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黑客文化的技术史探源
被引量:
3
Hunting the Origin of Technical History of Hacker's Cul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主张信息共享的黑客文化的产生和演变,与计算机技术从实验室中产生并应用于社会是同步的;黑客文化本质上是由计算机技术导致的社会信息化过程在价值观上的一种展现。
作者
计海庆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哲学系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4-128,共5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黑客文化
软件共享
信息共享
社会信息化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92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4
参考文献
16
1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M].新华出版社,1997年版.第389页.
2
R.Stallman,The GNU project,http://www.gnu.org/gnu/thegnuproject.html.
3
Hackers, http: //tmrc. mit. edu/hackers-ref. html.
4
The New Hacker' s Dictionary, http: //www. jargon. 8hz. com/html/go01. html.
5
E. Raymond: A Brief History of Hackerdom. http: //www. oreilly. com/catalog/opensources/book/raymond. html.
6
Internet History,http://www.computerhistory.org/exhibits/internet-history/
7
Popular Electronics, January 1975. p.33.
8
PC, A Historical Novel. http: //www. elinkage. com. cn/PC20-historical/pc20th-historical-4. htm.
9
.[EB/OL].http://tech.sina.com.cn/it/e/2002-11-29/1057152883.shtml,.
10
.[EB/OL].http://www.elinkage.com.cn/PC20-historical/pc20th-historical-4.htm,.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程现昆,王续琨.
信息哲学:从历史走向现实[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3):1-5.
被引量:9
2
刘钢.
信息哲学:科技哲学的新范式[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4):23-28.
被引量:8
3
王书方.
自然信息本质的哲学问题[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5):641-643.
被引量:2
4
刘钢.
2004年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进展——信息哲学的意义[J]
.湖南社会科学,2005(1):35-39.
被引量:4
5
刘钢.
当代信息哲学的背景、内容与研究纲领[J]
.哲学动态,2002(9):17-21.
被引量:18
6
张岌秋.
论网络环境下情报学研究方法的演化[J]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10):33-36.
被引量:11
7
程现昆.
信息的本质与信息哲学[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3-25.
被引量:9
8
丁五启.
图书馆与信息科学的认知基础——耶希·霍克·沙拉的社会认识论构想[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5):23-26.
被引量:10
9
吴建华.
论知识管理学的哲学基础[J]
.情报科学,2007,25(2):177-182.
被引量:2
10
郑建明,万里鹏.
社会信息化测度指标体系的结构理性[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3(3):34-37.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92
1
刘钢.
信息哲学:科技哲学的新范式[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4):23-28.
被引量:8
2
王书方.
自然信息本质的哲学问题[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5):641-643.
被引量:2
3
王珏.
科学共同体的集体化模式及其伦理难题[J]
.学海,2004(5):132-135.
被引量:1
4
陆丹.
国家与社会让渡关系张力下的中国突生富裕阶层——中国中产阶级的另一种解读[J]
.社会,2004,24(12):46-51.
被引量:6
5
甘绍平.
关于应用伦理学本质特征的论争[J]
.哲学动态,2005(1):3-6.
被引量:13
6
刘钢.
2004年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进展——信息哲学的意义[J]
.湖南社会科学,2005(1):35-39.
被引量:4
7
樊浩.
从本体伦理世界观到生态伦理世界观——当代道德哲学范式的转换[J]
.哲学动态,2005(5):21-26.
被引量:14
8
陈忆金.
现代情报学的理论基础——信息哲学[J]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8):55-58.
被引量:21
9
张岌秋.
论网络环境下情报学研究方法的演化[J]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10):33-36.
被引量:11
10
李友梅.
社会结构中的“白领”及其社会功能——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上海为例[J]
.社会学研究,2005(6):90-111.
被引量:84
同被引文献
51
1
尹海平,孟冬冬.
对某种生活方式的信仰——黑客精神的另一种解读[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S1):36-39.
被引量:2
2
毕胜福.
美国的车库文化[J]
.中外文摘,2010(2):25-25.
被引量:3
3
吴新慧,胡书芝.
“冲击波”带来的思考——社会控制理论对黑客行为的成因分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04(9):172-174.
被引量:2
4
张欣.
黑客:虚拟空间里的政治生力军[J]
.世界知识,2002(16):22-24.
被引量:3
5
何保建.
黑客伦理的解读与批判[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6):18-20.
被引量:5
6
薛红.
DIY精神和现代社会[J]
.青年研究,2001(5):12-17.
被引量:4
7
刘长明.
硅谷之路[J]
.学术界,2001(5):183-202.
被引量:14
8
辛慧.
小议黑客[J]
.中国检验检疫,2005(6):19-20.
被引量:1
9
李其荣.
“凡事都有可能”——美国硅谷文化探幽[J]
.安徽史学,2005(4):5-10.
被引量:2
10
曹南燕.
对美国汽车文化的反思[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11(8):34-3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汪超.
谈黑客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防护作用[J]
.民营科技,2014(6):112-112.
2
丁大琴.
创客及其文化历史基因探源[J]
.北京社会科学,2015(8):22-28.
被引量:44
3
叶冲.
1991—2016年国内黑客研究综述[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3):91-96.
二级引证文献
44
1
张瑜.
优化新型高新技术孵化器运行机制及技术转移公共政策研究[J]
.现代营销(信息版),2020(5):68-71.
被引量:2
2
王芳.
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实践与评价[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2):127-128.
被引量:2
3
万昆,叶冬连.
“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创客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2):14-20.
被引量:46
4
张燕,杨靖,冯佳洁.
图书馆开展“创客空间”嵌入式服务探索[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13):144-145.
被引量:1
5
宋之杰,王浩.
创业2.0时代中国创客文化发展及对策研究[J]
.河北学刊,2016,36(4):191-195.
被引量:2
6
丁永健.
美国图书馆创客空间的实践特色与建设经验[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6):104-107.
被引量:23
7
丁永健.
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初探[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36(6):74-76.
被引量:6
8
屈华.
图书馆和创客空间的联系、架构与趋势展望[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36(6):77-79.
被引量:1
9
方向阳,张琦英.
刍议创客人才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商业经济研究,2016(13):163-164.
被引量:3
10
欧阳友权,吴钊.
创客运动与创客群体的文化认同[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0):118-122.
被引量:4
1
谭徐明,于冰,王英华,张念强.
京杭运河遗产的特性与构成[J]
.中国名城,2008(2):24-30.
被引量:6
2
梁波.
日本的产业遗产研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9-17.
被引量:17
3
刘春年.
信息化的人文情愫[J]
.图书馆学研究,2000(4):2-5.
被引量:1
4
徐琳,陈敬全.
黑客文化的后现代反思——黑客精神的普适性[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307-311.
被引量:3
5
赵艳萍.
19世纪中美应对大蝗灾的比较研究[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3):125-130.
被引量:1
6
王姝.
我国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问题研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3):59-62.
被引量:13
社会科学
2005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