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蓝藻水花的毒性及其生物控制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蓝藻水花的毒性及其生物控制由文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近几十年来,由于城市和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上广泛施用化肥,大量污水排入水体中,使很多水体富营养化。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发生了以甲藻和硅藻为主转变为以绿藻和蓝藻为...
作者
由文辉
机构地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
出处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8,34,共2页
Bulletin of Biology
关键词
蓝藻门
蓝藻水花
毒性
生物控制
分类号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6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49
同被引文献
216
1
吴彩芸,夏宜平.
杭州园林水景的水生植物调查及其配置应用[J]
.中国园林,2006,22(1):83-88.
被引量:91
2
张虎成,田卫,俞穆清,徐宁.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污水净化研究进展[J]
.环境工程学报,2004(2):11-15.
被引量:92
3
张正,王清印,王印庚,廖梅杰,姜卓,樊瑞锋,曲江波,徐荣静.
弧形筛及生物净化池净化陆基工厂化海水养殖废水的效果[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S2):176-181.
被引量:20
4
石志中,陈鹤平,王梅,李维平,王玉玲,王建华.
池塘微囊藻生态环境调研与水华防抑试验[J]
.西北植物学报,1997,17(6):153-158.
被引量:5
5
杨文龙,杜娟,黄永泰,刘玉生,朱学庆.
滇池内环境水生植物除磷除氮研究[J]
.环境科学导刊,1992(2):7-10.
被引量:3
6
蒋跃平,葛滢,岳春雷,常杰.
人工湿地植物对观赏水中氮磷去除的贡献[J]
.生态学报,2004,24(8):1718-1723.
被引量:176
7
苑宝玲,陈一萍,郑雪琴,刘会娟,曲久辉.
高铁-光催化氧化协同去除藻毒素的研究[J]
.环境科学,2004,25(5):106-108.
被引量:24
8
冯小刚,卫涛,袁春伟.
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污染及其光催化降解的研究进展[J]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5):705-710.
被引量:11
9
柳瑞翠,姜付义.
富营养化藻类及其控制方法的探讨[J]
.青海环境,2004,14(2):89-91.
被引量:5
10
于少鹏,孙广友,窦素珍.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在东平湖水质净化中的运用[J]
.湿地科学,2004,2(3):228-233.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1
1
周金余,操家顺,贾亚梅.
藻类水华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J]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A01):141-144.
被引量:1
2
张洪刚,洪剑明.
人工湿地中植物的作用[J]
.湿地科学,2006,4(2):146-154.
被引量:85
3
王广荣,杨斌,王红美.
一起职工食堂海洋毒素食物中毒报告[J]
.中国热带医学,2009,9(5):976-976.
4
王刚,陈杰瑢.
水体藻类污染去除方法研究进展[J]
.水处理技术,2010,36(9):16-20.
被引量:6
5
李冬林,王磊,丁晶晶,芮雯奕.
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和资源应用[J]
.湿地科学,2011,9(3):290-296.
被引量:110
6
邢智峰.
藻类植物与水质富营养化防治[J]
.河南科学,1996,14(S1):168-170.
被引量:6
7
徐洋,沈锦玉,姚嘉赟,潘晓艺,郝贵杰,尹文林.
罗氏沼虾主要病害研究概况[J]
.生物学杂志,2012,29(6):74-76.
被引量:16
8
张超超,李长玲,曾奇韬,黄翔鹄,张宁,符日超.
白骨壤人工湿地对模拟对虾养殖废水处理效果及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9,39(3):70-78.
被引量:3
9
刘霞,杜桂森.
藻类植物与水体富营养化控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4):56-59.
被引量:23
10
黄景,陈琴.
罗氏沼虾亲虾蜕壳僵死的原因探讨[J]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3,22(2):129-13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49
1
李晓光,王晓星.
翠湖湿地公园水生植物资源及其保护与管理[J]
.北京园林,2013,29(3):34-40.
被引量:1
2
张丽琴,杜秀琦.
淡水藻类应用研究进展[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7(4):73-77.
被引量:2
3
王平,吴晓芙,李科林,胡曰利.
应用有效微生物群(EM)处理富营养化源水试验研究[J]
.环境科学研究,2004,17(3):39-43.
被引量:41
4
柳瑞翠,姜付义.
富营养化藻类及其控制方法的探讨[J]
.青海环境,2004,14(2):89-91.
被引量:5
5
周栋,王瑟澜,杨云,魏宏斌.
景观水体“水华”防治措施[J]
.净水技术,2004,23(5):28-31.
被引量:7
6
董悦安,孟庆义,顾华,张景峰,高云柱.
物理及生物技术在密云水库富营养化防治中的应用[J]
.地学前缘,2005,12(U04):77-82.
被引量:9
7
王越,孙强,吴昊.
西泉眼水库富营养化的源分析[J]
.北方环境,2005,30(2):29-30.
被引量:1
8
周根娣,周忠贤,方志发,田光明,王桂芳.
非投饵网箱鲢鱼、鳙鱼对藻类的遏制效果[J]
.上海农业学报,2005,21(2):92-94.
被引量:6
9
周金余,操家顺,贾亚梅.
藻类水华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J]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A01):141-144.
被引量:1
10
成小英,李世杰.
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富营养化演变过程及其特征分析[J]
.科学通报,2006,51(7):848-855.
被引量:88
1
郑洪萍.
福建省主要水库型饮用水源地蓝藻水华风险评估[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6):201-203.
被引量:2
2
沈涛.
北方池塘养殖蓝藻水花的危害及控制技术[J]
.渔业致富指南,2008(19):34-35.
被引量:2
3
邓义敏,周皖云,周俊杰,赵斌,贺小芮.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体中四种微囊藻毒素[J]
.城镇供水,2006(1):41-41.
被引量:3
生物学通报
199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