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升值在短期内对就业产生的压力最小
被引量:7
Incremental Revaluation Imposes the Smallest Pressure on Employment in the Short Run
出处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25,共3页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参考文献7
1 陈晅.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J] .人口与经济,2001(5):46-51. 被引量:17
2 何新华 吴海英 曹永福 刘睿.《以经济计量方法解析中国宏观经济-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China_QEM》[M].即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05..
3 何新华,吴海英,刘仕国.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J] .世界经济,2003,26(11):13-20. 被引量:51
4 何新华 载王洛林 李向阳主编.《利息率上调与人民币升值,哪种政策更可取》[A].载王洛林,李向阳主编.《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04—2005》[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 万解秋,徐涛.汇率调整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基于理论与经验的研究[J] .经济研究,2004,39(2):39-46. 被引量:141
6 翟银燕.1997-2001年我国就业增长的因素分析[J] .当代财经,2003(10):13-16. 被引量:6
7 周申.贸易自由化、汇率政策与中国宏观经济内部平衡[J] .世界经济,2003,26(5):27-32.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32
1 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商务印书馆,1985..
2 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3 中国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经济年鉴[M].北京:中国经济年鉴出版社,1996..
4 韩德瑞 秦朵.《动态经济计量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5 牛南洁.《中国利用外资的经济效果分析》[J].经济研究,1999,(1999).
6 何新华 吴海英 刘仕国 王玲.《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模型—China—QEM》.将载于《世界经济统计研究》.http.//www.iwep.org.cn.,(2003).
7 王玲.《增长核算及对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统计研究》第1期.http.//www.iwep.org.cn.,(2003).
8 Benassy-Quere, Agnes, Fontagne, Lionel and Lahreche-Revil, Amina. Exchange Rate Strategies in the Competition for Attracting FDI, ADBI/CEPII/KIEP conference on exchange rate regimes in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Tokyo, December 1999,pp. 17-18.
9 Athukorala, Prema-chandra and Rajapatirana, Sarath."Capital Inflow and the Real Exchange Rat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sia and Latin America. " Forthcoming in The World Economy, 2003.
10 Chen, Chunlai. "The Location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ese Economy Research Unit Working Paper No. 97/12, University of Adelaide, 1997.
共引文献209
1 张宗斌,李艳.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J] .劳动经济评论,2021(1):140-161.
2 李瑞卿.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相关研究——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J] .商情,2019,0(34):72-73.
3 金碧,陈仲常.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传导渠道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07(1):36-40. 被引量:20
4 张诚,唐琳.制造业和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影响的比较研究——以美国为例[J] .人口与经济,2007(3):34-37. 被引量:7
5 王墨.从生产力的发展看人民币升值[J] .生产力研究,2007(21):55-56.
6 徐卫峰.人民币升值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及对策[J] .硅谷,2009,2(5). 被引量:1
7 闻龙.浅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影响[J] .商,2012(13):114-115.
8 崔惠斌.汇率波动对就业水平影响的研究综述[J] .消费导刊,2010(5):13-13.
9 解宁.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中小出口企业应对策略研究[J] .经济视野,2013(12).
10 朱永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就业的作用效应及地区差异──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分析[J] .浙江金融,2012,0(4):21-2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64
1 张鹏,梁辉.城乡金融资源非均衡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2):17-21. 被引量:17
2 孟晓星,陈正荣,彭兰岚.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国家开发银行国际信贷的外币风险管理[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34(S1):77-77. 被引量:2
3 何新华.升值优于加息——运用 China_QEM 模型对上调存贷款利率与人民币升值的模拟分析[J] .国际贸易,2004(11):52-55. 被引量:7
4 范言慧,宋旺.实际汇率对就业的影响:对中国制造业总体的经验分析[J] .世界经济,2005,28(4):3-12. 被引量:90
5 张曙光.人民币汇率问题:升值及其成本—收益分析[J] .经济研究,2005,40(5):17-30. 被引量:143
6 丁剑平,鄂永健.实际汇率、工资和就业——对中国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实证研究[J] .财经研究,2005,31(11):41-49. 被引量:60
7 姜波克.均衡汇率理论和政策的新框架[J] .中国社会科学,2006(1):15-22. 被引量:82
8 丁剑平,王璐.汇率升值对就业影响的中日比较[J] .现代日本经济,2006,25(2):27-31. 被引量:9
9 鄂永健,丁剑平.实际汇率与就业——基于内生劳动力供给的跨期均衡分析[J] .财经研究,2006,32(4):13-24. 被引量:40
10 魏巍贤.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影响评价[J] .经济研究,2006,41(4):47-57. 被引量:177
引证文献7
1 崔惠斌.汇率波动对就业水平影响的研究综述[J] .消费导刊,2010(5):13-13.
2 蒋敏,柳欣.博弈视角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J] .开放导报,2007(3):72-75. 被引量:6
3 蒋雪莲.人民币升值引发的通货紧缩机制分析——从日元升值经验看人民币升值[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6):35-38. 被引量:2
4 娄伶俐.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区间分析——基于调研结果的理论分析[J] .产业经济研究,2008(4):44-51. 被引量:5
5 周峰,毛诗琪.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服务业就业的影响研究[J] .价格月刊,2012(1):75-78.
6 倪梦琦,卫萌.汇率变动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4):29-30.
7 师拓.人民币汇率与服务业关系[J] .当代经济,2017,34(24):138-139.
二级引证文献13
1 郭丰晨.论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选择——基于日本泡沫经济经验与教训的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2008(20):306-310. 被引量:2
2 胡爱军.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外贸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2008,21(10):45-46. 被引量:2
3 张戎.从中美博弈看人民币升值压力分析[J] .华北金融,2008(9):37-40. 被引量:6
4 张屹山,孔灵柱.基于权力范式的汇率决定研究[J] .经济研究,2010,45(3):104-113. 被引量:19
5 王艺洁.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企业的影响[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5):56-58. 被引量:1
6 张德进,王洛林.汇率变化对企业生产率影响的文献综述[J] .国际经贸探索,2012,28(2):4-14. 被引量:4
7 苏华山,王志伟.基于博弈视角的中美汇率争端研究[J] .商业研究,2012(4):88-95.
8 林远.中美汇率变动对两国利益有何影响[J] .财经科学,2014(8):10-20.
9 许家云,佟家栋,毛其淋.人民币汇率与企业生产率变动--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 .金融研究,2015(10):1-16. 被引量:49
10 谭余夏,潘明清,张典.国际货币博弈视角的人民币汇率变动研究——基于双边随机边界模型的实证分析[J] .宏观经济研究,2016(3):119-127. 被引量:7
1 我国人均GDP将达2400美元[J]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06(5):68-68.
2 “两个文明”比翼齐飞──记张家港市[J] .调研世界,2000(12):20-21.
3 张国华.关于上海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J] .上海投资,2009(1):13-15.
4 于立新.中国经济形势走向:2000年分析与2001年预测[J]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2001(2):9-10.
5 叶兴庆.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老区县域经济发展[J] .中国老区建设,2004(5):32-33.
6 郭振英.新型工业化的目标[J] .经济研究参考,2005(50).
7 王梦奎: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政策取向(上)[J] .中国产业经济动态,2006(8):22-30.
8 丛明.警惕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J] .求知,2004(6):31-32.
9 常修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1500美元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特征及走势[J] .党政干部参考,2001,0(2):10-10.
10 2400美元[J] .对外经贸财会,2006(11):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