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下)
被引量:32
参考文献3
-
1.[EB/OL].www.ceoforum.org,.
-
2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DB/OL].www.etc.edu.cn/学者专访/何克抗,2004,8.
-
3何克抗.语觉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
同被引文献82
-
1刘儒德.关于香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中师资准备状况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6(3):36-41. 被引量:1
-
2陈小亘.实习教师数学课堂教学初探[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22(3):95-97. 被引量:1
-
3叶惠文,邹应贵.广东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30(3):87-89. 被引量:12
-
4镇永谦.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4(12). 被引量:4
-
5马利涛.构建面向教师专业化的高师课程新体系[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9(4):75-78. 被引量:1
-
6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二)[J].教育学报,1998(4):17-20. 被引量:106
-
7李俊梅.浅谈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J].成才之路,2008,0(11):81-81. 被引量:1
-
8袁建敏,翟振宏,王玉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J].教育情报参考,2004(6):57-58. 被引量:1
-
9张德禄 ,李艳 .语境理论与视听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4(4):11-16. 被引量:33
-
10黄振余.信息技术教学的文化回归[J].信息技术教育,2004(11):20-2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32
-
1陈美芳,项国雄.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体现[J].南昌高专学报,2006,21(1):59-62. 被引量:1
-
2陆松,谢晋.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与思考[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1(5):16-18.
-
3赵瑞.高师生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27(6):92-93. 被引量:1
-
4孙名符,方勤华.运用评价手段提高信息技术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1):89-92. 被引量:25
-
5柴志威.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6):319-320. 被引量:8
-
6刘红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运用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9):3-9. 被引量:7
-
7晏德维.建立符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标准的教师评价体系[J].发展,2008(12):97-97. 被引量:1
-
8魏晓光,刘银环,吕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7(11):14-16.
-
9陆松,谢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方式及教学方法[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62-65.
-
10李瑞坤,郭训华.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9(5):15-1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70
-
1王文兵.在核心素养下如何突破中学物理教学难点[J].试题与研究,2020(16):64-65.
-
2李伟.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实践运用[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2):63-64. 被引量:3
-
3王选波,杨玉海.创建和谐师生关系 优化教育教学环境[J].新课程研究(下旬),2009(4):166-166. 被引量:2
-
4那爱莲.多媒体辅助高等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3(6):140-141. 被引量:4
-
5尚晓青.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层次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4):93-96. 被引量:19
-
6马利军.关于高职高专院校《经济数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3):84-86. 被引量:4
-
7刘秀红.多媒体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2009,6(2):140-140. 被引量:3
-
8张建华.巧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上旬),2009(4):155-156. 被引量:14
-
9王爱玲.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与现状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2):69-71. 被引量:16
-
10罗烈兴,黄良永,陈璟.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运用于中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8):264-265.
-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上)[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10-14. 被引量:68
-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5(5):43-48. 被引量:190
-
3陈立钢,王晶,李子运.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对学科教师的整合实践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2):121-125.
-
4李乾,冀付军,王陆,魏顺平,殷丙山.教育技术创新理论与创新实践的开拓与探索--2007年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8,29(2):5-9. 被引量:3
-
5王馨,孟颖.“班班通”引发的课堂教学变革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9):56-59. 被引量:7
-
6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26(1):7-15. 被引量:631
-
7齐宇歆.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中的两种不同视角[J].现代教育技术,2007,17(5):15-17.
-
8左强.链接:英美的教师评价[J].教育(综合视线)(上旬),2010(3):31-31.
-
9刘骋.英、美终身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教与经济研究),2008,6(3):1-4. 被引量:2
-
10熊吕茂.关于改革和完善我国教育体制的若干思考——以日本、美国和英国的教育改革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6):34-3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