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家禽科学》
2005年第4期40-43,共4页
Poultry Science
参考文献14
1 刘雨龙,赵春,贺东昌,杨晋民,张健,胡志高,梁茂文.鲜大蒜降低肉用仔鸡脂肪的效果[J] .饲料研究,1994,17(12):5-7. 被引量:20
2 陈金文,杨山,莫棣华,文伯珍,赵河山,胡刚安.日粮能量和蛋白水平对肉鸡腹脂和血脂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1998,10(1):20-28. 被引量:51
3 方立超,宋代军,阚宁,董国忠,张家骅.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肉鸡肉质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02,15(3):98-104. 被引量:55
4 黄明,罗欣.内源蛋白酶在肉嫩化中的作用(综述)[J] .肉类研究,1999,13(2):9-11. 被引量:47
5 王彦文,宋志琪.日粮能蛋水平对肉用仔鸡屠宰性能及肉质的影响[J] .饲料研究,1995,18(7):4-5. 被引量:13
6 邹勇,张建军.日粮蛋白水平对肉用仔鸡腹脂率影响的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3):10-10. 被引量:13
7 宋代军,方立超,董国忠,张家骅.营养水平对肉鸡肌肉组织学的影响[J] .畜牧兽医学报,2002,33(6):551-554. 被引量:21
8 郭锋,李同树.饲料营养与鸡肉品质[J] .畜禽业,2003,14(2):32-34. 被引量:16
9 赖元亮.日粮中不同热能蛋白比对台湾土鸡生产性能及腹脂细胞发育之影响[J].饲料营养(台湾),1992,(8):82-82.
10 Hossain S M.Barreto S L.,Silva C G.Growth Performance and carcass composition of broilers fed supplemental chromium yeast [J].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8,71(3/4): 217-228.
二级参考文献30
1 李福昌,王悦忠,颜炳军.AA肉仔鸡肌肉酸度的测定报告[J] .中国家禽,1993,15(5):24-25. 被引量:3
2 王亚鸣,刘龙芳.江西玉山猪肌肉组织学特征与肉质的关系[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4,16(3):284-287. 被引量:59
3 张伟力,何美德.猪肉系水力与烹饪损失的研究[J] .养猪,1994(3):36-37. 被引量:5
4 高士昌,张颖.肉在鲜腐过程中pH值变动的规律性[J] .中国兽医杂志,1994,20(11):50-51. 被引量:10
5 周安国,漆良国,刘永前.日粮粗蛋白水平对肉鸭生长和体组成影响的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5,13(3):321-326. 被引量:8
6 岳永生,陈鑫磊,牛庆恕,马鸿胜,王振勇.四种不同类型鸡肌肉品质的比较研究[J] .中国畜牧杂志,1996,32(2):30-32. 被引量:76
7 李婉平,杜正智,刘顺德,杨皓,何庆德.星布罗肉用仔鸡肉用性能和肉质指标测定[J] .甘肃畜牧兽医,1990,20(2):1-4. 被引量:4
8 马鸿胜,牛庆恕,杨笃宝,王振勇,吴玉泉,岳永生,谷凤柱.鸡肉品质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8(1):13-20. 被引量:67
9 徐廷生,雷雪芹,樊天龙.影响鸡胴体组成和肉质特性的因素[J] .中国家禽,1997,19(5):36-37. 被引量:11
10 兰玉辉 张栗 等.国外引入猪种的肉质特性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1988,(4):27-28.
共引文献226
1 曹特,蒋小松,徐亚欧.影响鸡肉风味的主要因素[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S1):24-28. 被引量:5
2 陈琳,徐幸莲,周光宏.应用于肉品嫩化的组织蛋白酶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09,30(1):271-274. 被引量:12
3 石天虹,张桂芝,刘雪兰,井庆川,魏祥法,刘宗平.肉仔鸡生长性能与饲粮营养水平关系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7):1283-1292. 被引量:8
4 吕荣创,徐良梅,路磊,牛树鹏,张慧,田博.肉种鸡产蛋中期饲喂不同能量水平饲粮对子代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11):2118-2125. 被引量:8
5 李波,雷波,彭春光,朱保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 .湖北畜牧兽医,2012,33(10):6-9. 被引量:5
6 吕进宏,刘华贵,马立保,徐淑芳.营养对肉鸡肉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2004,21(8):37-39. 被引量:14
7 任洪林,柳增善,卢士英,潘风光.大腹园蛛Avg1 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4,20(4):561-564. 被引量:2
8 吕进宏,马立保.饲养方式及营养对肉鸡肉质影响的研究进展[J] .饲料博览,2004,16(8):32-34. 被引量:2
9 蒋桂韬,戴求仲,胡艳.能量和蛋白水平对湘黄鸡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J] .湖南畜牧兽医,2004(5):6-8. 被引量:10
10 许毅,王冉,周岩民,刘春芝,鲁兆花.大豆磷脂对肉鸡生产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J] .畜牧与兽医,2004,36(11):14-16.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161
1 居继光,黎寿丰,居勇,吴华俊.邵伯鸡屠宰性能测定及肌肉品质分析[J] .中国家禽,2005,27(z1):18-20. 被引量:19
2 曹特,蒋小松,徐亚欧.影响鸡肉风味的主要因素[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S1):24-28. 被引量:5
3 向洋,凌静.鸡肉品质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肉类研究,2008,22(1):7-10. 被引量:19
4 陈常秀,李同树.禽肉嫩度及其影响因素[J] .广西畜牧兽医,2004,20(5):237-238. 被引量:8
5 陈常秀,李同树.禽肉嫩度及其影响因素[J] .山东家禽,2004,17(10):44-45. 被引量:5
