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现代研究论温病瘀的形成及其治法特点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提出了温病之瘀存在于温病发展的全过程的观点。通过现代医学实验和临床研究并结合中医温病病因病机,论述了温病“瘀”的产生主要是毒热炽盛、阴血亏虚、湿热久浸,灼营动血所致。进而提出温病祛瘀宜早,直接与间接祛瘀并施的治法特点。
作者
王乐平
机构地区
内蒙医学院中医系
出处
《中医研究》
1994年第4期44-46,共3页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关键词
温病
瘀血
病理生理学
中医药疗法
分类号
R254.2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38
1
杨进,孟澍江.
滋养阴液在温病营血分证中之应用[J]
.中医杂志,1992,33(5):9-11.
被引量:22
2
桂欣,张凤蕴,张华,刘晨,逯晓辉,唐建民,王丽群,李殿俊.
桃核承气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4,38(4):330-332.
被引量:9
3
何德平,唐光华,黄东晖,林琳,欧爱华.
中医药为主治疗SARS34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4,36(12):20-21.
被引量:6
4
徐应抒,欧亚龙,王德华.
温病血瘀实质研究[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5):31-34.
被引量:16
5
戴春福.
苦寒解毒液降低家兔营血分证体温的观察[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4,11(4):40-41.
被引量:3
6
俞东容.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证治探讨[J]
.湖北中医杂志,1994,16(5):37-38.
被引量:3
7
戴春福.
清营益气液降低家兔营分证体温的观察[J]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4(1):48-49.
被引量:9
8
张祥福.
叶氏卫气营血理论在高热急症中的运用[J]
.湖南中医杂志,1994,10(5):24-26.
被引量:1
9
焦一鸣,王放.
论化瘀与致瘀的双向调节药机理[J]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5):230-231.
被引量:16
10
王灿晖.
温病立法制方的基本思路[J]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4,10(2):5-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王毅,聂广.
邪毒致瘀在急性传染病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及活血化瘀法应用的探讨[J]
.世界中医药,2008,3(1):10-14.
被引量:3
2
朱平.
温病热毒血瘀证研究现状[J]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1,3(2):53-55.
被引量:3
3
王秀莲.
温病卫气营血证研究进展[J]
.中医杂志,2001,42(8):501-503.
被引量:2
4
张凤萍,张改琴,胡江平,宋杰,陈宁,马红京.
温病卫气营血证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6(2):157-16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王自力,贺庭祯,张翥,王陈超,王明周,涂君平,谢尔玛,张家骅,别应堂.
大鼠热结肠道型气分证模型的构建及肠道结构、IEL和GC数量的变化研究[J]
.畜牧兽医学报,2014,45(4):672-678.
被引量:3
2
杨超,周岩,孙晓红,姬曼,徐群渊.
具有中医“热毒血瘀证”表征的大鼠血液成分和流变学变化[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7,17(10):607-612.
被引量:40
3
郑春素.
从病机探讨温疫的治疗方法[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4):565-566.
被引量:1
4
段红福,荣春蕾,张文峰,崔瑛.
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血热出血大鼠模型及初步评价[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259-263.
被引量:10
5
郭峰,孙洁,马燕,郭红梅,王晓忠,伊凡,王先敏.
曾斌芳教授运用“八法”辨治黄疸经验[J]
.中医学报,2015,30(3):373-375.
被引量:6
6
林路平,刘领弟,刘娇,赵今斋,张复春,谭行华.
解毒化瘀颗粒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登革热临床研究[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39(5):402-407.
被引量:2
7
张建军,李伟,乐娜,王玉杰,周雪,张睿.
赤芍及赤芍总单萜、赤芍总酚对热毒血瘀证大鼠的清热凉血散瘀功效[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3(3):196-202.
被引量:37
8
陈凯迪,严建,曹晖,王爱华,宾东华.
基于“卫气营血”理论探讨象皮生肌膏在肛瘘术后创面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12):1978-1980.
被引量:16
9
郑春素.
瘟疫学派治疫方法钩玄[J]
.福建中医药,2023,54(4):29-32.
被引量:1
1
张建荣.
《金匮要略》对妇科学的贡献及治法特点[J]
.陕西中医函授,1990(3):4-5.
被引量:1
2
万峰,叶品良,魏座英,申金贵.
《金匮要略》痹症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1):3-4.
被引量:45
3
肖碧跃,吴润秋,曾序求.
黄疸从肾论治探述[J]
.光明中医,2010,25(4):597-598.
被引量:8
4
王乐平.
试论温病“瘀”的形成及治法特点[J]
.中医药学报,1994,22(6):2-4.
5
胡浩,周铭心,吕光耀.
吴鞠通《温病条辨》湿邪治法特点管窥[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12):939-941.
被引量:12
6
陈良金.
慢性浅表性胃炎辨证分型与治法特点[J]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2009,37(2):127-128.
被引量:4
7
陈良金.
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分型与治法特点探析[J]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1):1149-1149.
被引量:17
8
田在泉.
浅析《金匮要略》治法特点[J]
.中华中医药学刊,1993,18(2):12-13.
9
朱汀,吕越.
《伤寒论》急症治法特点[J]
.河南中医,2002,22(3):12-12.
被引量:3
10
岳丹,海英.
古代中风病治法特点探析[J]
.中医药信息,2011,28(2):9-10.
被引量:5
中医研究
1994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