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实现甘肃省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被引量:
11
Policy Suggestions for Ensuring Grain Security in Gansu Provi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在分析甘肃省1978~2 0 0 0年粮食生产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粮食播种面积是影响甘肃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实现甘肃省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作者
于法稳
王茯泉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出处
《开发研究》
CSSCI
2005年第2期7-9,共3页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 3CJY0 0 8
关键词
甘肃省
粮食安全
灰色关联分析
政策
分类号
F32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01
同被引文献
92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79
参考文献
5
1
段学军.
长江流域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0,16(1):30-34.
被引量:47
2
梅方权.
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J]
.中国改革,2000(12):52-53.
被引量:2
3
赵秉强,张福锁.
中国的粮食安全与超高产研究战略[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3):18-26.
被引量:3
4
许月卿,李秀彬.
河北省粮食生产灰色关联动态分析[J]
.地理研究,2002,21(3):339-346.
被引量:59
5
于法稳,尚杰.
西北半干旱区集水型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的恢复重建[J]
.中国软科学,2002(2):86-88.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傅泽强,蔡运龙,杨友孝.
中国食物安全基础的定量评估[J]
.地理研究,2001,20(5):555-563.
被引量:24
2
樊胜根,莫塞迪塔.索姆比拉,刘庆华.
中国未来粮食供求预测的差别[J]
.中国农村观察,1997(3):19-25.
被引量:22
3
樊纲.
论解决我国粮食供给问题的长期战略与短期对策[J]
.中国农村观察,1995(5):1-6.
被引量:4
4
胡小平.
关于我国粮食供给保障战略的理论思考[J]
.中国社会科学,1996(6):21-28.
被引量:3
5
李仁元.
九大农区粮食生产潜力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1996(1):17-21.
被引量:14
6
马晓河.
我国中长期粮食供求状况分析及对策思路[J]
.中国农村经济,1997(3):11-18.
被引量:9
7
黄佩民,俞家宝.
2000~2030年中国粮食供需平衡及其对策研究[J]
.管理世界,1997,13(2):153-159.
被引量:16
8
李增嘉,李凤超,赵秉强.
小麦玉米玉米间套作种植模式经济效益的分析[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8(4):383-390.
被引量:27
9
党安荣,阎守邕,周艺.
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的时序变化研究[J]
.地理研究,1998,17(3):242-248.
被引量:19
10
段学军.
我国农业跨世纪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根本出路[J]
.经济体制改革,1999(3):49-5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01
1
白立佳,张路路,刘瑞卿,林常春,门明新.
基于ESDA的河北省粮食单产空间格局变化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12,34(1):18-24.
被引量:3
2
张晓菲.
浅谈银行的贷款风险管理[J]
.经济视野,2013(16).
3
于法稳.
西北地区生态贫困问题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4(11):27-30.
被引量:15
4
张明阳,谢志仁,王克林.
湖南省建国以来粮食产量变化小波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118-121.
被引量:7
5
于法稳.
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21(2):133-135.
被引量:25
6
周介铭,彭文甫.
影响四川省粮食生产因素的灰色分析与粮食产量预测[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3):350-353.
被引量:31
7
陈国建,李锐,杨勤科,张亚婷.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社会经济效应评价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8):384-387.
被引量:15
8
于法稳,李来胜.
西部地区农业资源利用的效率分析及政策建议[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6):35-39.
被引量:27
9
巫锡柱,晏路明.
粮食生产灰色关联动态分析和预测[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21(4):244-247.
被引量:27
10
程叶青,张平宇.
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的区域分异[J]
.自然资源学报,2005,20(6):925-931.
被引量:51
同被引文献
92
1
刘凌.
粮食安全预警系统指标体系设计[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131-131.
被引量:4
2
吕晓英,吕胜利,周述实.
甘肃省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
.开发研究,2001(2):28-32.
被引量:3
3
蓝海涛.
我国不同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比较[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5):1-6.
被引量:7
4
尹昌斌.
政策性金融支持区域粮食安全体系建设[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5):22-26.
