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被引量: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中医文献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辨证分型论治、专方专药、针灸、按摩 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中医药在防治IBS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还须提高研究和设计的科学性。
作者
曾益宏
战晓农
陈志灵
机构地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出处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0-91,共2页
New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结肠炎
功能性
中医疗法
中西医结合疗法
综述文献
分类号
R574.6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81
同被引文献
76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88
参考文献
18
1
张荣在,林建昌,余智涛.
结肠康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新中医,1996,28(6):27-28.
被引量:5
2
朱雄雄.
加味痛泻要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3例[J]
.辽宁中医杂志,1998,25(1):25-25.
被引量:7
3
葛恒松.
辨证分型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2例[J]
.陕西中医,1998,19(7):311-311.
被引量:11
4
罗玉国.
辨证治疗结肠易激综合征67例小结[J]
.实用中医药杂志,1995,11(2):12-13.
被引量:5
5
杨晓斌.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3(3):50-50.
被引量:12
6
仲贵香.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22例[J]
.河北中医,1998,20(6):372-372.
被引量:2
7
敖学艳,王宁.
耳压点穴按摩治疗肠易激综合症60例[J]
.针灸临床杂志,2002,18(3):36-38.
被引量:7
8
周福生,吴文江,黄志新.
顺激合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综合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9(4):269-271.
被引量:24
9
申亚东,张峰.
加味逍遥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85例[J]
.河南中医药学刊,2000,15(6):37-38.
被引量:14
10
杨桦.
疏肝理气配合心理疗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3(4):18-20.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罗国庆,张仁英.
肠道易激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94,28(9):10-10.
被引量:4
2
柯美云.
常见胃肠动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J]
.中华内科杂志,1995,34(4):280-282.
被引量:32
3
杨云生,宋于刚,张万岱,周殿元,张振书.
肠易激综合征血浆中胃肠激素的变化及其意义[J]
.解放军医学杂志,1996,21(5):330-332.
被引量:24
4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458.
5
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肠易激综合征科研病例选择标准[J].实用内科杂志,1991,11(7):391-391.
6
潘国宋 曹世植.现代胃肠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294.
7
桂先勇 潘国宗 等.肠易激综合症.现代胃肠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1293-1306.
8
Pier Aiberto Testoni.胃肠病学的临床展望.动力杂志(中文版),1995,(4):22-22.
9
张兆卧.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33.
10
方药中 邓铁涛.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1.217.225.246—247.432—438.
共引文献
81
1
骆云丰,郑立升.
中医药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10):2413-2419.
被引量:13
2
刘新亚,程绍民.
桂枝汤方证临床应用概况[J]
.江西中医药,2005,36(4):48-50.
被引量:1
3
张方,黄泰康.
精神心理疗法在中医药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药业,2005,14(5):20-21.
被引量:2
4
曾益宏.
疏肝健脾清肠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0例[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6):71-71.
被引量:2
5
陈晓敏,周福生.
生存质量量表对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评价的思考[J]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31-2033.
被引量:3
6
张平.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近况[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4):94-96.
被引量:6
7
黄文伟,周福生.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1):85-88.
被引量:20
8
张玉峰,余绍源.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研究[J]
.甘肃中医,2006,19(3):38-40.
被引量:3
9
骆殊,李春婷,高兴元.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现状[J]
.江西中医药,2006,37(3):61-62.
被引量:4
10
方玲,江满桢.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72例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2):2271-2271.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76
1
蔡亦蕴,施慎逊,徐三荣.
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精神医学方面的研究[J]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793-795.
被引量:11
2
张海燕,李延青.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2):1145-1147.
被引量:25
3
任晓艳.
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J]
.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2):757-759.
被引量:393
4
董晓旭,张达荣.
肠道菌群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状况[J]
.胃肠病学,1999,4(3):179-180.
被引量:11
5
陈治水,张万岱,危北海.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3):282-284.
被引量:137
6
万志成.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23例[J]
.新中医,1994,26(9):25-25.
