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泥石-集料界面过渡区的形成机理及改善途径
被引量: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分析了水泥石-集料界面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改善界面的方法.
作者
王爱勤
张承志
机构地区
南京化工学院
出处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8-20,共3页
China Concrete and Cement Products
关键词
混凝土
水泥石
集料
界面
机理
分类号
TU528.041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4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151
同被引文献
124
1
张福钢.
基于氮气吸附法的混凝土微观结构试验研究[J]
.河南建材,2013(2):42-44.
被引量:2
2
蒲心诚,王勇威.
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孔结构与界面结构研究[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4(3):9-13.
被引量:31
3
孙伟,严云.
MECHANICAL BEHAVIOUR AND INTERFACIAL PERFORMANCE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SILICA FUME HIGHSTRENGTH CONCRETE[J]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1992,35(5):607-617.
被引量:2
4
张彤,孟庆元,王富耻.
无序材料微裂缝分形几何与尺寸效应的微观机理[J]
.材料研究学报,2004,18(5):549-555.
被引量:6
5
潘伟才,王天頔.
活化铜矿渣的组成及胶凝特性的研究[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1(1):91-99.
被引量:8
6
吕林女,何永佳,丁庆军,胡曙光.
多组分水泥基材料的水化放热行为[J]
.水泥,2004(9):1-3.
被引量:8
7
朱杰,孙润广.
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及其方法学研究[J]
.生命科学仪器,2005,3(1):22-26.
被引量:65
8
孙伟,严云.
钢纤维高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效应及其疲劳特性的研究[J]
.硅酸盐学报,1994,22(2):107-116.
被引量:38
9
杜明干,李庆斌.
纤维混凝土界面应力传递机制的三维弹性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5(3):310-314.
被引量:3
10
祁玲.
混凝土中界面的某些力学特性[J]
.广西工学院学报,1996,7(1):26-3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4
1
叶正茂,陈勇,常钧,芦令超.
图论数学模型在砂浆界面过渡区中的应用[J]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2):98-100.
2
杜庆檐.
混凝土中界面粘结性能的研究[J]
.云南工业大学学报,1996,12(4):26-28.
被引量:4
3
吴浩,姚燕,王玲.
绿色高性能充填材料界面过渡区研究[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6(4):8-12.
被引量:2
4
梅迎军,王培铭,李志勇,梁乃兴.
硅灰和SBL对钢纤维砂浆结构和强度的影响[J]
.建筑材料学报,2008,11(2):183-188.
被引量:3
5
丁庆军,何真.
现代混凝土胶凝浆体微结构形成机理研究进展[J]
.中国材料进展,2009,28(11):8-18.
被引量:14
6
王晴,周宝玉,丁兆洋,隋智通.
无机矿物聚合物混凝土界面过渡区影响因素的研究[J]
.混凝土,2009(12):48-51.
被引量:5
7
杜江涛.
再生混凝土细观结构研究综述[J]
.广东建材,2010,26(4):55-58.
被引量:2
8
李锋.
铜渣混凝土试验研究[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7(5):58-62.
被引量:3
9
宋军伟,方坤河,朱街禄,陈俊.
铜矿渣混凝土强度与脆性试验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3,35(10):33-37.
被引量:18
10
刘浩,路振刚,刘亚莲,赵阳,胡云鹤,张治洲,孟继慧,蔡景顺.
石中泥粉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8(1):93-95.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51
1
王子文,傅超.
水泥水化产物的介电弛豫现象研究[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21(1):19-23.
2
郭慧,高锐,周俊杰.
掺和料对泡沫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
.四川水泥,2022(9):12-14.
3
丁庆军,叶强,刘凯,鄢鹏.
干湿循环条件下MgSO_(4)侵蚀对水泥-矿渣胶凝浆体微结构的影响[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9,41(7):34-42.
被引量:1
4
姚维,郑伯坤,邱景平,黄腾龙,尹旭岩.
外加剂对膨胀充填材料性能的影响[J]
.材料导报,2022,36(S01):578-582.
被引量:4
5
阮雪琴,赵全振.
再生混凝土耐久性与界面结构性质研究[J]
.工业建筑,2012,42(S1):577-582.
被引量:6
6
张学兵,邓寿昌,邓旭华,王智超.
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几个主要因素的试验研究[J]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27(1):129-133.
被引量:30
7
李俊,尹健,周士琼,李益进,汪冬冬,周敏.
粉煤灰与矿渣对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J]
.混凝土,2005(6):80-83.
被引量:26
8
孙志刚,董发勤.
生态混凝土集成与组装技术[J]
.混凝土,2005(7):3-7.
被引量:2
9
孙家瑛,乔燕,孙浩,王培铭,王志新.
活性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耐久性影响[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2(5):63-67.
被引量:10
10
孙家瑛,孙浩,王培铭.
活性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J]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6(1):1-4.
被引量:14
1
王琦.
水泥石—集料界面的组成结构及性能[J]
.建材新科技,1997(1):17-20.
2
马一平.
提高水泥石-集料界面粘结强度的研究[J]
.建筑材料学报,1999,2(1):29-32.
被引量:41
3
杨英姿,巴恒静,赵霄龙.
掺防冻剂水泥石——集料粘结性探讨[J]
.低温建筑技术,1998,20(3):38-39.
被引量:2
4
张国军,辛占国.
试论改善城市景观和环境设计的途径[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8):297-297.
被引量:2
5
吴平,田蓉.
如何加强高层建筑施工[J]
.环球人文地理,2014,0(7X):56-56.
6
方乐仁.
高强混凝土[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233-233.
7
江玉珍.
黄山市湿地公园现状及改善途径浅析[J]
.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39-41.
8
史志花,王栋民.
浅谈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J]
.中国包装科技博览(混凝土技术),2011(7):49-52.
9
李建勇,唐尔焯.
合成C-S-H凝胶对水泥石-集料界面区的影响[J]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7,19(2):9-12.
10
丁晓斌.
浅析高性能混凝土技术[J]
.科技资讯,2008,6(9).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199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