被引量:9
5
肖海峰,王姣.
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4(6):45-49.
被引量:153
6
张维龙.
粮食安全的新形势观[J]
.农业经济,2005(1):44-45.
被引量:3
7
尹成杰.
关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思考[J]
.农业经济问题,2005,26(1):5-10.
被引量:80
8
钱克明.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执行效果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5,26(2):8-13.
被引量:39
9
尹宪志,邓振镛,徐启运,董安祥.
甘肃省近50a干旱灾情研究[J]
.干旱区研究,2005,22(1):120-124.
被引量:45
10
赵炳新,韩振.
农业经济系统分析中的灰色模型及应用[J]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4,3(3):69-73.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1
1
张建明,尚清芳,祁永安,王旭洲.
甘肃省农业生产风险因素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2006,15(1):144-148.
被引量:5
2
祁永安,简富缋.
新时期甘肃粮食生产战略选择[J]
.开发研究,2006(5):16-18.
被引量:2
3
梁川,陈秉谱,谢宗棠.
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中的灰色系统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4):6669-6671.
被引量:8
4
王淑珍,罗明凤.
建设甘肃省粮食物流新模式的构想[J]
.中国市场,2008(41):87-89.
5
段小红,王化俊,耿小娟.
甘肃省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3):280-283.
被引量:12
6
张小平,陈世林,李军芳.
甘肃省粮食安全问题:挑战、思路与对策[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3):132-137.
被引量:5
7
姚成胜,汪莹.
我国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性的成因及其政策建议[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4):400-404.
被引量:14
8
杜自强,荣荣,程文仕,徐波,沈宇丹.
甘肃省粮食和耕地变化及其趋势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0):62-67.
被引量:8
9
姚成胜.
中部地区粮食生产波动性分析及政策建议[J]
.江西社会科学,2011(9):70-75.
被引量:6
10
段小红,王化俊.
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6):50-55.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
79
1
康涌泉.
农业补贴政策的绩效考量及优化重构研究[J]
.经济经纬,2015,32(3):35-40.
被引量:9
2
程杰,袁天远.
我国粮食生产函数与影响因素分析[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392-395.
被引量:12
3
于超,谭忠富,姜海洋.
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及能源预测[J]
.电力学报,2007,22(4):424-427.
被引量:11
4
潘竟虎,石培基.
甘肃省人均粮食时空格局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分析[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8,24(4):485-488.
被引量:6
5
王晔立,何启明.
甘肃省粮食生产与影响因素分析[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3):31-32.
被引量:1
6
王慧军,吕丽华,李英杰,孙世刚,王桂荣.
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要素与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2):204-207.
被引量:9
7
刘光立,陈其兵,曹洋,潘远智,江明艳.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天彭牡丹品种综合评价[J]
.北方园艺,2010(14):109-112.
被引量:6
8
张秀娟,段小红.
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2010(9):167-170.
被引量:2
9
张晓艳,王丽丽,王志诚,朱建华.
山东省农业生产风险因素分析与粮食产量预测[J]
.农业展望,2010,6(10):34-37.
被引量:2
10
王云.
农业投入与农业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J]
.当代经济管理,2010,32(10):46-49.
被引量:4
1
科学规划 创新机制 努力开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局面[J]
.河北水利,2006(10):18-19.
2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决定[J]
.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1996(6):9-11.
3
吕效国,刘晓涵,吉海兵.
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层次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798-2800.
被引量:3
4
苏西华.
加快广西农业发展的探讨[J]
.市场论坛,1995,0(6):25-30.
5
王小平.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229-1230.
被引量:15
6
袁珈玲,陈煜.
广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5):42-47.
被引量:2
7
童彦,潘玉君,华红莲,张碧星,蒋鹏.
云南省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7):594-597.
被引量:13
8
靳光华,孙文生.
论农业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1,3(1):55-57.
被引量:7
9
黄建军.
河南农业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18-6619.
被引量:9
10
张秀娟,段小红.
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2010(9):167-170.
被引量:2
开发研究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