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辐射对麦类作物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用^(60)Coγ射线、激光、快中子辐照小麦和大麦干种子,在M_5代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变异较大,向高低两个方向发展,其中提高蛋白质含量的效果明显,最高可达9.09%。3种射线相比,以激光处理的影响较大。
作者
李秀贞
吕善勇
潘波
机构地区
山东莱阳农学院农学系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出处
《核农学通报》
1994年第2期53-55,共3页
关键词
麦类作物
辐射育种
蛋白质
分类号
S512.035.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9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139
1
吴关庭,王贤裕,周志远,骆倩,金卫,孙漱芗.
诱变技术在优质品种选育和优质资源创造中的应用[J]
.核农学通报,1993,14(4):189-194.
被引量:5
2
缪炳良,柳学余,莫建华.
应用辐射易位技术从簇毛麦向普通小麦转移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初报[J]
.核农学通报,1993,14(4):155-158.
被引量:3
3
陈文华,郑企成,唐选明,朱耀兰,付仓生,郝宏京.
小麦耐盐突变体的细胞化学观察[J]
.核农学通报,1993,14(6):270-272.
被引量:1
4
吕善勇,陈晓.
诱发突变在作物杂种优势育种中的应用及其发展[J]
.莱阳农学院学报,1993,10(1):24-26.
被引量:1
5
尹淑霞,王月华,周荣荣.
^(60)C_O-γ射线辐射对黑麦草种子发芽及POD同工酶的影响[J]
.中国草地,2005,27(1):75-76.
被引量:18
6
邓雪柯,乔代蓉,李良,于昕,张乃胜,雷高鹏,曹毅.
低温胁迫对紫花苜蓿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2(1):190-194.
被引量:95
7
瞿世洪,宣朴,余泽良,徐利远,尹春蓉.
^(60)Co-γ射线诱变育成穗重型小麦新品种川辐4号[J]
.西南农业学报,1994,7(4):32-36.
被引量:9
8
孙长森,王伟,李韬,徐辰武.
小麦面粉RVA特征的数量遗传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2):1-4.
被引量:7
9
石春海.
水稻粒形与优质米育种[J]
.中国农学通报,1994,10(1):41-45.
被引量:39
10
王余龙,姚友礼,李昙云,蔡建中.
水稻籽粒有关性状与粒重关系的初步探讨[J]
.作物学报,1995,21(5):573-578.
被引量:61
引证文献
11
1
李秀贞,潘波,蒋家慧,吕善勇,徐坤.
大麦辐射诱变效应的研究[J]
.莱阳农学院学报,1995,12(1):41-43.
被引量:1
2
王彩萍,许琦,徐杰,刘春雷,黄峰,尤明山,李保云,刘广田.
^(60)Coγ辐射处理“农大179”M_2代性状变异类型分析[J]
.核农学报,2006,20(5):361-364.
被引量:24
3
王彩萍,左联忠,许琦,徐杰,刘春雷,黄峰,尤明山,李保云,刘广田.
优质小麦“农大179”辐射诱变M_2代RVA参数的变异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2):237-240.
被引量:10
4
来德娥,赵平,王敏,张从宇.
^(60)Co-γ射线诱变小麦品质突变体的筛选及分子标记检测[J]
.种子,2012,31(5):5-10.
被引量:7
5
来德娥,王敏,张从宇,赵平,王志学.
小麦^(60)Co诱变后代品质性状变异及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突变体鉴定[J]
.激光生物学报,2012,21(6):563-568.
6
王峰,王敏,张从宇.
辐射诱变改良小麦品质特性的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3,40(4):575-579.
被引量:3
7
王峰,王敏,张从宇.
重庆面包麦辐射诱变后代性状变异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13,33(6):1134-1138.
被引量:4
8
闵超,陶慧敏,朱克明.
水稻种子相关性状的研究进展[J]
.种子,2016,35(4):51-56.
被引量:5
9
杨学举.
小麦辐射育种研究进展[J]
.核农学通报,1997,18(5):44-47.
被引量:4
10
申晓慧,冯鹏,李如来,姜成,李增杰,李志民,王强.
不同诱变处理对紫花苜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
.农学学报,2018,8(10):70-7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61
1
辛庆国,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于元杰,赵葵,隋丽,孔福全,赵世荣.
^7Li离子束注入小麦干种子诱发M1代变异的SSR分析[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4):560-564.
被引量:7
2
尚晨,张月学,李集临,徐香玲,唐凤兰,刘杰淋,韩微波,蒿若超,刘录祥.
γ射线和高能混合粒子场辐照紫花苜蓿品质变异的比较分析[J]
.核农学报,2008,22(2):175-178.
被引量:12
3
敖妍,潘青华.
^60Coγ射线辐照扶芳藤枝条的表型变异研究[J]
.核农学报,2008,22(3):271-275.
被引量:11
4
谢皓,陈学珍,韩世文,李博,白宝良,于同泉,路苹.
^(60)Co-γ射线辐照剂量对大豆早期世代致变效应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08,23(4):89-93.
被引量:3
5
陈丽霞,杜吉到,费志宏,郑殿峰,宋微微,王玲玲.
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育种中的应用[J]
.大豆科学,2008,27(5):874-878.
被引量:14
6
朱守晶,张从宇,王敏.
^60Co-γ辐射处理普通小麦M3代性状变异分析[J]
.种子,2009,28(4):92-94.
被引量:2
7
王建丽,张月学,申忠宝,唐凤兰,李道明,张瑞博,潘多峰,钟鹏.
^(60)Co-γ射线辐射鹅观草诱变效应研究初报[J]
.草原与草坪,2009,29(2):10-13.
被引量:2
8
高兰英,马庆.
诱发突变技术在小麦育种研究中的应用[J]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6):7-12.
被引量:25
9
豆丽萍,岳洁瑜,王庆亚,唐灿明.
三个棉花雄性不育株花药发育过程的研究[J]
.核农学报,2009,23(6):964-970.
被引量:4
10
申慧芳,李国柱.
不同绿豆突变体主要农艺性状的多元遗传分析[J]
.激光生物学报,2010,19(2):194-200.
被引量:2
1
顾中能.
稀施保在麦类作物上使用效果及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0):115-115.
被引量:1
2
唐年鑫.
谈辐射育种对农业生产的贡献[J]
.农村经济与科技,1998,9(2):14-15.
被引量:1
3
王浩瀚,赵莲芝.
关于春小麦辐射育种的几个问题[J]
.核农学通报,1990,11(3):112-114.
被引量:1
4
高尚士.
国内外辐射育种的研究[J]
.盐碱地利用,1994(1):35-37.
被引量:14
5
翟德昌,赵金枝,蔡春荣,王守宇,李春华,张少泽.
豫大麦2号新品种的选育[J]
.大麦科学,1996(1):41-42.
6
许方佐,王增贵,胡世昌.
玉米辐射育种的回顾与展望[J]
.核农学通报,1993,14(1):9-12.
被引量:14
7
李惠智,王淑芳.
浅谈大豆辐射育种对性状的改进[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29(3):35-35.
被引量:5
8
陈秀兰,何震天,杨鹤峰,吴怀珣,张永泰.
扬辐籼3号的选育及其特征特性[J]
.核农学通报,1994,15(2):51-53.
被引量:1
9
А.Д.Πочалова,曹如槐.
化肥对麦类作物病害的影响[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2(6):38-39.
10
危荣成.
麦类密点播配套技术[J]
.湖南农业,1990(10):5-5.
核农学通报
199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