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扬长教育教学初探

Initial Exploration on Developing Good Qualitie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扬长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所关注的热点,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必须走向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理论基础、教学原则、师生关系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具体的阐释。 With the coming of the past-industry society, the developing good qualities of education becomes a focus for education realm to pay attention to gradually.But the developing good qualities of education as a kind of new education principle must go ahead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essay interprets it in detail from the teaching target, theories foundation, teaching principal, relation of teacher and pupil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etc.
出处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3期78-80,95,共4页 Journal of Daxian Teachers College
关键词 扬长 教育 教学 developing good qualities education teachi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美]霍华德·加德纳 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9,184.
  • 2[美]马斯洛.人的潜能与价值[M].华夏出版社,1987年..
  • 3冯忠良.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91-298.
  • 4[德]米夏埃尔·兰德曼 张乐天.哲学人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210.
  • 5李凯中.个性教育原则论[J].现代大学教育,2002,18(6):25-28. 被引量:2
  • 6冯建军.论个性化教育的理念[J].教育科学,2004,20(2):11-14. 被引量:137
  • 7[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87.
  • 8张爱华,王海鹏.个性教育的扬长迁移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3(6):12-14. 被引量:4
  • 9金生鈜.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二级参考文献12

  • 1弗里德曼.中小学教师应用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92.
  • 2王盛松.自主论[J].教育研究,2000,(4).
  • 3列宁.列宁选集(卷2)[M].,-.712.
  • 4.个性一词的俄文是ЛИЧНОСТЪ既可译做人格,也可译做个人.在俄文词典中,个性一词被解释为作为某些属性之承担者的人,作为社会动物,认识和积极改造世界的主体的人.华东师大已故的比较教育专家马骥雄教授认为,我[Z].,..
  • 5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13,11.
  • 6弗罗姆.弗罗姆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233.
  • 7[美]Linda Campbell等 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 8阿尔温托夫勒.未来的冲击[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242,231,241.
  • 9费迪南费尔曼.生命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8-29.
  • 10杜威 赵祥麟 等.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共引文献17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