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甘草地上部分的活性成分和资源利用
被引量: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概述了甘草属地上部分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分布以及种间成分的差别。同时,还指出了甘草地上部分资源可以利用的可能性。
作者
贾世山
邱桂芬
机构地区
内蒙古医学院药学系
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
出处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6-107,共2页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甘草
活性成分
资源利用
分类号
R282.710.5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263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272
参考文献
3
1
贾世山,刘冬,郑秀萍,张勇,李永康.
甘草叶中两个新异戊烯基黄酮类化合物[J]
.药学学报,1993,28(1):28-31.
被引量:13
2
贾世山,马超美,李英和,郝俊海.
甘草叶中酚酸和黄酮甙类成分的分离鉴定[J]
.药学学报,1992,27(6):441-444.
被引量:15
3
贾世山,马超美,王建民.
甘草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化学研究[J]
.药学学报,1990,25(10):758-762.
被引量:25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黄量,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1988年
2
丛浦珠,质谱学在天然有机化学中的应用,1987年
3
团体著者,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1986年
4
周金黄,中药药理学,1986年
5
团体著者,黄酮体化合物鉴定手册,1981年
6
刘寿山,1979年
7
贾世山,药学学报,1990年,25卷,758页
8
谢晶曦,红外光谱在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中的应用,1987年
9
贾世山,药学学报,1986年,21卷,441页
10
龚运淮,天然有机化合物的13C核磁共振化学位移,1986年
共引文献
38
1
肖怀,陆阳,陈泽乃,刘光明,钱金栿.
观赏獐牙菜中新酮化合物研究[J]
.中草药,2005,36(2):166-169.
被引量:9
2
王新为,张建烽,蒋建勤.
四妙勇安汤乙醇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分离研究[J]
.中草药,2005,36(3):352-353.
被引量:5
3
李德华,李德宇,李永光.
甘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1995,12(5):31-35.
被引量:27
4
李英和,陈迪华.
甘草属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5,7(1):61-69.
被引量:8
5
胡金锋,沈凤嘉.
甘草在医药等方面的深度开发及综合利用[J]
.中草药,1995,26(1):39-44.
被引量:40
6
江和源,柯昌强,王川丕,陈小强,袁新跃.
茶籽饼粕中黄酮苷的HPLC分析、制备与MS鉴定[J]
.茶叶科学,2005,25(4):289-294.
被引量:24
7
李树殿,富力,鲁岐,邱春.
乌拉尔甘草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6,18(2):32-34.
被引量:6
8
胡小鹰,彭国平,陈汝炎.
甘草总黄酮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J]
.中草药,1996,27(12):733-735.
被引量:68
9
张波,官月平,田庆来,刘会洲.
乌拉尔甘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
.中成药,2006,28(9):1362-1365.
被引量:28
10
胡金锋,沈凤嘉.
甘草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6,8(3):77-91.
被引量:32
同被引文献
263
1
朱桂琴,孙喜龙,安国民.
大孔吸附树脂在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6):19-23.
被引量:11
2
王玉庆,贺润喜.
固沙植物甘草与土地荒漠化探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3):194-195.
被引量:36
3
雍晓静,刘钢.
宁夏乌拉尔甘草地上资源的开发利用[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5):381-382.
被引量:5
4
季宇彬,姜薇,范玉玲,尚明.
甘草黄酮的研究进展[J]
.中草药,2004,35(9).
被引量:72
5
孟玮,刘志强,邱世翠,韩兆东,张海霞.
白花蛇舌草对抗体形成细胞的作用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9):570-570.
被引量:20
6
汲晨锋,姜薇,王晓晶.
甘草多糖的化学与药理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5):515-518.
被引量:43
7
刘世端,蒋学华,郑琰,徐萍.
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及其制剂中甘草酸的含量[J]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3,24(1):111-114.
被引量:3
8
刘长利,王文全,李帅英,崔俊茹.
干旱胁迫对甘草生长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0):931-934.
被引量:34
9
王银惠,袁宝财.
甘草的利用价值及栽培技术[J]
.宁夏科技,1993(3):16-17.
