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壮族《嘹歌》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被引量: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嘹歌》是一种具有特定的地域性和特色鲜明的壮族传统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积淀形成的。《嘹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越人歌》 ,甚至更早 ,其成熟规范期是在明代。史诗《贼歌》是《嘹歌》文化体系成熟的重要标志 ,随着壮族文人群体汉文化水准的提高 ,古壮字在壮族社区内的流行 ,是《嘹歌》
作者
郑超雄
机构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出处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4-102,共9页
GUANGXI ETHNIC STUDIES
关键词
《嘹歌》
起源
历史条件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97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40
参考文献
12
1
.《太平御览》卷785[M].,..
2
.《隋书》卷31《地理志》[M].,..
3
.《通典》卷184[M].,..
4
蓝鸿恩.《广西民间文学散论》[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45、46页.
5
广西壮族自治区群众文化资料编辑室.《广西歌圩资料》第一集:内部资料[Z].,1963年.67页.
6
张声震.《壮族民歌古籍集成·〈嘹歌〉》[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年.16页.
7
韦庆稳.《试论百越民族的语言》[A].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编.《百越民族史论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2月..
8
.《史记·司马相如传》卷117[M].,..
9
齐治平校补.[桂海虞衡志校补].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31百页.
10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丛书集成初编[M].,民国25年(1936年)12月初版..
共引文献
7
1
杨树喆.
试论壮族师公的“师”是壮语sae的音译——壮族师公文化研究之二[J]
.广西民族研究,2001(2):64-66.
被引量:4
2
郑超雄.
关于壮族《嘹歌》文化中心地的探讨——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三[J]
.广西民族研究,2005(2):97-105.
被引量:7
3
覃乃昌.
壮族《嘹歌》的传承与传播研究——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七[J]
.广西民族研究,2005(4):89-100.
被引量:22
4
覃凤余.
壮语地名中的壮语与汉语——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四[J]
.广西民族研究,2006(3):108-118.
被引量:10
5
侯红良.
禁忌中的寡妇命运之透视——从壮族史诗《莫一大王》中莫母形象谈起[J]
.民族文学研究,2007,25(3):147-151.
6
白耀天.
粤语与壮语[J]
.广西民族研究,2009(4):120-126.
被引量:2
7
王燕平.
句践《维甲令》的校读——越国史料的校勘与发微[J]
.东南文化,2010(5):106-109.
同被引文献
197
1
龎壮城.
基于出土文献的传世文献校读与新诠——以《庄子》《战国策》为例[J]
.海峡人文学刊,2021(1):72-78.
被引量:1
2
王福东,虞淑娟,朱未易.
企业文化与南京民营企业发展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2005(S1):441-448.
被引量:2
3
王莉.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状况及国际竞争力分析[J]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8(6):52-56.
被引量:17
4
赵毅.
壮族民歌的区域性特征[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2):28-36.
被引量:16
5
梁杏云.
嘹歌·贼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反映的壮族文化心理[J]
.广西民族研究,1998(3):59-62.
被引量:7
6
云汉.
歌圩[J]
.满族研究,1998(4):35-35.
被引量:1
7
黄秉生.
歌圩与壮族的审美意识[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9(1):55-60.
被引量:14
8
罗汉田.
《嘹歌·唱离乱》时代背景浅探[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3(2):107-110.
被引量:5
9
白耀天.
《榜枻越人歌》的译读及其有关问题[J]
.广西民族研究,1985(1):35-49.
被引量:7
10
王晓坤,郭松针.
河南庙会歌舞初探[J]
.中国音乐学,1996(S1):8-15.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0
1
刘鑫传.
翻译目的论下壮族嘹歌倒装句的语篇研究 ——以《平果壮族嘹歌·贼歌篇》英译本为例[J]
.新纪实,2021(2):93-96.
2
梁昭.
汉、壮文化的交融与疏离——“歌圩”命名再思考[J]
.民族文学研究,2007,25(1):139-146.
