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南方冶金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0-52,共3页
Journal of Southern Institute of Metallurgy
基金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赣教高字[2002]98号)
同被引文献12
-
1石富.我国稀土工业面临的问题与人才培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53-53. 被引量:3
-
2郑忠.传统专业改革的思考与实践——21世纪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体系的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7(5):28-29. 被引量:7
-
3卢惠民,薛庆国,王新华,杨小玉.关于21世纪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冶金教育,2002,7(4):14-17. 被引量:10
-
4廖春发,聂华平,刘政,童长仁.稀土工程新专业实验教学环节的构建[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6,27(2):66-69. 被引量:1
-
5李霞.《稀土功能材料》课程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19-20. 被引量:1
-
6吴锦绣,李梅,柳召刚,胡艳宏,王觅堂.浅谈稀土化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35-135. 被引量:2
-
7刘志宏,张传福,李洪桂,张启修,周康根.21世纪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探[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32-34. 被引量:7
-
8翟玉春,施月循,刘素兰,徐家振.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改革[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54-57. 被引量:8
-
9樊文军,张胤,蔡颖.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稀土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J].现代企业教育,2013(10):301-301. 被引量:1
-
10焦芸芬,刘庆生,廖春发.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探索《稀土矿物及加工》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8):130-131. 被引量:1
-
1矿物开采和冶金工业[J].制造业自动化,2007,29(7).
-
2盛银芳.关于乡镇土地复垦与整理的思考[J].才智,2013(28):285-285.
-
3于海霞,张丽丽.农学课程体系改革模式初探[J].赤子,2013(19):67-67.
-
4唐定骧,刘资甫.四川稀土的亮点[J].四川稀土,2002(2):17-19.
-
5吕飞龙,李江.微生物冶金在矿物开采中的应用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5):131-133. 被引量:2
-
6红枫.2000年中国稀土产销市场分析[J].中国稀土学报,2001,19(3):287-288.
-
7中亚速览[J].中亚信息,2012(1):68-85.
-
8Olle Ostensson.采矿与环境:经济议程[J].产业与环境,1998,20(4):29-31.
-
9周科平,湘源.哈萨克斯坦的矿物开采[J].世界采矿快报,1994,10(4):5-6.
-
10四川召开畜牧业经济科学规划座谈会[J].经济学动态,1979(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