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唐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政府支持共性技术研究的一般规律与组织
被引量:
6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后,共性技术政策在发达国家的技术政策中确立了地位。共性技术政策不仅适用于发达国家,也同样适用于奉行技术追赶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国际经验表明,共性技术政策强调的是一种以公共财政和遵守国际规则为原则,以集中资源、突出共性、突破重点为特点的政策理念。加大对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并不是简单的增加经费投入,更重要的是采取有针对性、有效率和有利于共性技术扩散和应用的组织方式和政策。政府支持共性技术研究需要与产业组织政策、财政政策、知识产权政策等相关政策配套才能发挥作用。
作者
马名杰
机构地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
出处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学术版)》
2005年第7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共性技术
政府支持
20世纪90年代
技术政策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国际经验
国际规则
公共财政
经费投入
组织方式
技术扩散
产业组织
财政政策
相关政策
知识产权
有效率
适用
分类号
F124.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279.243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70
引证文献
66
二级引证文献
519
同被引文献
570
1
余长林,杨国歌,杜明月.
产业政策与中国数字经济行业技术创新[J]
.统计研究,2021(1):51-64.
被引量:80
2
孙大涌.
应重视并大力加强各产业部门的共性基础技术研究[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7(9):70-71.
被引量:1
3
邹蔚,万君康.
我国技术供给能力的评价研究[J]
.科研管理,2007,28(z1):7-13.
被引量:7
4
孙涛涛,金碧辉.
关键技术挖掘与企业技术竞争情报——以DVD激光头技术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2008,52(5):129-132.
被引量:33
5
项浙学,陈玉瑞.
论共性技术[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1-4.
被引量:14
6
鲍健强,胡平,陈玉瑞,项浙学.
共性技术(GT)与区域性科技创新体系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1-6.
被引量:8
7
王健,周宇华,杨永征.
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J]
.化工管理,2005(9):13-16.
被引量:3
8
陈萍,贾志永,龚小欢.
基于投入产出指数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08,26(S2):501-505.
被引量:19
9
石玉平.
市场失灵与政府的经济职能[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42-48.
被引量:4
10
周俊.
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多元化的制度成因分析[J]
.政治学研究,2014(5):83-94.
被引量:32
引证文献
66
1
张梅莹.
共性技术及日韩发展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
.企业导报,2013(22):180-182.
2
李纪珍.
产业共性技术:概念、分类与制度供给[J]
.中国科技论坛,2006(3):45-47.
被引量:79
3
张世君,张诗莹.
面向产业共性知识生产的技术中介案例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6):40-42.
被引量:2
4
薛捷,张振刚.
基于“官产学研”合作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2):109-112.
被引量:43
5
关韶峰,田新民,康力.
产业共性技术组织与开发的实施方案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1):42-44.
被引量:9
6
薛捷,张振刚.
国外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的经验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27(12):87-92.
被引量:77
7
张涛,张宁红,黎刚.
探索资源共享机制 研发环境监测技术转化平台[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7,19(3):1-3.
被引量:4
8
李平,王蒲生,杨君游.
传统产业共性技术平台构建模式研究[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9):55-59.
被引量:13
9
赵骅,陈睿.
企业集群共性技术R&D组织模式的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9):166-169.
被引量:4
10
陈静,唐五湘.
共性技术的特性和失灵现象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12):5-8.
被引量:27
二级引证文献
519
1
李大帅,裴宏亮,王建永.
人工智能体育用品应用及市场竞争力提升研究[J]
.郑州师范教育,2022,11(4):56-59.
被引量:1
2
谭乔尹,周平.
国内外体育教育扶贫研究进展分析——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研究[J]
.运动精品,2019,38(11):73-75.
3
关鹏,王曰芬.
国内外专利网络研究进展[J]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20,4(1):26-39.
被引量:12
4
周波,冷伏海.
技术识别研究进展[J]
.情报学进展,2022(1):315-348.
被引量:5
5
蒋毓琪,杨怡康.
基于选择实验视角的浑河流域森林生态补偿意愿的实证研究[J]
.林业经济,2020,42(1):59-66.
被引量:6
6
杨雅雯,郭本海,王丹丹.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路径优化[J]
.科学学研究,2023,41(2):369-384.
被引量:13
7
张昕蔚,刘刚.
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机制研究——基于对中国智能安防产业创新网络的分析[J]
.科学学研究,2022,40(6):1105-1116.
被引量:22
8
许学国,吴鑫涛.
产学研协同模式下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演化与驱动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23,43(4):1-11.
被引量:21
9
阳镇,陈劲.
拨开迷雾:“卡脖子”技术的再审视及其破解[J]
.开放时代,2023(4):79-92.
被引量:12
10
刘佳,肖琦楠,王方方.
共生视角下政府促进高校合作发展的模式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0):84-86.
被引量:4
1
共性技术的特征[J]
.中国粉体技术,2011,17(2):43-43.
2
肖志铭.
浅议广东支持共性技术研究的机制创新[J]
.广东科技,2008,17(5):47-49.
被引量:1
3
林晨辉.
技术政策的转变与“新经济”[J]
.世界知识,1997,0(22):27-29.
4
孙家广.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版),2006(3):11-11.
被引量:2
5
杨成.
安徽省智能制造政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建设初探[J]
.决策,2015,0(9).
6
马名杰.
发挥政府在共性技术研究中的关键作用[J]
.国防科技工业,2006(6):46-48.
被引量:13
7
李威.
韩国民生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支持体系对中国的启示[J]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2012(1):31-33.
被引量:4
8
王平.
李新亚:共性技术研究不可替代[J]
.国企,2014(9):39-41.
9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J]
.认证技术,2012(11):34-34.
10
骆品亮.
编者的话[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1).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学术版)
2005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