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油菜高蛋白亲本的利用研究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新育成的6个高蛋白材料为母本,7个丰产优质品种(系)为父本作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及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92—F14、92—F13、92—Y14产量性状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各组合中蛋白质、含油量没有出现较高的特殊配合力。同时,进行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与其他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作者
李加纳
谌利
张学昆
唐章林
机构地区
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油菜课题组
出处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0-62,共3页
基金
国家"八.五"攻关子专题
关键词
油菜
高蛋白质
品质育种
分类号
S565.4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18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93
参考文献
1
1
李加纳,邱厥,唐章林,谌利.
甘蓝型油菜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J]
.中国油料,1990(1):11-16.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12
1
李云昌,胡琼,梅德圣,李英德,徐育松.
高油优质杂交油菜中油6303的选育策略及其特性[J]
.种子,2006,25(11):90-92.
被引量:1
2
李云侠,Variath Murali-Tottekkaad,吴建国,石春海.
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时期角果重量的遗传分析[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5(1):45-50.
被引量:3
3
张培竹,彭少丹,马忠琴,厦国银,刘中桥,林良斌.
云南小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甘肃农业科技,2009,40(8):12-15.
被引量:3
4
黄泽素,Laosuwan Paisan,Machikowa Thitiporn,陈泽辉,代文东,唐容,李德珍.
Correlation Analysis on Male Sterile Lines Characters in Rapeseed(Brassica napus L.)[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11(9):183-187.
5
杨淑筠,蒋梁材.
四川油菜品种资源的收集保存和评价利用[J]
.西南农业学报,1996,9(S1):83-87.
被引量:8
6
史秋梅,高桂生,张艳英,高光平.
In vitro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Golden Buckwheat Extract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its Preparation on Chicken Mycoplasma Infection[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3,14(11):1632-1635.
被引量:1
7
赵永国,程勇,陆光远,徐劲松,付桂萍,邹锡玲,乔醒,刘清云,张学昆.
密植条件下国审冬油菜品种主要性状特点与差异[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5,37(3):285-290.
被引量:17
8
黄华磊,周燕,李艳华,刘涛,张建国.
长江上游区十七个油菜品种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南方农业,2015,9(34):46-47.
被引量:5
9
戴祥来,向阳,赵继献,任廷波,程国平,胡权.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品质性状与单株产量及群体产量的关系[J]
.种子,2018,37(8):90-93.
被引量:7
10
鲁丹丹,李保全,安素妨,侯锦娜.
甘蓝型油菜苗期下胚轴长、根长与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2019,48(11):54-61.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18
1
傅廷栋.
油菜品种改良的现状与展望[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23(z1):1-6.
被引量:36
2
王汉中.
中国油菜品种改良的中长期发展战略[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26(2):98-101.
被引量:104
3
官春云.
双低油菜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提高我国油菜生产国际竞争力的对策[J]
.作物研究,2004,18(2):88-93.
被引量:33
4
官春云.
湖南发展油菜生产的措施[J]
.作物研究,2004,18(2):55-57.
被引量:19
5
陶贵祥,杨晓,陈静.
贵州油菜地方品种品质性状的初步研究[J]
.贵州农业科学,1994,22(5):25-29.
被引量:9
6
刘玉兰,董秀云.
菜籽饼粕的生物化学法脱毒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1994,9(3):49-56.
被引量:14
7
刘澄清,黄有菊,王春华,王汉中,邓祥惠,陈军,吴共明,郑元本.
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中双4号的选育研究[J]
.中国油料,1994,16(1):67-71.
被引量:6
8
张书芬,傅廷栋,马朝芝,朱家成,王建平.
3种分子标记分析油菜品种间的多态性效率比较[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2):19-23.
被引量:23
9
武玉花,卢长明,吴刚,肖玲.
植物芥酸合成代谢与遗传调控研究进展[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2):82-86.
被引量:17
10
张远兵,李孟良,李位三,王习霞,黄士尧.
“NSB”组合配方对油菜籽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5,9(1):51-5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7
1
官梅.
怎样提高中国油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J]
.农业与技术,2004,24(5):52-55.
