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广东省农业机械化信息体系建设为例
被引量:1
出处
《南方农村》
2005年第2期49-51,共3页
South China Rural Area
参考文献5
1 郝晓柯,施溥涛,张盈华,陶秦渝,殷缨.前体药物甲氨喋呤-α-肽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7,18(10):583-584. 被引量:3
2 施溥涛,郝晓柯,陈颖,张盈华,陶秦渝.氨甲喋呤-α-肽的固相合成[J] .药学学报,1997,32(2):106-109. 被引量:4
3 周思群,王耐勤.抗体导向酶-前药疗法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药学杂志,1994,29(8):451-453. 被引量:4
4 甄永苏.抗肿瘤导向药物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药学学报,1994,29(1):1-8. 被引量:21
5 Stephen M. Stribbling,Janet Martin,R. Barbara Pedley,Joan A. Boden,Surinder K. Sharma,Caroline J. Springer. Biodistribution of an antibody-enzyme conjugate for antibody-directed enzyme prodrug therapy in nude mice bearing a human colon adenocarcinoma xenograft[J] 1997,Cancer Chemotherapy and Pharmacology(4):277~284
二级参考文献25
1 甄永苏,高技术通讯,1993年,3卷,4期,4页
2 邓甬川,药学学报,1993年,28卷,410页
3 李军智,药学学报,1993年,28卷,260页
4 邵荣光,药学学报,1992年,27卷,486页
5 周思群,药学学报,1992年,27卷,891页
6 Liu Y F,Antibody Immunoconjug Radiopharm,1991年,4卷,469页
7 Wang Q C,Cancer Res,1991年,51卷,3353页
8 Liu J W,Chin Med Sci J,1991年,6卷,157页
9 甄永苏,Proc Am Assoc Cancer Res,1991年,32卷,433页
10 彭泽,药学学报,1991年,26卷,331页
共引文献23
1 李士泽,张忠芳,张艳宇,连继勤,张玉静.凋亡蛋白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抗体制备[J]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4,26(4):262-265. 被引量:4
2 甄永苏,邵荣光,江敏,李军智,王耐勤,董志伟.抗癌抗生素C1027与单克隆抗体偶联物的抗肿瘤作用[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1995,2(2):94-98. 被引量:7
3 杨鸣琦,张福良,路宏朝.抗肿瘤抗生素研究进展[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12):27-33. 被引量:5
4 陈雷,孙晓莉,郝晓柯,岳乔红.氨甲喋呤-α-苯丙氨酸的固相合成[J]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22(4):264-266.
5 姜红,段蓉.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1):1407-1409. 被引量:1
6 秦迎松,庞训雷,于红丽.组胺对荷黑色素瘤C57BL/6小鼠微血管壁通透性的影响[J] .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27(5):281-284.
7 王坤,张玉静,孙兆增,颜瑞清,张蕾.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NS1A融合基因的克隆表达及抗体的制备[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7,29(3):318-321. 被引量:1
8 李官成,林学颜,周其锋.抗人CD_3、CD_7—PAPs免疫毒素对T细胞的联合杀伤效应[J] .遵义医学院学报,1997,20(1):6-10.
9 詹新立,肖增明,李世德,周江南.甲氨蝶呤与抗人成骨肉瘤单克隆抗体F(ab′)_2片段偶联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5):706-707.
10 王志刚.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J] .北方药学,2007,4(6):43-44.
同被引文献12
1 梅伟霞.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演进与整合[J] .探求,2005(6):56-59. 被引量:8
2 王刚,解贺林.发展环保产业 建设绿色广东——广东省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J] .环境保护,2007,35(09B):16-18. 被引量:8
3 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4-19. 被引量:889
4 谢军安,郝东恒,谢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 .当代经济管理,2008,30(12):1-7. 被引量:224
5 瞿志印.创新广东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的思考[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8):85-88. 被引量:10
6 罗卫平,黄江康,吴晓青.广东农业与农村发展现状、问题与科技需求[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2):153-156. 被引量:10
7 尹艳,康艺之,张禄祥,方伟,梅盈洁.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构想[J]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260-262. 被引量:20
8 周灵辉,张丹宁,徐笑寒.低碳经济下的中国环保策略[J] .环境经济,2010(1):51-53. 被引量:5
9 易经纬,赵黛青,蔡国田.广东省能流图与能源平衡分析[J] .中外能源,2010,15(4):95-101. 被引量:6
10 郑少智,兰军芝.基于产业层次的能源消费与增加值的动态特征——以广东为例:1985-2008年[J] .学术研究,2010(3):89-94. 被引量:1
1 陈群凤.对基层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的思考[J] .农机质量与监督,2013(10):16-17.
2 罗玉华,魏耀芳.重庆市万州区农情信息体系建设之浅见[J] .南方农业,2012,6(10):76-78.
3 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十五”计划(摘要)[J] .农业机械,2002(3):22-23.
4 雷树德.辽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提出的农情信息“十化”要求[J] .农业信息探索,2000(4):10-10.
5 袁小武.欠发达地区农村信息体系构建刍议[J] .农业考古,2006(3):286-288. 被引量:1
6 王志爽.加快信息体系建设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J] .计算机与农业,2002(8):20-22.
7 崔世安.农情信息工作要实现“十化”[J] .农业信息探索,2000(5):1-2.
8 广东省农业害虫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J] .应用昆虫学报,2014,51(6).
9 李祥洲,郭林宇,戚亚梅.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建设探析[J] .农业质量标准,2009(1):43-46. 被引量:9
10 陈群凤.基层农机化信息体系建设的思考[J] .福建农机,2013(1):12-1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