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34
1 乔鸿泽,顾宗濂.用发光细菌测定法定量表征污染水体的毒性[J] .环境导报,1993(5):11-13. 被引量:10
2 李政一.对制浆造纸混合废水的急性毒性测定方法的研究[J] .中国造纸,1995,14(1):44-48. 被引量:10
3 楼霄,方东,张平奇.一种快速简便的大型溞慢性毒性试验方法[J] .上海环境科学,1995,14(11):28-32. 被引量:3
4 钟才高,朱继佩,邢协淼,戴继森.用混合细菌作指示生物评价工业废水综合毒性的实验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5,14(2):125-128. 被引量:3
5 李勇华.水污染的化学和生物监测技术进展[J] .舰船防化,2005(3):1-11. 被引量:1
6 蔡敬民,李鹤.应用活性污泥呼吸变化快速检测废水毒性的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1996,18(5):38-40. 被引量:2
7 刘德永.真鲷与梭子蟹、中国对虾混养技术[J] .中国农村科技,2007(4):29-30. 被引量:4
8 章非娟 等.水污染控制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168-175.
9 岳舜琳.给水水质的Ames致突变性[A]..上海环境科学第1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
10 Doerger J U, et al. Toxicity reduction evaluation at a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using mutagenicity as an endpoint [J]. Arch Environ Contam Toxicol, 1992,22 : 384 - 388.
引证文献2
1 林建清,王新红,钟建兴,林美,巫晶晶,丛伟.利用鱼卵胚胎发育毒性试验评价城市废水的处理效果[J] .台湾海峡,2008,27(3):329-333. 被引量:4
2 黄满红,李咏梅,顾国维.污水毒性的生物测试方法[J] .工业水处理,2003,23(11):14-1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0
1 江敏,顾国维,李咏梅.废水综合毒性研究方法综述[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z1):193-197. 被引量:1
2 黄雪静,崔茂荣,周长虹,马勇,白立业.钻井液生物毒性评价方法对比[J]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6,16(4):25-27. 被引量:11
3 吴小华,党炳俊,杜启艳,常重杰.水体中8-羟基喹啉对大鳞副泥鳅胚胎毒性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2010,26(8):993-994. 被引量:3
4 高磊,李兆利,陈辉辉,陈宏,查金苗,王子健.染织排水对日本青鳉幼鱼和胚胎的毒性效应[J] .生态毒理学报,2011,6(3):303-309. 被引量:15
5 王君,肖静,王琼琼,杜启艳,常重杰.苏丹红Ⅲ对泥鳅胚胎发育的毒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1):143-146. 被引量:3
6 于彩虹,周珂,刘芸,刘畅,罗京,于广飞.城镇污水处理厂进出水对日本青鳉早期阶段亚慢性毒性效应[J] .生态毒理学报,2014,9(1):56-62. 被引量:7
7 蒋梦然,陈红,薛罡,刘振鸿.印染废水铁碳微电解深度处理出水生物毒性[J] .环境工程学报,2016,10(6):3036-3042. 被引量:5
8 张瑛,王斯扬,张锡龙,王东洲,周斯芸,周集体.不同微藻对典型行业废水急性毒性响应的敏感性研究[J] .生态毒理学报,2016,11(3):92-100. 被引量:9
9 冯莹莹,崔康平,王郑,肖霄.鸟粪石沉淀-协同氧化预处理阻燃剂废水[J] .环境工程学报,2017,11(7):3997-4002. 被引量:1
10 刘忠明,孟霞,王守娟,孔凡功,王永梅,王希尧,彭吉成.臭氧协同水力空化处理造纸漂白废水对生物处理的影响[J] .造纸科学与技术,2021,40(5):15-19. 被引量:5
1 王诚信.降低工业废水毒性的对策[J] .化工给排水设计,1992(2):55-62.
2 张文斌,魏丽丹.吸附法处理焦化废水现状与展望[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24(5):32-33. 被引量:5
3 王景成,周晏敏,黄晶雯,王庆忠,吕群,张鹭.用发光菌急性毒性试验评价工业废水毒性初探[J]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3(3):49-51. 被引量:2
4 江学,梅凯,刘玲,丁毅.微电解芬顿预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J] .能源环境保护,2013,27(4):30-32. 被引量:2
5 郑元武,彭书传,胡真虎,盛国平,施超.混凝气浮-SBR-CRI组合工艺处理低浓度农药废水[J] .工业用水与废水,2012,43(3):12-15. 被引量:3
6 皇甫尚旻,蔡昌凤.降解焦化废水优势菌的筛选及其特性研究[J]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26(2):24-2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