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氧氟沙星在鲤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研究
被引量:
6
STUDY ON PHARMACOKINETICS AND RESIDUES OF OFLOXACIN IN COMMON CARP,CYPRINUS CARP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作者
操继跃
葛建
方之平
潘黔生
彭玉芬
机构地区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出处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7-229,共3页
Acta Hydrobiologica Sinica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0 2 710 13 )资助
关键词
氧氟沙星
体内
药物动力学
毒副作用
临床
细菌耐药性
氟喹诺酮类药物
残留
亚基
吸收
Ofloxacin
Common carp(Cyprinus carpio)
Pharmacokinetics
Residue
分类号
Q523 [生物学—生物化学]
R978 [医药卫生—药品]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114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3
1
孙春华,李可欣,谭玲.
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人体药物动力学[J]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5,20(1):59-62.
被引量:5
2
陈琼,陆红,徐秀英,郭东文,李家泰.
国产氟嗪酸人体生物利用度及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2,8(4):193-197.
被引量:13
3
韩晓非,刘淑敏,李滨兰.
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研究概况[J]
.黑龙江医药,1999,12(1):28-29.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周执中.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J]
.中国药学杂志,1994,29(12):744-745.
被引量:15
2
郑子楷.诺氟沙星治疗急性淋病性尿道炎16例[J].新药与临床,1988,6:345-345.
3
姚文虎.氟嗪酸治疗24例伤寒患者疗效观察[J].新药与临床,1992,2:84-84.
4
刘凤兆.氟哌酸直肠给药治疗急性菌痢201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4,1:18-18.
5
杨阳.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有哪些,有何特点[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4,3:221-221.
6
段致勤,任玉华,韻国萍.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J]
.中级医刊,1992,27(3):45-48.
被引量:17
共引文献
15
1
张天托,唐英春,张扣兴.
国产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研究[J]
.今日药学,1996,15(3):32-34.
2
余琛,张慧,洪有采,包淳洋,丁训诚.
国产氧氟沙星颗粒剂生物利用度的研究[J]
.中国药房,1994,5(5):12-14.
被引量:3
3
杜迎翔,骆丹,王乔飞.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氧氟沙星的含量[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4,25(1):32-35.
被引量:4
4
黄民,赵香兰,黄丽慧,曾桂雄.
国产氧氟沙星胶囊的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J]
.广东药学,1994,4(3):48-49.
5
刘莹,杨忠东,张永芬.
氧氟沙星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海峡药学,1995,7(4):72-73.
6
李可欣,孙春华,刘蕾,傅得兴,缪竞智.
多剂量氟罗沙星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1995,30(10):608-612.
被引量:8
7
黄林清,徐传福,周世文,张诗平,李永来.
氧氟沙星片相对生物利用度实验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1997,12(4):237-237.
被引量:2
8
高连用,李全胜,刘昌孝.
两种氧氟沙星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8,29(6):433-436.
被引量:1
9
马丽杰,唐敦武.
紫外法测定氧氟沙星注射液的含量[J]
.黑龙江医药,1998,11(6):340-341.
10
孙航,杨淑群,周远大,何海霞,姚高琼,雷自强.
左旋氧氟沙星的兔眼通透性研究[J]
.重庆医学,1998,27(6):398-39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14
1
房文红,郑国兴.
肌注和药饵给药下诺氟沙星在南美白对虾血淋巴中药代动力学[J]
.水生生物学报,2006,30(5):541-546.
被引量:26
2
王尚芝,韩红霞.
喹诺酮类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综述[J]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18(5):12-15.
被引量:1
3
张祚新,张雅斌,刘艳辉,吴永魁,李乾学.
氧氟沙星(Ofloxacin)在鲤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J]
.中国兽医学报,2004,24(4):383-385.
被引量:6
4
王晓艳,林纪昀,杨利,郁靓,王文,张浩明,崔迎利,焦红,唐宏.
两株高特异性抗恩诺沙星单克隆抗体的研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0,1(1):1-6.
被引量:2
5
张宏伟,王喆,刘伟.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残留及其对人体的危害[J]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2004,9(4):1-3.
被引量:18
6
俞道进,曾振灵,陈杖榴.
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对水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兽医学报,2004,24(5):515-517.
被引量:46
7
吴洁.
氟喹诺酮类药物市场概览[J]
.世界临床药物,2004,25(11):703-705.
被引量:4
8
吴皓,邵健忠.
喹诺酮类药物构效关系及结构改造的研究进展[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25(6):45-49.
被引量:4
9
陈鲜花,李跃龙,张健騑,余永鹏,王刚,尹烨华,谭滇湘.