被引量:2
10
王淑华,王淑杰,勾建斌.
苦豆种子中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J]
.宁夏工程技术,2004,3(4):358-35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4
1
郭忠军,麻常娟.
甘草地上部分黄酮研究概况[J]
.航空航天医药,2005,16(1):62-64.
被引量:12
2
慕桂娟.
甘草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
.包头医学,2005,29(2):25-27.
被引量:17
3
李德华,李德宇,李永光.
甘草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1995,12(5):31-35.
被引量:27
4
王淑杰,王淑华,刘钢.
甘草查尔酮分离纯化工艺的研究[J]
.宁夏工程技术,2005,4(4):363-365.
被引量:4
5
梁冰,杨爱馥,黄凤兰,胡宝忠.
甘草属(Glycyrrhiza)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37(1):115-119.
被引量:47
6
阿迪拉.吐尔逊塔依,王晓梅,帕丽达.阿布力孜,热娜.卡斯木.
新疆胀果甘草化学成分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5):572-574.
被引量:7
7
竺炯,黄星星,谢蕴莹.
抑脂方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临床疗效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5):852-854.
被引量:3
8
易运红,吴功庆,曾富兰,刘意.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64-8366.
被引量:4
9
王岳五,张海波,陈水平,王津红,吴建国,吴德明,尤秉德,孙仲林.
甘草残渣中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性质分析[J]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2(4):36-38.
被引量:12
10
梁玉玲,雷琪瑶.
胀果甘草愈伤组织生长和多糖合成的调控[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2(3):299-30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72
1
叶学华,薛建国,谢秀芳,黄振英.
外部干扰对根茎型克隆植物甘草自然种群植株生长及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2020(9):951-961.
被引量:4
2
柳淑琴,刘勇.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及炙甘草汤治疗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16):38-39.
3
丛景香,高丽娟,林炳昌.
甘草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
.精细化工,2004,21(z1):121-124.
被引量:26
4
汲晨锋,姜薇,王晓晶.
甘草多糖的化学与药理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5):515-518.
被引量:43
5
张晓东,潘国凤,吕圭源.
超声提取在中药化学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4,15(12):861-862.
被引量:56
6
沈阳,庄峙厦,王小如.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不同种类甘草药材中甘草酸的含量[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18(B12):29-32.
被引量:6
7
马君义,张继,姚健,王一峰,刘凤花.
人工栽培胀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2):66-69.
被引量:1
8
付志红,谢明勇,聂少平.
微波技术用于车前子多糖的提取[J]
.食品科学,2005,26(3):151-154.
被引量:44
9
贾建昌,郭炜.
甘草降血睾酮的作用机理研究概况[J]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3):244-244.
被引量:4
10
金文姗.
中药生产和分析新技术研究进展[J]
.中药研究与信息,2005,7(3):26-28.
1
王彩兰,韩永生,丁立.
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8(3):39-46.
2
汪劲武,王宁.
甘草的神奇[J]
.知识就是力量,2006(7):28-28.
3
李英和,陈迪华.
甘草属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5,7(1):61-69.
被引量:8
4
邹坤,张如意.
甘草属植物黄酮及香豆素类成分的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1994,22(4):208-211.
被引量:2
5
谢彦,徐淑永,曾和平.
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类化合物研究概述[J]
.广州化工,2004,32(1):1-5.
被引量:17
6
李焕普.
甘草供求已失衡 短期难缓价必升[J]
.中国现代中药,2007,9(9):46-47.
7
徐志栋,王敏,康怀萍.
甘草属植物三萜成分研究概况[J]
.河北轻化工学院学报,1998,19(1):10-15.
被引量:7
8
潘燕.
乌拉尔甘草中虎耳草甙的分离和鉴定[J]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5):295-295.
被引量:10
9
张波,官月平,田庆来,刘会洲.
乌拉尔甘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
.中成药,2006,28(9):1362-1365.
被引量:28
10
蔡正行.
甘草抗过敏安全效果好[J]
.家庭用药,2004(12):41-41.
中草药
1994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