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妊娠妇女血清铜蓝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妊娠妇女血清铜蓝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221004徐州解放军第97医院李冀朝员才发指导铜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它以铜酶的形式参与体内的多种代谢过程,对胎儿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我院在1991年1月至1993年1月对妊娠妇女不同时期血清钢蓝蛋白(CP)...
作者
李冀朝
机构地区
徐州解放军第
出处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75-275,共1页
Journal of Practic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关键词
妊娠
血清
铜
检测
血清铜蓝蛋白
分类号
R446.11 [医药卫生—诊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
1
陶晓靖,何世荣.
铜和锌对妊娠和胎儿的影响[J]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9(3):129-132.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
11
1
曾文洁,童顺桃,罗先望.
214例围产儿血清锌、铜、铁、锰值测定[J]
.湖南医学,1994,11(2):101-102.
被引量:3
2
孟洪弟,曲云霞,王孟娟.
儿童反复鼻衄与低血铜的关系[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1994,11(3):60-61.
3
韩玉霞,李春荣,潘福娟,夏武全.
微量元素锌在妇产科的临床意义[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1993,1(1):120-122.
被引量:4
4
李琴,崔新.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稽留流产病因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7,9(15):111-111.
5
李秀珍,左一鹏,蔡文娟,董彩金,梅金珊,崇文萍.
正常孕妇血清锌和铜浓度测定的意义[J]
.河北医学院学报,1990,11(4):217-219.
6
张苗章,石开泗,瞿真,袁世栋.
血清铜蓝蛋白与胎膜早破关系的探讨——附150例分析[J]
.新医学,1998,29(2):80-80.
被引量:2
7
黑国真,董素芹,刘慧泽.
SOD、脂质过氧化物、CP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J]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9,31(6):448-449.
被引量:2
8
常学秀,文传浩,王焕校.
重金属污染与人体健康[J]
.云南环境科学,2000,19(1):59-61.
被引量:158
9
李慧.
胎儿宫内窘迫与微量元素发锌发铜的关系[J]
.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1991(2):28-30.
被引量:1
10
安永龙,黄勇,刘清俊,孙朝,邓凯文,李迪,黄丹.
北京城区表层土壤多元素分布特征及重金属元素污染评价[J]
.地质通报,2016,35(12):2111-2120.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8
1
[2]单荣森,刘树琴,编著.临床实用遗传病学.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15-215.
2
[3]刘传宝,主编.常见脑病诊断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28-130.
3
[4]方思雨,主编.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528.
4
王培林.遗传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5
孙希志等.妊娠与内科系统疾病[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
方思羽.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M]科学出版社,1999.
7
单荣森,刘树琴.临床实用遗传病学[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
8
陶晓靖,何世荣.
铜和锌对妊娠和胎儿的影响[J]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1989(3):129-132.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3
1
张群.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妊娠1例[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5,6(1):67-67.
2
张苗章,石开泗,瞿真,袁世栋.
血清铜蓝蛋白与胎膜早破关系的探讨——附150例分析[J]
.新医学,1998,29(2):80-80.
被引量:2
3
林楠.
加强稽核力度 防范车贷风险[J]
.中国审计,2002(10):68-68.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张惠丹,陈惠池,单连峰.
铜及赖氨酰氧化酶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1):7-11.
被引量:12
2
常学秀,文传浩,王焕校.
重金属污染与人体健康[J]
.云南环境科学,2000,19(1):59-61.
被引量:158
1
陈宏础,陈建华.
血清铜蓝蛋白氧化酶速率法测定[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89,12(1):12-14.
2
刘玉琴,樊玉芳,罗舜华.
血清铜蓝蛋白活性测定方法探讨[J]
.职业与健康,2000,16(6):34-35.
3
陈丽芳,张秀芹,徐璐.
糖尿病病人血清铜蓝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0,36(2):137-137.
被引量:1
4
戴伟良,李炜煊,苏锡康.
测定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药导刊,2010,12(4):645-646.
被引量:2
5
樊光红.
血清铜蓝蛋白对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作用研究[J]
.中外医疗,2013,32(22):96-97.
6
汪一萍,王鹤.
血清铜蓝蛋白测定在糖尿病病情监控中的作用[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0,4(2):77-78.
7
杜兴邦,刘继前,熊奎,陈双郧,陈厚娣.
良、恶性肿瘤患者SCP RIA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J]
.放射免疫学杂志,1994,7(4):220-220.
8
邹杰.
白血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检测及意义[J]
.医药论坛杂志,2009,30(5):80-81.
被引量:1
9
董连宇,田庆印.
冠心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与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测定及其相互关系[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0,9(1):23-24.
被引量:8
10
鲍远程,林之仑,甄宜兰,刘重兰.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铜蓝蛋白的研究[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7,32(4):341-343.
被引量:1
实用妇产科杂志
199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