华秀英,江小波.
在不灭菌土壤条件下VA菌根对大豆生长的效应[J]
.土壤通报,1993,24(3):140-143.
被引量:5
3
常从云,卢增辉,戴蜀珏,赵长军,郭鼎新.
接种根瘤菌菌根菌对大豆氮磷营养的影响[J]
.中国油料,1993(1):47-50.
被引量:2
4
曾曙才,苏志尧,陈北光,俞元春.
VA菌根真菌对植物养分吸收与传递的影响[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25(1):72-75.
被引量:32
5
肖焱波,李隆,张福锁.
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的种间相互作用及氮转移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5):965-973.
被引量:133
6
范继红,杨国亭,李桂伶.
接种VA菌根对黄檗幼苗生长的影响[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2):18-19.
被引量:13
7
李晓林.
施磷水平与VA菌根效应的关系[J]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0,16(2):177-180.
被引量:16
8
贺忠群,贺超兴,张志斌,邹志荣,王怀松.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生长及相关生理因素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6,37(3):308-312.
被引量:38
9
张小燕.
大豆VA菌根应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0):65-66.
被引量:7
10
王平,胡正嘉,李阜棣.
发光酶标记基因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
.生态学杂志,1996,15(3):26-34.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6
1
王创,郑慧芬,何绍江,石迪萌,冯娜,张薇,陶雪莹.
用gfp基因检测饭豆根瘤菌的侵染途径和定殖动态[J]
.生物学杂志,2004,21(6):14-16.
被引量:2
2
冯娜,郑慧芬,何绍江,石迪萌,张薇.
用gfp基因检测饭豆根瘤菌在饭豆根部的定殖动态[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24(1):49-51.
被引量:3
3
张小燕.
大豆VA菌根应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0):65-66.
被引量:7
4
邹碧莹,张云翼.
丛枝菌根(AM)真菌对植物营养代谢的影响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5):10-13.
被引量:24
5
武帆,李淑敏,孟令波.
菌根真菌、根瘤菌对大豆/玉米氮素吸收作用的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6):6-10.
被引量:16
6
李大荣,杨文港,向嘉.
丛枝菌根对植物营养元素吸收及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2018,12(27):143-145.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
59
1
韩华君,张磊,张琴,谢德体.
土壤中根瘤菌定殖研究进展[J]
.土壤,2008,40(2):174-180.
被引量:7
2
邹碧莹,张云翼.
丛枝菌根(AM)真菌对植物营养代谢的影响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5):10-13.
被引量:24
3
余林辉,姚伟,段真珍,何正权,来佑勤.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农作物研究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6):15788-15790.
被引量:4
4
武帆,李淑敏,孟令波.
菌根真菌、根瘤菌对大豆/玉米氮素吸收作用的研究[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40(6):6-10.
被引量:16
5
陈丹明,郭绍霞.
接种AM真菌对牡丹耐盐指标影响的综合评价[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41(5):46-51.
被引量:3
6
于芳,韩梅,韩晓日,肖亦农,林荣峰.
标记基因技术在根瘤菌研究中的应用[J]
.土壤通报,2010,41(3):744-748.
被引量:2
7
吉春龙,田萌萌,马继芳,金海如.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营养代谢与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3):303-309.
被引量:32
8
王庆胜.
根瘤菌对大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9):138-138.
被引量:10
9
张稼涵,房玉林,王美萍,刘树文,张振文,孟江飞.
AM真菌对红地球葡萄促生效应的初步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2):197-202.
被引量:4
10
蒋春玲,赵洪锟,王乾钦,田智蕊,李东哲,杨美英.
根瘤菌中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899-3901.
1
李家仁.
稻草还田增产效果的研究[J]
.土壤肥料,1994(1):16-19.
被引量:15
2
李家仁.
稻草还田增产效果的研究[J]
.生物质能动态,1995,4(1):5-9.
3
刘海刚,贺双.
优质小麦品种、密度、肥料三因素联合效应研究[J]
.现代化农业,2001(9):12-14.
被引量:1
4
娄群峰,黄建中,张敦阳,王庆亚,刘天龙,朱元良.
油菜田几种除草剂混用效应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1999,27(1):34-36.
被引量:3
5
高志军,闫俊先,高俊山,朱利华,郭威虎.
种肥用量和留苗密度对糜子产量的效应[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3,41(4):56-56.
被引量:1
6
任莲菊,管延安,李晓云.
夏谷新品种8062-8的生育特点与高产栽培技术[J]
.山东农业科学,1994,26(2):10-11.
7
农科院质标所在农产品混合污染物联合效应风险评估领域取得重要进展[J]
.饮料工业,2015,18(4):46-46.
8
裘晓云.
大白菜对氮磷钾肥料的利用与增效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01,29(3):44-46.
被引量:8
9
董映堂.
三台县芦溪镇农机与农艺结合现状及发展对策[J]
.四川农业与农机,2015,0(3):15-16.
10
四川省植保所“利用生防木霉菌颗粒剂防治玉米纹枯病[J]
.农化市场十日讯,2016,0(25):5-5.
大豆通报
199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