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农业的生态功能及其与农业现代化路径之关系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农业的基础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随着国民经济结构的不断改善,生态功能将逐渐成为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中越来越来重要的内容;同时,农业自身的现代化方式也会影响农业生态功能的发挥。
作者
何凡
机构地区
西南财经大学
出处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6-99,共4页
Rural Economy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农业基础地位
国民经济结构
农业现代化
中国
工业化
路径
生态功能
农业生态
改善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320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59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3
1
泰岩,王检贵.
工业化新阶段农业基础性地位的转变[J]
.中国社会科学,2001(3):47-55.
被引量:58
2
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三)[M].商务印书馆,1989..
3
郝守义.区域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苏布拉塔·加塔克 肯·莫格森特.《农业与经济发展》[M].华夏出版社,1987..
2
钱纳里 H 鲁宾逊 赛尔奎因.《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3
刘易斯.《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二元经济论》,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第15页
4
迈克尔·P.托达罗著,印金强,赵荣美译.《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第439页,第435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
5
费景汉,拉尼斯.《劳动剩余经济的发展—理论与政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6
卡洛·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第三卷).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
7
Fleming,1955,"Extemal Economic and the Doctrine of Balanced Growth",Economic Journal,LXV.241-256.
8
Johnston,Bruce F and John W.Mellor,1961,"The role of Agricultur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1,566-593.
9
Murphy,Shleifer & Vishny,1989,"Income Distribution,Market Size and Industrialization",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Vol.104,537-564.
10
Rosenstein-Rodan,1943,"Problems of Industrialization of Eastom and Southeastem Europe",Economic Journal,LII.
共引文献
59
1
高帆.
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农业农村发展[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3(5):1-14.
被引量:19
2
夏绪梅.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的区域差异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5):40-44.
被引量:7
3
吴(韦华).
论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重构[J]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4(9):36-41.
4
戚德臣.
提高农民收入的路径选择[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4,12(5):51-52.
5
潘文达.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初探[J]
.学习与探索,2005(3):192-196.
被引量:22
6
析儿.
创新业务助力SK电讯拓展海外市场[J]
.通信世界,2005(21):26-26.
7
黄泰岩.
“民工荒”对二元经济理论的修正[J]
.经济学动态,2005(6):15-17.
被引量:37
8
陈佳贵,黄群慧.
工业发展、国情变化与经济现代化战略——中国成为工业大国的国情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05(4):4-16.
被引量:86
9
王成艳,张格杨.
也谈工业化的本质[J]
.调研世界,2005(8):36-38.
10
季小立,李晓蓉.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化及其支撑体系[J]
.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18(4):62-6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32
1
张波.
绿洲农业起源初探[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7(3):137-154.
被引量:2
2
张军民.
新疆绿洲的生态环境特点及区域开发规律研究[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4,14(1):1-4.
被引量:12
3
刘湘峰,姚庆筱,邓心安.
生物经济时代与农业功能的演变[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5,49(1):10-13.
被引量:3
4
陈玲芳.
试论我国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107-108.
被引量:5
5
张红宇.
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农业多功能的拓展[J]
.浙江经济,2006(5):30-33.
被引量:7
6
郑有贵.
农业功能拓展:历史变迁与未来趋势[J]
.古今农业,2006(4):1-10.
被引量:13
7
严火其,沈贵银.
农业功能新论[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1-5.
被引量:10
8
黄映晖,史亚军.
都市农业发展动因及功能的国际比较[J]
.北京农学院学报,2007,22(1):54-58.
被引量:11
9
李传健.
农业多功能性与我国新农村建设[J]
.经济问题探索,2007(4):19-22.
被引量:20
10
韩德林.绿洲系统与绿洲地理建设[J].干旱区地理,1992,15:1-11.
引证文献
5
1
姚慧敏,郭洪海.
山东省农业生态功能区划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095-11097.
被引量:5
2
卢东宁.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
.农业经济,2009(9):46-47.
被引量:7
3
匡远配,曾小溪.
“两型农业”功能演变及其定位研究[J]
.社科纵横,2010,25(4):30-33.
被引量:8
4
季发展,张安福.
绿洲生态安全视角下新疆兵团农业现代化研究[J]
.新疆农垦经济,2013(5):54-57.
被引量:2
5
章治山.
黄池镇科技创新对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16):13-13.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匡远配,唐柳.
基于PSR框架的我国两型农业发展分析[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6):45-51.
被引量:1
2
郑晶,黄森慰,苏时鹏.
福建农业功能区划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8):381-388.
被引量:4
3
王环,仪坤秀.
低碳型新农村建设初探[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8):359-363.
被引量:8
4
严立冬,邓远建,屈志光.
绿色农业生态资本积累机制与政策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5):1046-1055.
被引量:17
5
匡远配,曾福生.
论两型社会: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互动的解释[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3):32-37.
被引量:4
6
邓鄂.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农业发展对策思考[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6):109-109.
被引量:1
7
匡远配,李飞.
两型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3):74-80.
被引量:8
8
高雯,罗敏.
我国“两型”农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049-17050.
被引量:3
9
许抄军,吕渭济,王亚新.
产业支持与“两型社会”建设研究综述[J]
.科技和产业,2011,11(10):32-35.
被引量:6
10
张天懿.
推进天津市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思考——天津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筹建思路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790-20793.
被引量:2
1
余健.
国外现代农业的三种模式及经验[J]
.中国农村科技,2009(1):62-64.
被引量:3
2
邓明东,王清政.
转型期的现代化路径——长沙市发展战略研究[J]
.长江论坛,2000(6):47-50.
被引量:1
3
张士运,刘好.
矿产资源开采前价值评估模型分析[J]
.煤炭经济研究,2009,29(9):41-43.
被引量:1
4
甄洪峰.
对施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思考[J]
.决策探索,2008(6):45-45.
5
吕清秀,郭文强.
国内外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与启示[J]
.中国农业信息,2015,27(18):7-10.
6
周峤矞.
以全球视角应对新时期对外开放[J]
.现代商业,2017(5):60-61.
7
张晶.
不同角度的“技术跨越”[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2):56-58.
被引量:1
8
苟颖萍,贺春生.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农民现代化路径探析[J]
.未来与发展,2009,30(4):5-7.
被引量:8
9
任仲平.
中国时代 急需第三次抉择[J]
.中国西部,2010(3):18-23.
10
潘云龙.
土地流转背景下苏南农村的社会变迁[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1):45-47.
农村经济
2005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