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白浆土土壤有机质变化规律及平衡提高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是在白浆土水旱田上,采用砂滤管法通过网室盆栽与田间试验相结合开展的研究结果。明确了白浆土水旱田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速率和腐殖化系数,水旱田高、中、低肥力的土壤有机物的矿化量,提出了白浆土种水稻,通过高茬收割稻秆还田的途径,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可行措施,这在农业生产中有计划地恢复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崔顺吉
姚敏
梁嘉陵
王永茂
李晓光
机构地区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科所
出处
《土壤肥料》
CSCD
1989年第1期13-16,共4页
Soils and Fertilizers
关键词
白浆土
土壤
有机质
土壤改良
分类号
S156.99 [农业科学—土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37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208
同被引文献
237
1
杨昕,王明星.
陆面碳循环研究中若干问题的评述[J]
.地球科学进展,2001,16(3):427-435.
被引量:63
2
张丽娟,刘树庆,张金柱,李彦慧.
冀西北栗钙土有机物料的腐解特征[J]
.华北农学报,2000,15(z1):69-75.
被引量:9
3
田秀平,姬景红,韩晓日.
长期施肥对白浆土有机质含量及其氧化稳定性的影响[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16(2):12-14.
被引量:8
4
WANG Hong-ya (Dept.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Geophysical Laboratory, Dot. of Earth Sciences, University of Aarhus, Finlandsgade 8. DK- 8200, Aarhus N, Denmark).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recent applications of several sediment-analysis techniques in palaeolimnological studies-dry bulk density and water content, mineral magnetism, carbonate content, and content of total organic carbon,nitrogen content and carbon/nitrogen ratio[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0,10(1):28-36.
被引量:2
5
王正银.
有机肥氮和碳素矿化动力学[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8(3):9-13.
被引量:7
6
彭新华,张斌,赵其国.
土壤有机碳库与土壤结构稳定性关系的研究进展[J]
.土壤学报,2004,41(4):618-623.
被引量:260
7
于君宝,刘景双,王金达,刘淑霞,齐小宁,王洋,王国平.
不同开垦年限黑土有机碳变化规律[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27-30.
被引量:41
8
范昊明,蔡强国,王红闪.
中国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环境[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2):66-70.
被引量:113
9
刘淑霞,刘景双,王金达,于君宝,魏丽红.
用δ^(13)C法研究黑土有机碳组分的变化规律[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3):71-73.
被引量:3
10
邱建军,王立刚,唐华俊,李红,Changsheng Li.
东北三省耕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的模拟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8):1166-1171.
被引量:59
引证文献
11
1
张丽娟,刘树庆,张金柱,李彦慧.
冀西北栗钙土有机物料的腐解特征[J]
.华北农学报,2000,15(z1):69-75.
被引量:9
2
李尚中,王勇,樊廷录.
农田土壤有机碳转化规律与平衡研究进展[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2):35-38.
被引量:4
3
曲德双.
农田土壤碳储量的研究进展[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24(3):382-384.
被引量:6
4
任军,郭金瑞,边秀芝,闫孝贡,刘钊剑,吴景贵.
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9(6):1-7.
被引量:53
5
马玉军,倪言成,张先锋,蒋淮军,杨用钊,陈伶俐,宋文平,王进.
淮安市耕层土壤有机质变化规律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720-721.
6
王殿武,张丽娟,刘树庆,谢建治,高如泰.
栗钙土施肥土壤有机碳特性与平衡调控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1,21(1):39-44.
被引量:3
7
张丽娟,刘树庆,李彦慧,姚金萍.
栗钙土有机物料的腐解特征及土壤有机质调控[J]
.土壤通报,2001,32(5):201-205.
被引量:14
8
王金洲,卢昌艾,张文菊,冯固,王秀君,徐明岗.
中国农田土壤中有机物料腐解特征的整合分析[J]
.土壤学报,2016,53(1):16-27.
被引量:45
9
张丽娟,李彦慧,焦桂华.
土壤有机质转化与平衡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00,4(3):67-73.
被引量:3
10
夏东,王小利,冉晓追,赵义国.
不同有机物料在黄壤旱地中的腐解特性及养分释放特征[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9,38(4):59-64.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208
1
何翠翠,魏志远,张文,陈业渊,刘立生,荣勤雷.
海南岛芒果主产区果园氮素盈余状况研究[J]
.土壤通报,2020(4):943-949.
被引量:8
2
刘士丹,卢敬坤,胡宁,王鸿斌,赵兰坡.
温度和水分对黑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0,42(5):552-560.
被引量:7
3
赵昕,张晓光,宋祥云,祁琳.
胶莱平原县域表土有机碳空间变异特征研究及自相关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3,37(4):127-136.
被引量:3
4
雷宏军,李保国,白由路,黄元仿,吕贻忠,李贵桐,李科江.
集约农作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动态模拟及其在黄淮海平原区的应用[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5):956-964.
被引量:9
5
雷宏军,李保国,白由路,黄元仿,李科江.
黄淮海平原区不同农作措施下耕层土壤有机质矿化与CO_2排放估算[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0):2035-2042.
被引量:14
6
高安社,郑淑华,赵萌莉,韩国栋.
不同草原类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差异[J]
.中国草地,2005,27(6):44-48.
被引量:20
7
毛志泉,张继祥,胡艳丽,张江红,王丽琴,束怀瑞.
有机物料对平邑甜茶根系^(32)P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1):2365-2371.
被引量:5
8
寇太记,刘世亮,介晓磊,朱建国,化党领,李有田.
砂土中有机物质腐解与有机质调控[J]
.土壤通报,2006,37(2):244-248.
被引量:13
9
逄蕾,黄高宝.
不同耕作措施对旱地土壤有机碳转化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3):110-113.
被引量:43
10
李尚中,王勇,樊廷录.
农田土壤有机碳转化规律与平衡研究进展[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2):35-38.
被引量:4
1
王永茂.
秸秆还田对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6,12(3):200-202.
被引量:8
2
郭兰英,何叶.
影响甘薯安全贮藏的几大因素[J]
.现代农村科技,2013(5):64-64.
3
律兆松,徐琪.
我国主要白浆发生特性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J]
.土壤,1991,23(2):105-105.
4
王立民,武山,吴艳华,王志敏,徐国君,孙艳玲,季有海.
酸性白浆土施石灰效果分析[J]
.中国甜菜,1993(2):43-45.
被引量:1
5
石风善.
紫花苜蓿施用磷肥试验初探[J]
.黑龙江畜牧兽医,1993(8):14-14.
被引量:4
6
云金桂.
梨黑星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
.汉中科技,2009(4):55-55.
被引量:1
7
李吉进,张琳,倪小会,刘广余.
膨润土对有机物料腐殖化系数的影响[J]
.北京农业科学,2001,19(5):22-24.
被引量:6
8
王国义,马凤鸣.
甜菜生育期间黑土及有机肥矿化率的研究[J]
.东北农学院学报,1991,22(4):314-319.
被引量:5
9
汤华耀.
稻秆还田促水稻稳产高产[J]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6,5(2):123-124.
10
白瑞贤,杜文建,梅碧蓉.
稻秆还田免耕种植小麦技术要点[J]
.四川农业科技,2000(10):18-18.
土壤肥料
198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