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简要论述了灰色系统理论在小麦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小麦早代重点组合的确定、小麦单株选择、小麦品种评价和小麦品种布局中的应用。
同被引文献39
-
1郭瑞林,周阳.基于同一度的亲本分类方法研究[J].作物学报,2004,30(9):937-941. 被引量:15
-
2郭瑞林,薛国典,宋长江,杨春玲,关立,候军红.早代组合灰色综合评判理论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5,11(4):246-250. 被引量:23
-
3郭瑞林,薛国典,宋长江,杨春玲,关立,侯军红.小麦育种过程的灰色理论及其应用[J].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6(4):2-4. 被引量:5
-
4郭瑞林.作物灰色育种学的提出与应用[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4,(10):1-5.
-
5郭瑞林 吴来富.小麦单株选择理论与方法研究[A].刘思峰 史开泉.全国灰色系统学术论文集[C].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312-314.
-
6郭瑞林 吴来富.河南省北中部小麦品种布局灰色局势决策[A]..全国灰色系统学术论文集[C].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3.315-316.
-
7薛国典 郭瑞林.单株灰色选择理论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A].何中虎.第三届全国青年作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281-288.
-
8郭瑞林 王润生.灰色系统理论在谷子亲本分类中的应用[A].刘思峰 徐忠祥.灰色系统研究新进展[C].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169-171.
-
9王阔 李冬花.河南省绿豆品种灰色布局决策研究[A].汪培栋 刘景会 左汉林.中国现代教育论坛[C].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141-142.
-
10蔡文 杨春燕.可拓逻辑初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二级引证文献8
-
1郭瑞林,齐光荣,刘亚飞,王景顺.作物灰色育种学的研究及应用[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7(6):75-78. 被引量:1
-
2陈奥,龙明秀,张维,马文文.作物灰色育种理论在杂交黑麦草新品系筛选中的应用[J].草地学报,2012,20(1):102-107. 被引量:11
-
3邵贵荣,方淑桂,钟开勤,黄建都,陈文辉.不同基因型甘蓝耐热性的灰色决策与聚类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6):966-970.
-
4郭瑞林,刘亚飞,吴秋芳,路志芳.作物灰色育种学的理论技术体系及其应用[J].作物研究,2012,26(5):417-422. 被引量:3
-
5郭瑞林,刘亚飞,吴秋芳,路志芳.作物灰色育种学的理论技术体系及其应用[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5):111-115. 被引量:7
-
6齐光荣,苏连顺,关立,李龙,邢璐,王素英.2020年全国谷子区域试验(东北春谷区组)四元联系数多因素态势排序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21(21):41-44. 被引量:1
-
7关立,杨春玲,韩勇,宋志均,薛志伟,侯军红,薛鑫,张凡.小麦杂交育种F_(1)代多目标性状灰色综合评判[J].湖南农业科学,2022(5):12-17. 被引量:2
-
8刘忠强,赵向宇,王开义,李民赞.基于序相关的作物育种评价性状特征选择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15,46(S1):283-289. 被引量:6
-
1佟汉文,高春保,邹娟,刘易科,朱展望,陈泠,张宇庆,吴波.湖北稻茬小麦新品种(系)孕穗期耐渍性的鉴定与评价[J].麦类作物学报,2016,36(12):1635-1642. 被引量:15
-
2李振桥,张胜爱,张志惠,彭兵海.小麦性状间杂优表现及其强优势组合选配的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3(3):123-127. 被引量:5
-
3郭乐音,路战远,张德健,张向前,程玉臣.保水剂对保护性耕作小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43(4):14-16. 被引量:1
-
4王岳光,刘广田,王建设,李保云.不同组合方式对小麦性状遗传变异表现的影响:Ⅰ.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7,2(1):19-24. 被引量:4
-
5张艳红,李永霞,李作明.氨基酸水溶肥料在小麦上的喷施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3(10):149-150. 被引量:9
-
6武荣,李援农.不同氮肥条件下盐分处理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分析[J].节水灌溉,2013(5):8-10. 被引量:4
-
7赵银荣,郭平仲.利用数据库进行小麦性状关系分析[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5(4):75-78.
-
8马新明,田振强,刘福建.基于.NET的小麦性状数据查询分析系统的构建[J].河南农业科学,2010,39(6):176-179.
-
9姚景侠,仲裕泉,张旭.大麦细胞质遗传效应的初步研究[J].麦类作物,1997,17(5):5-7. 被引量:4
-
10一农.超大穗小麦不宜推广[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1994(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