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76,共3页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8
-
1贾如鹏,傅海伦.论《数学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学生发展[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4(10):50-52. 被引量:1
-
2陈献忠.新课标下教学目标的检测[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5(2):70-71. 被引量:1
-
3万伟,等.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
4严育洪.新课程计价操作与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
5向述平.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考试评价方式的改革[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1)
-
6张卫光,孙鹏.北京市海淀区小学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分析与评价研究报告[R].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0.
-
7徐冬梅,薛瑞萍.儿童阅读指导丛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8聂海清.关于改革中小学学科考试方法的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0,1(1):7-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4
-
1贺正喜.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之我见[J].考试周刊,2009(36):68-69. 被引量:1
-
2王昕昕.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摭议[J].考试周刊,2014(14):59-59. 被引量:1
-
3周美蓉,沈言锦.专业设置预警机制下的教材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2):65-65. 被引量:4
-
4周美蓉,沈言锦.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4):73-74. 被引量:11
-
5瞿维中,张坤.面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4):77-78.
-
6沈言锦,瞿维中.面向高职生岗位能力需求分析的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及专业课程的双衔接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6):104-105. 被引量:1
-
7沈言锦.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研究[J].学理论,2015(7):133-134. 被引量:14
-
8瞿维中,沈言锦.株洲高职院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8):66-67. 被引量:2
-
9孙艳华.小学语文低段主题式“模块游考”的实践与研究[J].考试周刊,2015,0(79):56-56.
-
10黎修良,沈言锦.高职院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1(30):70-72. 被引量:25
-
1王伟.考分不再是惟一标准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将改革[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3(2):46-46.
-
2张红芳.论新课程体系下的评价与考试制度[J].考试周刊,2012(33):2-3.
-
3张勇.教育评价的第三方化[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4(1):58-59. 被引量:1
-
4关莉薇.课程改革、课程评价与考试改革[J].中国农村教育,2005(6):44-45. 被引量:1
-
5孙恭恒.编辑手记:对待关键性问题要有得力的解决措施[J].中小学校长,2004(12):22-22.
-
6闫绍强.改变教学方式 让体育课充满乐趣[J].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06(02S):49-49.
-
7张永三,高景丽.职业院校文化课“无纸化”考试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167-168.
-
8禹加宽,许映秋.中职网络课程设计应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25):73-73.
-
9田顺.革新教学评价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J].中学教学参考,2009(28):84-84.
-
10李先.新课程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文汇,2009(19):51-51.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