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新探
被引量: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新探樊春良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的建立标志着科学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R.Biersttedt在。《美国社会学理论:批判史》中这样写到:“问默顿在这个领域(指科学社会学)贡献了什么,几乎是问错了问题。若把科学社会学比作一片海洋,...
作者
樊春良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38-44,共7页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
默顿科学社会学
理论
分类号
N03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138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48
参考文献
5
1
冯鹏志.
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学说明——默顿模式与库恩模式之比较[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2,14(5):43-49.
被引量:5
2
顾昕.
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分层[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7,9(4):21-29.
被引量:10
3
顾昕.
科学的规范[J]
.科学学研究,1987,5(1):18-26.
被引量:2
4
赵雷进.
科学的社会运行分析——默顿模式评述[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87,3(2):30-39.
被引量:3
5
吴忠.
后期默顿的科学共同体社会学[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86,2(6):9-16.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21
1
董华.
论科学家的社会角色[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24(S1):88-90.
2
林聚任,肖德武.
默顿科学社会学思想发展的阶段特征[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2):107-109.
被引量:6
3
刘远明.
跳出科学共同体圈套——论社会对科学家的奖励[J]
.贵州社会科学,1996(4):27-31.
4
刘蓉.
浅谈默顿科学社会学思想的发展[J]
.兰州学刊,2008(S1):72-73.
5
宋丽君.
社会交换理论取代默顿功能主义范式的必然性[J]
.沧桑,2007,0(6):131-132.
6
张九辰.
地质学研究中的科学与社会——以中国近代地质学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为例[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1(4):92-96.
7
杨立雄,邝小军.
从功能主义到交换理论:科学奖励系统研究的范式转变[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2):44-46.
被引量:3
8
邝小军.
高校科研奖励制度运行的实证研究——以A大学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4):16-22.
被引量:6
9
杨超.
社会资本视角下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8):146-147.
10
宋琳,刘文霞.
中国电子显微学领域分层结构的社会性别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20-162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38
1
吴予敏,于晓峰.
中国传播研究如何做到“以中国为方法”——吴予敏教授访谈录[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2(1):3-19.
被引量:2
2
贺雪峰.
本土化与主体性: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向——兼与谢宇教授商榷[J]
.探索与争鸣,2020,0(1):83-89.
被引量:43
3
朱效民.
试论科学家科普角色的转变及其评估[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12):77-81.
被引量:19
4
林聚任,肖德武.
默顿科学社会学思想发展的阶段特征[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2):107-109.
被引量:6
5
斯蒂芬.科尔,郝刘祥.
默顿对科学社会学的贡献[J]
.科学文化评论,2005,2(3):41-55.
被引量:7
6
马来平.
关于默顿科学规范的几个理论问题[J]
.科学文化评论,2006,3(3):98-109.
被引量:9
7
阎鹏.
真正的知识超越国界——访当代社会学大师罗伯特·默顿(Robert K.Merton)[J]
.社会学研究,1992(3):1-6.
被引量:8
8
顾昕.
科学的社会结构与社会运行机制——关于科学奖励系统[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88,4(4):17-28.
被引量:15
9
顾昕.
科学共同体的社会分层[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87,9(4):21-29.
被引量:10
10
赵雷进.
科学的社会运行分析——默顿模式评述[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87,3(2):30-3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0
1
董华.
论科学家的社会角色[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24(S1):88-90.
2
林聚任,肖德武.
默顿科学社会学思想发展的阶段特征[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2):107-109.
被引量:6
3
刘蓉.
浅谈默顿科学社会学思想的发展[J]
.兰州学刊,2008(S1):72-73.
4
杨立雄,邝小军.
从功能主义到交换理论:科学奖励系统研究的范式转变[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2):44-46.
被引量:3
5
张秀华.
工程共同体的本性[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30(6):43-47.
被引量:9
6
彭涛,王忠,韩连庆.
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的系统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2):59-62.
被引量:8
7
金俊岐,秦静良.
默顿博士论文:我国STS研究的它山之石[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2):53-56.
被引量:1
8
张雁,柏瑞平.
贝尔纳与默顿:科学社会研究的两种进路[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7):5-9.
被引量:3
9
卢艳君.
默顿规范在大科学时代的必要性及其扩展问题[J]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1):217-221.
被引量:3
10
王彦君,吴永忠.
试析两种科学共同体理论的不可通约性[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19(3):50-5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8
1
黄晟鹏,孔燕.
科学社会学实证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基于科技哲学三大期刊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0(2):60-65.
被引量:5
2
马文军.
评奖结果可重复检验性和评奖行为科学性研究[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20,42(2):86-95.
3
石华灵.
试论科学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范式[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27(2).
4
杨立雄,邝小军.
从功能主义到交换理论:科学奖励系统研究的范式转变[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2):44-46.
被引量:3
5
赵长林.
科学学的发展与命题[J]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13-15.
被引量:4
6
石华灵.
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范式影响下的科学社会学[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51-53.
7
张秀华.
工程共同体的结构及维系机制[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25(1):86-90.
被引量:4
8
赵娟.
默顿范式的科学奖励系统及其缺陷[J]
.科技信息,2008(29):149-149.
9
唐文佩.
默顿早期工作与“赫森论点”的历史渊源[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25(5):92-96.
10
卢燕.
浅谈高校科协开展工作新思路[J]
.科协论坛,2009(9):42-43.
被引量:1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4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