被引量:11
7
付本升,牛路芳.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概况[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4):277-279.
被引量:9
8
鲍德国.
肠易激综合征[J]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6,4(1):13-15.
被引量:11
9
付朝伟,徐飚,陈维清,栾荣生,詹思延.
中国大城市肠易激综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虑现况研究[J]
.中华消化杂志,2006,26(3):151-154.
被引量:130
10
程林,陈斌,蔡宝昌.
山药及其麸炒品水提液不同极性部位对脾虚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2(3):168-170.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13
1
华军.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0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6,14(1):53-54.
被引量:8
2
丁惠娟.
护理干预配合愈肠煎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00例[J]
.四川中医,2007,25(6):109-110.
被引量:2
3
薛莉萍,刘松.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80例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1):708-709.
被引量:2
4
郑卫方,吴胜智,胡佩玲,卢中华.
温阳舒肝调肠汤治疗腹泻主导型肠易激综合征46例[J]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3):198-198.
被引量:2
5
郑卫方,吴胜智,卢中华,胡佩玲.
穴位埋线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6例临床观察[J]
.浙江实用医学,2009,14(3):204-204.
被引量:10
6
赵明林.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2009,31(9):1342-1343.
被引量:2
7
张富山.
解郁抑激汤联合小剂量多塞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8例[J]
.新中医,2010,42(3):59-60.
被引量:4
8
刘海容,刘晓辉.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10,25(2):21-21.
被引量:2
9
蔡光先,刘柏炎.
肝脾相关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探讨[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7):1361-1362.
被引量:38
10
徐英.
参芍汤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3):161-161.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88
1
罗屹,马跃,姜天童,谭超仁,杨永升,方继良.
从“耳脑-肝脾”相关探讨耳甲电针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应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10):3407-3412.
被引量:1
2
吴涛,周素芳.
基于"微生物群-脑-肠轴"浅析"胃不和则卧不安"[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28):145-145.
被引量:1
3
谢彬,张俊,徐进康.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概述[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23(9):25-27.
被引量:2
4
吴小彬,雷开芬.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研究概要[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2):75-77.
被引量:5
5
燕群美,邹建.
结肠途径治疗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6例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5-6.
被引量:2
6
郑亿,王玉华,周奇文.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药治疗进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12):1483-1484.
7
丁卫民.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性IBS60例疗效观察[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3):309-309.
被引量:2
8
邹世昌.
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近况[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11):718-720.
被引量:4
9
刘柱成,黄福斌.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1):48-49.
被引量:3
10
韦艳碧.
穴位埋线在消化疾病中的应用及机理初探[J]
.光明中医,2010,25(8):1539-1541.
被引量:1
1
杨金侠,耿晴晴.
慢性病防控中干预效果评价设计的科学性分析——以我国农村高血压病为例[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19(2):170-173.
被引量:3
2
叶海林.
辨证分型论治配合饮食和西药常规治疗糖尿病30例总结[J]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3,15(2):104-104.
3
金景熙,孟静岩.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四川中医,2011,29(4):50-52.
4
李秀军,罗心一.
中医辨证论治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4例[J]
.贵州医药,2009,33(9):850-851.
5
周波,马艳春,宋立群,孙许涛,张立净,肖洪彬.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0,13(6):658-660.
被引量:11
6
梅海涛,薛博瑜.
慢性丙型肝炎的研究近况[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21(1):88-90.
被引量:3
7
谢晶日,郑少阳.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32(4):711-713.
被引量:8
8
周云彪,李月岚,周鑫.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概况[J]
.中国医疗前沿,2013,8(14):14-15.
被引量:1
9
王允,姚保泰.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治疗现况与思考[J]
.光明中医,2009,24(8):1617-1619.
被引量:1
10
王海萍,陈玉华,任幼红,钟兰,诸毅晖.
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现状与展望[J]
.江苏中医药,2005,26(7):54-56.
被引量:1
新中医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