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一代生物农药──昆虫拒食剂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介绍了昆虫拒食剂的分类与筛选方法以及突出优点,并重点阐述了萜类拒食剂化学。
作者
李裕林
陈新
机构地区
兰州大学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21-25,共5页
Chemistry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昆虫拒食剂
杀虫剂
生物农药
分类号
TQ453.4 [化学工程—农药化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97
参考文献
3
1
陈新,博士学位论文,1993年
2
Tu Y Q,Phytochemistry,1990年,29卷,2923页
3
涂永强,博士学位论文,1989年
同被引文献
115
1
刘晓娟.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
.广东园林,2006,28(z1):60-64.
被引量:14
2
王秋芬,宋湛谦,阎新华.
生物农药印楝素的光稳定性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04,32(4):52-53.
被引量:11
3
邵瑞链,杨敏华.
天然手性源在光学活性菊酸合成中的应用[J]
.有机化学,1993,13(4):347-353.
被引量:3
4
俞晓平,吕仲贤,陈建明,徐红星,郑许松,陈列忠,张珏峰,申屠旭平.
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J]
.浙江农业学报,2005,17(1):42-48.
被引量:38
5
陈志勇,何奕波.
酸性膨润土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2):195-197.
被引量:10
6
赵淑英,谭卫红,宋湛谦.
印楝素的稳定性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5,25(3):247-250.
被引量:13
7
曾庭英,宋心琦.
化学家应是“环境”的朋友──介绍绿色化学工艺[J]
.大学化学,1995,10(6):25-31.
被引量:40
8
李晓东,赵善欢.
印楝素对昆虫的毒理作用机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17(1):118-122.
被引量:97
9
胡兆农,刘国强,吴文君.
我国卫矛科杀虫植物研究进展[J]
.昆虫知识,2005,42(6):629-634.
被引量:6
10
武永昆,苏鹏娟,张征,林军.
印楝素乳油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J]
.云南化工,2005,32(6):35-3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9
1
单绍军,哈成勇.
萜类化合物为手性源合成拒食剂研究进展[J]
.化学通报,2004,67(7):493-498.
被引量:12
2
高永超,王加宁,杨合同.
苔藓植物的生物活性成分[J]
.山东科学,2004,17(3):46-48.
被引量:7
3
王明安,申继忠,陈馥衡.
几个β-二氢沉香呋喃多醇酯的昆虫拒食活性[J]
.植物保护,1996,22(1):37-39.
被引量:1
4
许瑛.
激励性薪酬制度设计思考[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2X):24-25.
被引量:1
5
金春雪,许雅周.
有机化学课程中的绿色化学教育[J]
.化学教育,2007,28(4):4-6.
被引量:9
6
陈建爱,王未名.
“EB-82灭蚜菌”制剂对老龄菜青虫室内作用研究——拒食方法应用[J]
.Virologica Sinica,2000,21(S1):157-161.
7
彭黎旭,冯信平,吴莉宇.
印楝杀虫活性物质的结构分析和分离提取方法[J]
.热带农业科学,2001,21(6):78-83.
被引量:21
8
徐勇,郭鑫宇,项盛,李富根,吴学民.
植物源杀虫剂印楝素研究开发及应用进展[J]
.现代农药,2014,13(5):31-37.
被引量:17
9
杨欣蕊,廖艳凤,赵鹏飞,覃勇梅,欧阳霞辉.
植物源农药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2022,16(11):33-36.
被引量:32
二级引证文献
97
1
李玲鹤,吴锦忠,秦路平.
水藓植物的综合利用[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26(6):16-19.
被引量:2
2
李谦和,詹小雄,冯真真,李雪辉,王乐夫.
硝酸吗啉催化2,10-环氧蒎烷液相重排合成紫苏醇[J]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29(1):56-59.
被引量:1
3
韩丙军,何书海,彭黎旭.
均匀设计在印楝粗提物提取工艺研究中的应用[J]
.热带农业科学,2006,26(2):29-32.
4
李谦和,詹小雄,冯真真,李雪辉,王乐夫.
紫苏醇的合成方法[J]
.香料香精化妆品,2006(3):28-30.
5
吴疆翀,彭兴民,郑益兴,张燕平.
印楝素含量与种子形态及成熟期关系的初步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6,19(5):590-594.
被引量:8
6
段云洪,李文顺,谢先荣.
印楝嫁接技术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2006(11):5-6.
被引量:1
7
彭黎旭,韩丙军,何书海.
印楝生物农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问题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2):5915-5917.
被引量:8
8
彭沙,李谦和,匡玲玲,李雪辉,王乐夫.
含氮化合物硝酸盐催化2,10-环氧蒎烷液相重排反应的研究[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5(4):47-50.
9
林靖凌,彭黎旭.
影响印楝素稳定性的因素和一些解决方法[J]
.热带农业科学,2006,26(5):71-74.
被引量:4
10
王中元,陈玉明,袁利伟,王勋业,黄国有.
印楝素强化浸提试验研究[J]
.农产品加工(下),2007(1):68-69.
被引量:3
1
折冬梅,司宗兴.
昆虫拒食剂应用于害虫控制的回顾[J]
.农药译丛,1997,19(6):46-51.
2
贺菊芳,吴毓林.
(±)-Warburganal和(±)-Polygodial的全合成新途径[J]
.科学通报,1989,34(6):432-433.
3
张钟宁,方宇凌.
昆虫拒食剂蓼二醛的合成及其对害虫的拒食活性[J]
.昆虫知识,2001,38(3):207-210.
被引量:21
4
张金平.
昆明植物所在植物二倍半萜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进展[J]
.农药市场信息,2016,0(8):46-46.
5
江定心.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印楝种子中印楝素的研究[J]
.农化新世纪,2005(3):20-20.
6
范峰,王岩丽,杨微,李忠.
农用杀虫剂综述(上)[J]
.世界农药,2005,27(6):25-29.
被引量:3
7
曾鑫年.
植物杀虫剂和拒食剂:新来源及展望[J]
.农药译丛,1995,17(3):21-24.
被引量:21
8
张成敏,刘复初,朱洪友.
4',7-二甲氧基莰非醇的合成[J]
.应用化学,1998,15(5):68-70.
9
李水清,方宇凌,张钟宁.
植物源昆虫拒食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应用[J]
.昆虫知识,2005,42(5):491-496.
被引量:30
10
单绍军,哈成勇.
萜类化合物为手性源合成拒食剂研究进展[J]
.化学通报,2004,67(7):493-498.
被引量:12
化学通报
1994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