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连载)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连载)张寿橙砍花法对病虫鸟兽害的生态防治十分理想的菇场、上等的菇树、加上优秀的砍花手和丰调雨顺的年情,砍花菇场香菇便大丰收了。笔者曾见到无数二十余米长的难以合抱的大枫树,横卧于菇山上,砍花后才三年,全树出菇如鱼麟重叠,一株树一年...
作者
张寿橙
出处
《中国食用菌》
1994年第4期8-9,共2页
Edible Fungi of China
关键词
香菇
砍花法
栽培
病虫害
生态防治
分类号
S436.4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646.120.4 [农业科学—蔬菜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26
1
刘春华,张春能,郑燕明.
观光木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93,13(3):267-272.
被引量:14
2
林晓华,周钦泽.
速生树种木屑栽培香菇试验初报[J]
.食用菌,1993,15(1):13-14.
被引量:2
3
张寿橙.
中国香菇的砍花栽培(连载)[J]
.中国食用菌,1993,12(4):9-11.
被引量:1
4
张寿橙.
中国香菇的砍花法栽培(连载)[J]
.中国食用菌,1993,12(5):9-10.
被引量:1
5
庄孟能,叶章善,马祥庆.
杉木拟赤杨混交林林分结构和生产力[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94,14(4):339-343.
被引量:19
6
苏治平,卢善土,李合钦,林树波,陈兴荣.
马尾松山杜英混交林林分生产力及生态效益[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94,14(4):301-305.
被引量:12
7
周仲琼.
阔叶林采伐更新技术调查[J]
.福建林业科技,1995,22(2):66-68.
被引量:2
8
章伟成,金崇华,李启良,吴军寿,廖必友.
残次阔叶林改造为菇木林试验初报[J]
.浙江林业科技,1995,15(4):24-26.
被引量:4
9
陈体强,李开本,郑宇,何修金.
灵芝适生树种[J]
.福建林业科技,1995,22(1):62-66.
被引量:7
10
张宏梓,李振问,罗雪妹.
阔叶树人工造林树种栽培香菇的优化选择[J]
.林业科技开发,1995,9(4):48-4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崔瑞业,满淑华,杜勇,吴颖.
东北地区木段香菇高产栽培技术[J]
.辽宁林业科技,1997(3):41-44.
2
李建民,周志春.
我国南方食用菌原料林培育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研究,2001,14(2):209-214.
被引量:19
3
贾身茂.
“砍花”一词的历史渊源及其演变过程[J]
.食药用菌,2019,27(4):287-29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李韵.
成都市金牛乡围绕经济抓党建[J]
.四川党史,2002(4):49-49.
2
范辉华.
次生阔叶林改建为食用菌原料林后的群落恢复和林分生长[J]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1):10-16.
被引量:8
3
朱济清.
薏苡作为花菇原料的利用技术与效益的探讨[J]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206-207.
4
范辉华.
次生阔叶林改建为食用菌原料林后的群落恢复和林分生长[J]
.林业科学研究,2005,18(6):662-668.
5
李哲敏.
我国菌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对策研究[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11(12):20-22.
被引量:4
6
柳新红,王章荣.
浙西南速生工业原料林阔叶树种评价与选择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6,19(4):497-503.
被引量:31
7
张孟溪.
短轮伐期菌用林树种选择及应用探讨[J]
.防护林科技,2007,20(2):69-71.
被引量:6
8
余双宝.
次生阔叶林改造成速生丰产菌用林试验[J]
.防护林科技,2008,21(5):38-39.
9
龚龙振.
茶枝屑栽培花菇的技术与效益[J]
.林业勘察设计,2008,28(2):189-191.
被引量:5
10
龚道怀.
杉木屑作为花菇原料的利用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2009(2):37-38.
被引量:1
1
王福全.
草鱼三病的生态防治[J]
.农家致富顾问,1992(5):34-34.
2
徐君义.
生态防治虾病效果好[J]
.科学养鱼,1997,19(3):31-31.
被引量:2
3
于 滨.
西昌市鱼病发生情况及防治[J]
.科学养鱼,2000,22(10):31-32.
4
钱华鑫.
草鱼传染性疾病的生态防治[J]
.淡水渔业,1990,20(5):38-39.
5
张义群,刘海燕.
林业病虫害及生态防治技术研究[J]
.中国农业信息,2013,25(7S):128-128.
被引量:6
6
吴礼龙,王宇,王颂华.
渔业生态环境与鱼病(二)[J]
.内陆水产,2002,27(8):33-34.
被引量:3
7
管新彬,崔文秀,刘春燕.
畜禽疾病防治的必然趋势──生态防治[J]
.中国禽业导刊,2001,18(15).
被引量:3
8
尤丽群,刘文,赵文言.
日光温室冬春黄瓜霜霉病防治技术[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69-70.
9
李广强.
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J]
.中国果菜,2006,26(6):31-31.
10
何良.
生态防治草鱼“三大病”效果好[J]
.湖南水产,1989(3):25-26.
中国食用菌
199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