6 陈国宏,俞荣林,李碧春.不同遗传型鸡肌纤维超微结构的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1993(2):3-5. 被引量:12
7 张红,张军,龚道清,万建洪,郑建高,狄志钢,谈国才.溧阳鸡屠宰性能研究[J] .中国家禽,2004,26(19):31-32. 被引量:141
8 刘景,李忠荣,冯玉兰.优质鸡肉质的特点及其评定方法[J] .福建畜牧兽医,2004,26(6):21-22. 被引量:12
9 宋焕禄,南庆贤.禽肉风味的形成[J] .中国禽业导刊,2001,18(1):9-10. 被引量:11
10 周秀琴.日本天然调味料开发现状[J] .中国调味品,1993,18(11):1-8. 被引量:39
引证文献18
1 王修启,代发文,张常明,谭会泽,邹仕庚,冯定远.AA肉鸡与岭南黄肉鸡的部分肉品质指标比较[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7(3):76-80. 被引量:14
2 邹仕庚,谭会泽,王修启,左建军,张常明,董泽敏,冯定远.不同肉鸡氨基酸消化率及肠系膜静脉血清氨基酸含量的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71-7473. 被引量:4
3 刘安芳,刘益平,蒋小松,李亮,杜华瑞,朱庆.鸡CAST基因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与肌纤维性状的相关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2008,39(4):437-442. 被引量:8
4 魏述永,李福伟,李惠敏.影响鸡肉品质因素的研究概况[J] .家禽科学,2008(5):38-41. 被引量:11
5 蔡旭冉,蔡治华.AA肉鸡胸肌失水率变化的研究[J] .当代畜牧,2008,37(4):54-55. 被引量:2
6 贾俊静,李丽红,陈保定,文生萍,李琦华,陶金光,张曦,葛长荣,曹振辉.云南屏边大围山微型鸡肉品质的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2008,35(8):131-135. 被引量:11
7 芮汉明,陈号川,郭凯.微波杀菌白切鸡的工业化生产工艺要点[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34(9):81-83. 被引量:11
8 刘安芳,刘益平,蒋小松,杜华锐,朱庆.鸡钙蛋白酶抑制蛋白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J] .中国兽医学报,2010,30(12):1694-1697. 被引量:3
9 刘娟,李威,李汴生,郭伟波,林光明.加工工艺对不同品种鸡翅品质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6):201-204. 被引量:2
10 陆宽,张孝刚,陈育涛,朱秋劲,张福平,蹇世舟,陆清生,尹智华.柳源香鸡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J] .肉类研究,2012,26(1):41-44.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108
1 赵伟,陈鑫,刘红南,欧阳文文,王明昊,李垚.沙棘叶黄酮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胴体品质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1):117-123. 被引量:25
2 杨桂芹,张艳春.鸡用饲料氨基酸消化率的评定方法评价分析[J] .畜牧与兽医,2009,41(3):54-57. 被引量:2
3 林亚秋,郑玉才,黄吉芹,冯军,刘庆全,廖敦水.九龙牦牛CAST基因部分序列的克隆及其表达差异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5(4):764-767. 被引量:5
4 程郁昕,仝欢.维生素A对AA肉鸡胫部着色的影响[J] .当代畜牧,2010,39(6):26-27.
5 费斐,薛风照,王学辉.罐头食品杀菌技术研究进展[J] .海军医学杂志,2010,31(2):181-183. 被引量:6
6 程景,张建海,王冲.浅议鸡肉品质调控的影响因素[J] .家禽科学,2010(8):41-44. 被引量:2
7 王建华,杨联,张利平,吴建平,万红玲,吴孝杰,刘晓敏,王磊.牦牛CAST基因部分序列的SNPs研究[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0,45(5):1-5. 被引量:2
8 郭彦,周国利,吕鑫,吴玉厚.鸡CAPN1基因3′-UTR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2010,37(12):104-107. 被引量:3
9 荣华,陈晓波,熊保良,万全书,曹振辉,陈宝定,文生萍,张曦,葛长荣,李琦华,贾俊静.云南屏边大围山微型鸡种质特性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6(1):48-53. 被引量:12
10 祝继原,刘娣,王嘉博,俄广鑫,杨少成,郭全和.猪HNF-4α基因多态性与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及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337-341. 被引量:1
1 韩瑞丽,赵晓芳.影响鸡肉品质的环境因素[J] .中国禽业导刊,2002,19(6):34-35. 被引量:3
2 孙润忠.家禽家族中新成员——珍珠鸡[J] .农林科学实验,1994(1):9-10.
3 朱仁华,潘海平.新型饲料添加剂确保肉类品质优[J] .化工之友,2003(8):36-36.
4 刘显军,陈静,边连全,张飞,董维国.氟烷基因对猪胴体性能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0,26(1):217-218. 被引量:9
5 黄海鸥,卢静华,李树军.吉林省畜牧饲养方式现状与发展趋势[J] .吉林畜牧兽医,2010,31(4):52-53.
6 高玉时,王克华,陈国宏,屠云洁,卢克伦.鸡微卫星DNA标记与肉品质性状关系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2006,37(7):650-655. 被引量:9
7 钟云萍.谈谈饲料与肉的品质关系[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0,19(2):37-37.
8 黄冠庆,吴保其,陈思亮,黄晓亮.谷氨酰胺对AA肉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性状的影响[J] .中国饲料,2011(5):21-23. 被引量:3
9 陈岩锋.肉鸭育种进展及其发展趋势[J] .中国家禽,2005,27(14):1-4. 被引量:5
10 余伯良.食用香料植物在饲料上的应用[J] .饲料研究,1998,21(8):12-13.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