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仁”字探原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是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孔、孟之道的核心是仁学,“仁”在中国思想史的研究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仁”字的本字为何?后来又有了些什么发展变化?这对探讨“仁”字的本义,从而加深对孔、孟思想本质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拟以新出的简帛材料为突破口,对文献的记载和时贤的新说做一系统的清理,
作者
廖名春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
出处
《中国学术》
2001年第4期123-139,共17页
关键词
“仁”
中国
传统思想
儒家思想
孔子
孟子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8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73
同被引文献
78
1
李景林.
中西文化研究系列之三──思孟五行说与思孟学派[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37(1):42-48.
被引量:9
2
李学勤.
帛书《五行》与《尚书·洪范》[J]
.学术月刊,1986,18(11):37-40.
被引量:46
3
朱德熙,裘锡圭.
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的初步研究[J]
.文物,1979(1):42-52.
被引量:82
4
孟世凯.
甲古文中“礼”、“德”、“仁”字的问题[J]
.齐鲁学刊,1987(1):87-89.
被引量:13
5
谢遐龄.
释“分”[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32(3):48-51.
被引量:6
6
廖名春.
思孟五行说新解[J]
.哲学研究,1994(11):62-65.
被引量:10
7
李密.
陈情表[J]
.中文自修,2003(3):50-50.
被引量:1
8
陈显远.
宋哲宗皇帝御书赠司马光“忠清粹德之碑”[J]
.文博,1999(6).
被引量:2
9
庞朴.
古墓新知[J]
.读书,1998,0(9):4-8.
被引量:12
10
虞万里.
上博简、郭店简《缁衣》与传本合校补证(上)[J]
.史林,2002(2):1-1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1
1
廖名春.
楚简《周易·大畜》卦再释[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3):33-37.
被引量:9
2
梁涛.
郭店竹简“■”字与孔子仁学[J]
.哲学研究,2005(5):46-52.
被引量:30
3
王中江.
“身心合一”之“仁”与儒家德性伦理──郭店竹简“(身心)”字及儒家仁爱的构成[J]
.中国哲学史,2006(1):5-14.
被引量:18
4
王艳勤.
原“仁”[J]
.孔子研究,2007(2):52-58.
被引量:6
5
张京华.
先秦典籍中“仁”字本义试解[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6(4):28-33.
被引量:1
6
郑杭生,胡翼鹏.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社会运行的理性规范--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社会思想研究[J]
.文史哲,2009(2):70-76.
被引量:8
7
郭静云.
试论先秦儒家“■”概念之来源与本意[J]
.孔子研究,2010(1):4-17.
8
蔡树才.
荀子对思孟“五行”说批判的再认识[J]
.周易研究,2010(5):35-41.
被引量:1
9
余兰兰.
郭店楚简中的“仁”字研究[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1):23-27.
被引量:4
10
曾振宇.
寻求至善:儒家仁学的特点与生命之乐[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15(1):28-33.
二级引证文献
73
1
吴新楚.
楚简《周易》"不家而食"新解[J]
.周易研究,2004(6):14-16.
被引量:3
2
孙笑侠,郭春镇.
法律父爱主义在中国的适用[J]
.中国社会科学,2006(1):47-58.
被引量:304
3
王中江.
“身心合一”之“仁”与儒家德性伦理──郭店竹简“(身心)”字及儒家仁爱的构成[J]
.中国哲学史,2006(1):5-14.
被引量:18
4
刘玉敏.
论张九成“仁即是觉,觉即是心”的思想及其意义[J]
.孔子研究,2007(2):86-93.
被引量:1
5
张京华.
先秦典籍中“仁”字本义试解[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6(4):28-33.
被引量:1
6
凌瑜,秦桦林.
释楚竹书《周易》之“■”[J]
.周易研究,2007(5):16-17.
被引量:1
7
周苇风,黄九莲.
释《周易》之“艰”字[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4):15-17.
8
周苇风.
《周易·大畜》卦“利艰贞”、“曰闲舆卫”辨正[J]
.东方丛刊,2009(2):203-214.
9
周苇风.
《周易·大畜》卦的哲学精神——《大畜》卦中几个问题与廖名春先生商榷[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3):22-26.
10
郑杭生.
促进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中国社会学?[J]
.江苏社会科学,2009(5):1-7.
被引量:126
1
刘保贞.
从今、帛、竹书对比解《易经》"亨"字[J]
.周易研究,2004(6):17-21.
被引量:4
2
傅佩荣.
善是什么[J]
.当代贵州,2013(24):66-66.
3
黄玉顺.
恻隐之“隐”考论[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16(3):54-57.
被引量:9
4
李丽萍.
释颜色词“金”[J]
.语文新圃,2009(6):30-31.
5
王艳勤.
原“仁”[J]
.孔子研究,2007(2):52-58.
被引量:6
6
郑开.
《老子》第一章札记:两个语文学疏证及哲学阐释[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1):82-88.
被引量:12
7
廖名春.
《周易·乾》卦新释[J]
.社会科学战线,2008(3):37-46.
被引量:18
8
廖名春.
楚简《周易》校释记(一)[J]
.周易研究,2004(3):6-15.
被引量:9
9
吴根友.
段玉裁的“求是”精神与其语言哲学思想[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2):33-39.
被引量:2
10
孟巍隆.
《论语》“卫灵公问陈于孔子”的读音纠正[J]
.中国典籍与文化,2016(1):135-137.
中国学术
200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