广东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分析[J]
.中国兽药杂志,2004,38(11):10-12.
被引量:16
10
张雅斌,刘艳辉,张祚新,祖岫杰,唐虹,刘铁钢.
恩诺沙星在鲤体内的药效学及药动力学研究[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4,19(4):239-242.
被引量:42
引证文献
6
1
陈菊芳,周孝治,江天久.
药物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现状及其生态效应[J]
.生态科学,2006,25(3):275-279.
被引量:5
2
唐建华,姜波,刘昌林,邓开峰.
氧氟沙星药物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兽药杂志,2007,41(9):29-33.
被引量:11
3
郭海燕,马跃岗,朱林,张其中.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和残留规律[J]
.水生态学杂志,2008,28(5):34-41.
被引量:8
4
吴冰醒,曹海鹏,阮记明,马荣荣,胡鲲,杨先乐.
氧氟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研究[J]
.淡水渔业,2015,45(2):72-78.
被引量:8
5
柳爱春,刘超,张乐,童朝明,李锋,赵芸.
免疫胶体金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喹诺酮类药物[J]
.浙江农业学报,2018,30(2):290-297.
被引量:7
6
柳爱春,何欣,刘超,白俊慧,张乐,童朝明,李锋.
鸡肉中4种禁用喹诺酮药物的LC-MS/MS检测方法研究[J]
.杭州农业与科技,2019(3):25-28.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黄江峰,曹平贵,饶毅,盛银平.
药物残留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J]
.江西水产科技,2007(4):7-10.
被引量:5
2
李彬彬,侯玉泽,邓瑞广,张改平,王自良,赵东,刘庆堂,柴书军.
氧氟沙星人工抗原的合成与多克隆抗体的制备[J]
.食品科技,2009,34(9):6-10.
被引量:5
3
张春艳,周孝治,张文琴.
RP-HPLC测定水产饲料中L-抗坏血酸-2-磷酸酯含量[J]
.饲料工业,2009,30(20):51-53.
被引量:1
4
张传涛,姚国成.
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新思考[J]
.河北渔业,2010(9):53-56.
被引量:2
5
张均媚,吴晓明,刘伟娟,李卓,薛刚,张燕,马文红.
生鲜牛乳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32(3):141-143.
被引量:3
6
李宁求,付小哲,石存斌,吴淑勤.
大宗淡水鱼类病害防控技术现状及前景展望[J]
.动物医学进展,2011,32(4):113-117.
被引量:11
7
张永泉,贾忠贺,刘奕,李建兴,李永发,白庆利.
白斑红点鲑幼鱼对几种常见药物耐受性试验[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6):46-50.
被引量:4
8
高云峰,史艳艳.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畜产品中残留原因及对策[J]
.饲料博览,2011,21(10):49-51.
被引量:3
9
刘朝全.
喹诺酮类药物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J]
.北京农业(下旬刊),2011(8):35-36.
被引量:2
10
刘桂英,宛立,葛坤,王年斌,宋永刚,杨斌.
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日本囊对虾中喹诺酮类药物残留[J]
.水产科学,2011,30(11):698-701.
1
杨雨辉,卢彤岩,赵吉伟,刘红柏.
鲤组织中环丙沙星残留量的检测方法[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4,19(2):150-153.
被引量:3
2
林红,操继跃,陈秀荣,罗宇良.
鲤血浆中阿苯哒唑及其代谢物的HPLC测定方法[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9):8825-8827.
3
林新中,陈行敏.
褪黑激素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2000,12(3):4-8.
被引量:3
4
耿龙武,蔺玉华.
铬对鲤脂质过氧化影响及其对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诱变效应[J]
.毒理学杂志,2005,19(A03):315-315.
5
石朝周,毛宇峰,樊启新.
鱼胆毒性成分的研究[J]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2,21(3):168-171.
被引量:21
6
伍汉霖,陈永豪,庄棣华,牟阳.
中国胆毒鱼类的研究[J]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1,10(2):102-108.
被引量:8
7
蔺玉华,耿龙武.
铬对鲤血清电解质水平及鱼体铬蓄积量分析[J]
.毒理学杂志,2005,19(A03):315-315.
8
吕志堂,徐长源,郭晓东,张秀敏.
假单胞菌X1的培养及哌嗪-2-甲酰胺的拆分条件优化[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9,40(5):341-344.
被引量:2
9
陈海刚,李兆利,徐韵,孔志明,刘征涛.
五氯酚钠对鲤鱼肾细胞DNA损伤的体内和体外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6,23(6):515-517.
被引量:13
10
赵怀德.
家制美味鲤鱼肴[J]
.东方食疗与保健,2008(7):49-50.
被引量:1
水生生物学报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