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灰色关联度法在玉米自交系选育上的应用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法对23个玉米自交系的6个相关因素与单穗粒重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单穗粒重与其相关因素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粗>百粒重>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度。玉米单穗籽粒重量主要取决于与其关联度较高的穗粗、百粒重、穗长等主要因素,为鉴定和选育玉米自交系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
冯益民
机构地区
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3年第B12期57-58,79,共3页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
玉米
自交系
选育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45
同被引文献
76
1
郑洪霞.
灰色系统理论在水稻育种上应用的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4):72-73.
被引量:7
2
韩苏廷,王军,邢奎元,杨丽华.
发展畜牧业的优质牧草种类[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29(S1).
被引量:4
3
宁慧云,连吉明,段学艳.
复播玉米产量与相关的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J]
.玉米科学,2000,8(z1):36-38.
被引量:6
4
陈华文.
玉米单交种与产量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广西农学报,2003,18(4):11-14.
被引量:7
5
邬福祥,卢小龙,韩东升,陶格斯,张海莉.
优质牧草“中苜一号”及栽培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30(S2):47-47.
被引量:3
6
魏亚凤,江银荣,潘宝国.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大麦新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南京农专学报,2003,19(4):19-22.
被引量:2
7
王玺,田龙庄,惠东静.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应用于玉米杂交种综合评判的初探[J]
.陕西农业科学,2004,50(6):27-30.
被引量:8
8
刘东海.
紫花苜蓿栽培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1995,23(6):23-23.
被引量:6
9
岳尧海,周小辉,杨贤成,任军,刘俊英.
夏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玉米科学,2004,12(4):21-22.
被引量:64
10
曲祥春,何中国,郝文媛,李玉发.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小麦品种综合评价上的应用[J]
.辽宁农业科学,2004(6):6-9.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7
1
郑洪霞.
灰色系统理论在水稻育种上应用的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4):72-73.
被引量:7
2
温方,陶雅,孙启忠.
用灰色关联系数法对26个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综合评价[J]
.华北农学报,2006,21(F12):66-71.
被引量:19
3
张文忠,宋殿珍,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
灰色关联分析在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上的应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6(5):25-27.
被引量:12
4
李召锋,梁晓玲,阿布来提,李铭东,韩登旭,邵红雨,曹连莆.
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新疆农业科学,2009,46(2):232-236.
被引量:10
5
吴丽丽,张长勇,王庆胜,牛忠林,邱磊.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8):156-157.
被引量:6
6
孙峰成,冯勇,于卓,赵瑞霞,张来厚,苏二虎,刘志雄,石海波.
12个玉米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品质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华北农学报,2012,27(1):102-105.
被引量:84
7
赵玉坤,高根来,王向东,甄胜虎,宁慧云,李宝珠.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J]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0):1032-1034.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145
1
张建成,张弘旭,张汇娟,卫志刚,张培志.
春小麦主要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6(3):25-26.
被引量:14
2
张文忠,宋殿珍,栗红生,刘景秀,杨国英.
灰色关联分析在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上的应用[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6(5):25-27.
被引量:12
3
王赞,李源,孙桂枝,高洪文.
国内外16个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比较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4-10.
被引量:39
4
王敬涛,韦朝领.
气象要素对安徽省杂交中籼稻主产区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36(3):431-435.
被引量:4
5
耿慧,王志锋,刘卓,金春花,庞建国,徐安凯.
国内外苜蓿品种主要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草业科学,2009,26(10):85-88.
被引量:25
6
杨彦明,李志峰,傅建伟,杨树筠,温荣洁.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生产力现状评价[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37(5):1-3.
被引量:1
7
石晓玲,李羊林.
灰色系统理论在灾害预防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33-17034.
被引量:1
8
叶彩霞,吴松强,秦政强.
农民消费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82-4485.
被引量:3
9
吴丽丽,张长勇,王庆胜,牛忠林,邱磊.
灰色关联度分析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8):156-157.
被引量:6
10
吴丽丽.
玉米产量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7):27-29.
被引量:17
1
连培红,常云龙,宋秀珍,刘彤,王国庆.
不同栽培措施对长麦251生长特性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7):39-41.
被引量:1
2
连培红,张文忠,芦明,王慧慧,申海斌.
不同行距与播期对晚播玉米的影响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5):30-30.
3
傅兆麟,王广杰.
小麦穗部不同粒位籽粒重量的差异性及其后代产量表现初探[J]
.作物杂志,1994(6):28-30.
被引量:4
4
季昌好,冯学锋.
4、5月份气象因子对二棱啤酒大麦千粒重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1989,17(2):30-33.
5
Tini.,CN,杨镇.
大豆籽粒重量的轮回选择—对籽粒成分的间接效应[J]
.国外农学(油料作物),1994(2):17-19.
6
马勇.
倒伏对不同熟期小麦品种籽粒发育进程影响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11(9):38-41.
被引量:1
7
曹冬梅,丁明亚,方继友.
行端边际效应对玉米品种试验误差的影响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08(8):35-37.
被引量:1
8
张泽民.
玉米粒度性状的遗传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1991(2):21-26.
9
黄义春.
玉米籽粒发育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现代农业,2015(9):62-63.
10
张从宇,王敏,李文阳,崔嘉欣,王停停.
^(60)Co-γ射线对皖麦50 M_2代农艺及品质性状的诱变效应[J]
.种子,2014,33(12):80-83.
被引量:5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3年 第B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