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情事变更制度法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被引量: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情事变更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在大陆法系许多国家均已明确予以规定,在我们国家却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有相当一部分人反对在我国建立情事变更制度。本文在概述反对在我国建立情事变更制度的理由的基础上,对相关观点一一作了批判,指出在我国民法典中建立情事变更制度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作者 于定明
出处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5年第3期65-69,共5页 Jorunal of Yunan University Law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8

  • 1梁慧星.统一合同法:成功与不足[J].中国法学,1999(3):25-29. 被引量:58
  • 2王江雨.论情事变更原则[J].现代法学,1997,19(1):46-50. 被引量:18
  • 3施启扬.契约的订立与履行[M].台湾:正中书局,1982.
  • 4杨立新.民法判解研究与适用[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
  • 5(意)彼得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中译本[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 6Liobuich V.Tyler State Bank & Trust Co.Court of Guil Appeals of Texas[M]1936.20.
  • 7(德)K.zweigert,H.kitz.Introduction to Comparative Law[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579.
  • 8梁慧星.合同法上的情事变更问题[J].法学研究,1988,10(6):35-47. 被引量:61

共引文献5

同被引文献16

  • 1卡斯腾.海尔斯特尔,许德风.情事变更原则研究[J].中外法学,2004,16(4):385-410. 被引量:90
  • 2孙美兰:《情势变动与契约理论》,法律处版社2004年版,第94页.
  • 3[德]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债法总论》,杜景林、卢湛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85页.
  • 4宋泓璟:《不可抗力之研究》,台湾大学法律学皖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11年6月,第17页.
  • 5唐仲庆:《作为免责事由之给付不能--以比较法研究为中心》,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法律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11年7月,第108页.
  • 6[美]E .艾伦.范斯沃斯:《美国合同法》(原书第三版),葛云松、丁春艳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49 页.
  • 70Swift Canadian Co. v. Banet ,224 F. 2d 36 ,38(3d Cir. 1955)Northern Ind. Pub. Sery. V. Carbon County Coal Co. ,799 . 2d 265(7th Cir. 1986).
  • 8Reimer Sehmid. Die Obliegenheit 1953.
  • 9卡尔.拉伦茨著,王晓晔等译:《德国民法通论》(上册〉,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69页.
  • 10五十岚淸:《情势变更.合同整合.再交涉义务》,刘士国译,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5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47-W8页.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