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权》
2005年第3期2-5,共4页
Human Rights
二级引证文献162
-
1郭雨晖,汤志伟,赵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评估与研判:区域补偿和质量提升下的动态演进[J].公共管理评论,2020(4):133-155. 被引量:20
-
2贾亚男.乌昌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及路径选择[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8,17(2):15-17.
-
3杨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分析[J].中国商界,2009(8):236-236.
-
4陈海威,田侃.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5):2-5. 被引量:27
-
5陈海威,田侃.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讨[J].中州学刊,2007(3):31-34. 被引量:68
-
6陈海威,田侃.我国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问题探讨[J].理论导刊,2007(6):44-45. 被引量:8
-
7屈群苹.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的思考[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7(3):115-118. 被引量:11
-
8陈海威.中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07(3):98-100. 被引量:116
-
9吴耀.完善公共财政制度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J].西部财会,2007(7):17-19. 被引量:3
-
10中国财政学会"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课题组,阎坤.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7(58):2-36. 被引量:85
-
1潘岳.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J].科学中国人,2004(9):22-23.
-
2曹新荣.浅谈以人为本在党史党建中的渗透[J].改革与开放,2012(04X):99-99. 被引量:12
-
3李丹.中国发展观的兴起与发展观研究的演变[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4):7-8. 被引量:1
-
4王刚.在中欧圆桌会议第五次会议开幕会上的致辞[J].天津政协公报,2009,0(5):4-6.
-
5晓政,程冠军.胡耀邦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大讨论”[J].党史博览,2017,0(4):28-28.
-
6刘剑先.试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色[J].人事与人才,1995(3):12-13.
-
7陈德全.正确认识和全面抓好精神文明建设[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4(4):24-28.
-
8武林.第三讲 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J].求实,1985(5):44-45.
-
9刘文普,胡剑霞,邵伏先.试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色[J].湖南社会科学,1995(1):29-31.
-
10张松涛.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J].财经界,2003(1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