被引量:1
2
张璞,李殿荣.
油菜饼粕中蛋白质的综合利用[J]
.陕西粮油科技,1996,21(1):62-65.
被引量:8
3
张垚,李云昌,梅德圣,胡琼.
油菜油脂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2007,24(4):435-443.
被引量:34
4
张春晓,何觉民,何仪,陆建农,莫俊杰,李宏军.
高产、优质、早熟杂交油菜新组合高优980 F_2优选效果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08,35(4):10-12.
被引量:3
5
梅德圣,张垚,李云昌,胡琼,李英德,徐育松.
油菜油分、蛋白质和硫苷含量相关性分析及QTL定位[J]
.植物学报,2009,44(5):536-545.
被引量:27
6
闫世江,李加纳,唐章林.
不同来源甘蓝型黄籽油菜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5):404-407.
被引量:3
7
沈奇,王仙萍,杨森,商志伟,杜才富.
紫苏籽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19,32(8):1904-1909.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
93
1
刘振强,陆向红,晏荣军,敖慧,梅晓冬,高婷,计建炳.
高密度高含油率微藻培养研究进展[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S1):210-217.
被引量:15
2
鞠兴荣,王立峰,袁建,顾振新.
外界因子对提取双低菜籽粕分离蛋白效果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05,26(7):140-143.
3
王立峰,袁建,鞠兴荣,顾振新.
双低油菜籽油脂加工副产品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中国油脂,2005,30(9):11-14.
被引量:15
4
鞠兴荣,王立峰,袁建,顾振新.
双低菜籽粕分离蛋白提取效果优化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2005,20(6):101-106.
被引量:6
5
伍坪,胡佩.
油菜籽粕中蛋白质的提取与分离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6):483-483.
被引量:10
6
钱珍,刘晓宇,高政,周仪,吴谋成.
双低油菜加工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J]
.农产品加工(下),2008(4):47-50.
被引量:6
7
张合,唐章林,李加纳,谌利.
利用数字图像分析法评价油菜种子颜色[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4):67-72.
被引量:5
8
张宏军,刘学,张佳,崔海兰,张朝贤,朱文达.
我国油菜田除草剂登记和使用情况[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15):252-253.
被引量:6
9
张宏军,张佳,刘学,朱文达,崔海兰,魏守辉,张朝贤.
我国油菜田农药的登记及应用概况[J]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7):846-851.
被引量:10
10
李云昌,胡琼,梅德圣,李英德,徐育松,谭祖猛.
高油油菜品种中油杂11的分子辅助选育及广适应性[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9):2599-2606.
被引量:11
1
吴雨珊,龚万灼,谭千军,武晓玲,刘卫国,杨峰,杨文钰.
套作大豆高产优质育种的灰色关联分析[J]
.大豆科学,2015,34(4):565-570.
被引量:9
2
胡根海.
我国不同省份高蛋白栽培大豆的表型性状变异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9):1021-1024.
被引量:2
3
张海军,王英,张艳,李晓薇,翟莹,钱丹丹,李景文,王庆钰.
东北地区大豆种质资源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分析[J]
.大豆科学,2011,30(2):215-218.
被引量:7
4
郭龙彪,罗利军,钟代斌,梅捍卫,王一平,余新桥,应存山.
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2001,15(3):221-224.
被引量:18
5
周良君,马建华.
红麻栽培技术[J]
.农村科学实验,2013(11):15-15.
6
祁永红.
大豆DNA直接导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0,8(1):34-36.
被引量:17
7
苏明杰,王雪青,张艳锋,王卫东,李平,曹刚强,秦广雍.
转大豆DNA获得小麦高蛋白材料及品质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2002,34(3):46-49.
被引量:7
8
曹阳,严玉萍,朱波,冯振秀.
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产量评价方法分析[J]
.种子,2015,34(1):66-68.
被引量:2
9
牛小霞,李润喜,张想平.
6个高蛋白大麦材料品比试验[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6,33(2):25-26.
10
吴晓华,安迎新,李元清,崔国惠.
内蒙古国外引进小麦品种的主要品质鉴定[J]
.作物品种资源,1998(4):47-48.
中国油料
199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