被引量:7
3
许钢伟.
《嘹歌》搜集整理及研究综述[J]
.广西民族研究,2007(1):194-199.
4
毛艳.
论广西平果壮族嘹歌的保护与传承[J]
.歌海,2008(6):39-41.
被引量:2
5
翁葵.
原生态民歌传承和发展的新尝试——以平果壮族嘹歌与现代流行音乐元素的成功融合为例[J]
.广西社会科学,2011(6):34-36.
被引量:8
6
张宏宇,钟海青.
壮族嘹歌的传承模式与村落经济--以广西平果县太平镇局床、龙了屯为例[J]
.广西民族研究,2011(3):170-176.
被引量:2
7
肖文朴.
壮族“嘹歌”歌圩生态的式微与拓展[J]
.歌海,2012(1):37-39.
8
陆晓芹.
壮族歌圩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民族艺术,2014(2):154-161.
被引量:7
9
文化[J]
.销售与市场(商学院),2014(5):22-22.
10
蔡恒.
刍议流行音乐元素在广西壮族原生态民歌中的应用[J]
.音乐时空,2014,0(20):93-9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40
1
杨楠.
“哈嘹”乐队创作及表演风格研究[J]
.歌海,2010(4):41-42.
被引量:2
2
赵明龙.
中越壮岱族群歌圩民俗文化及其保护与开发[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3):12-18.
被引量:7
3
陆晓芹.
歌圩的地方性表现及其意义——以广西西部德靖一带壮族民间节日“航单”为个案[J]
.百色学院学报,2011,24(5):88-94.
被引量:4
4
和杰艳.
“歌谣人类学”的“多文本”写作——《侗歌民俗研究》的跨学科意义[J]
.百色学院学报,2013,26(1):111-113.
5
陆晓芹.
壮族歌圩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民族艺术,2014(2):154-161.
被引量:7
6
王娟.
当代民众生活中的民间文学——兼谈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J]
.民俗研究,2016(2):90-98.
被引量:5
7
李志强.
平果嘹歌的文化生态壁龛探究[J]
.考试周刊,2016,0(35):15-16.
被引量:2
8
高敏.
20世纪末叶壮族音乐研究回顾与展望系列之壮歌研究[J]
.歌海,2016(2):61-77.
被引量:2
9
李朋朋.
湘西土家族音乐文化在旅游产业开发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6,37(7):94-97.
被引量:14
10
夏卿.
湘西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在文化旅游项目中的价值探讨[J]
.戏剧之家,2016(21):75-75.
1
覃乃昌.
《嘹歌》:壮族歌谣文化的经典——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一[J]
.广西民族研究,2005(1):88-93.
被引量:14
2
滕光耀.
《嘹歌》的内容、形式和分类——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四[J]
.广西民族研究,2005(2):106-115.
被引量:13
3
蓝阳春.
《嘹歌》的特色及其在壮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八[J]
.广西民族研究,2005(4):101-108.
被引量:14
4
覃丽霞.
壮英婚姻习俗之比较——平果壮族《嘹歌》中的婚俗与英语民族的婚俗[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3(1):65-66.
5
覃乃昌.
壮族《嘹歌》的传承与传播研究——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七[J]
.广西民族研究,2005(4):89-100.
被引量:22
6
罗汉田.
《嘹歌·唱离乱》时代背景浅探[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3(2):107-110.
被引量:5
7
潘其旭.
壮族《嘹歌》的文化内涵——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五[J]
.广西民族研究,2005(3):96-107.
被引量:17
8
郑超雄.
关于壮族《嘹歌》文化中心地的探讨——壮族《嘹歌》文化研究之三[J]
.广西民族研究,2005(2):97-105.
被引量:7
9
龙纪峰,龙缘.
滇东南壮族传统织绣锦的艺术特征[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1(13):190-191.
被引量:1
10
罗长山.
骆越人创造过自己的文字[J]
.广西社会科学,1992(5):55-61.
被引量:2
广西民族研究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